发布时间: 2020-11-12
来源: 点击率:学会性质、宗旨
浙江省地理学会(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Zhejiang Province)是浙江省地理工作者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地理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发展浙江省地理学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学会接受中国地理学会的业务指导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接受浙江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学会联系和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地理工作者,促进地理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地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全省地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浙江省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地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
浙江省地理学会的直接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12月的"中国地理学会杭州分会",先后隶属于杭州市科联(筹)和浙江省科联,严德一任理事长。同时,成立于1953年的浙江省科普协会中,先后设有"地理气象专业小组"和"地理气象学组",也是本会的源头之一。1958年10月浙江省科协成立后,"中国地理学会杭州分会"和"浙江省科普协会地理气象学组"合组为"浙江科协地理学会"(1960年后称"浙江地理学会",也称"浙江省地理学会",简称"省地理学会"),并组成第一届理事会,严德一任理事长。1961年后,组成第二届理事会;该届仍由严德一任理事长。1966年5月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会活动被迫停止。1978年10月,浙江省地理学会恢复活动。1979年12月,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组成第三届理事会,仍由严德一任理事长。之后,浙江省地理学会正常开展各类活动,组织建设也逐步完善和规范。1992年5月20日,经浙江省民政厅重新登记。至2022年11月,先后召开过第四至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相应成立第4-13届理事会(其中,严德一任第四届理事长,陈桥驿任第五至八届理事长,刘南任第九至十届理事长,李睿任第十一至十二届理事长),杨小平任第十三届理事长。同时,随着国家学会建设的推进,在第十二届理事会期间,杨建军任第一届监事长;在第十三届理事会期间,李睿任第二届监事长。2018年4月,成立中共浙江省地理学会党的工作小组,2021年10月,成立“中共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会功能型支部”(简称“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会功能型党支部”),2022年11月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改选功能型党支部书记为杜震洪。各届学会理事会下设"专业组"或"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所属各学科专业组或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设置和调整,均根据学科的发展状况及不同时期社会的需要而定。
浙江省地理学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学会的学术性、社会性和公益性,联系和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地理工作者,促进地理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为加速实现浙江省现代化作出贡献。具体而言,浙江省地理学会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组织和支持会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二)组织编辑出版地理科技书刊;(三)宣传普及地理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四)组织开展对浙江省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五)组织进行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接受委托进行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评价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六)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维护地理科技工作者的权益;(七)根据相关规定,表彰优秀地理工作者和先进地理单位,评定优秀地理作品;(八)发展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九)开展地理方面培训工作。
根据学会宗旨和任务,学会每年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和科普活动。
学会最主要的学术活动是"学术年会"。学会成立伊始,就曾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举办讲座等。1966年之前,先后正式举办过四次地理工作会议(后改称"学术会议"),还有大量的讨论会和调研活动等。1978年恢复活动后,在各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期间,即同时举办学术年会,至2005年共计举办过11次学术年会;其间,亦有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举办。2012年后,理事会确定学术年会应逐年举办,遂改称"某某年学术年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0次(2013年因故未举行)。
在办好学术年会的同时,省学会积极承办协办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等的活动,影响力较大的会议主要有: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地区)学术年会、第七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第十七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202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第十一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第九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2021年中国水文地理学术年会、第十七届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科发展和教学建设研讨会等,吸引了国内外百余所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另外,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策划和推动了浙江省科协"博物课堂"系列科普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学会重视人才培养,竭诚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所举荐的人才获得了国家、省和中国地理学会的多种奖项。学会设有浙江地理科学成就奖、浙江青年地理科技奖、浙江省优秀中学地理工作者、浙江省先进基层地理单位、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工作单位、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个人。同时,学会开展优秀论文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的评选活动,推荐的论文多次荣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学会积极参加省科协组织的重大研究课题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努力为会员、为政府、为社会服务。学会已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学术交流网络,与省内地理工作者有着广泛的联系,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先后获得过中国地理学会"学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等奖项和表彰。
基本情况
业务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办事机构支撑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本届(第十三届)常务理事16人,理事49人。截止2022年10月底,有个人会员1675名,团体会员53家。
分支机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情况:专业委员会(7个):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国土空间治理专业委员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2个):青年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兼职工作人员5人。
设奖情况:浙江省地理科学成就奖、浙江省青年地理科技奖、浙江省优秀中学地理工作者、浙江省先进基层地理单位、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工作单位、浙江省地理学会先进个人。
获奖情况:先后获得过中国地理学会“学会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
近年工作成效:在办好学术年会的同时,积极承办协办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等的活动,影响力较大的会议主要有:2019 年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地区)学术年会、第七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第十七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2020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第十一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第九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等,吸引了国内外百余所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另外,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策划和推动了浙江省科协“博物课堂”系列科普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本届(第十三届)理事会主要负责人
学会理事会功能型党支部
书记:杜震洪
委员:李加林、张建珍(按汉语拼音排序)
理 事 长:杨小平
副理事长:杜震洪、郭剑峰、 李加林、张建珍、朱光良(按汉语拼音排序)
秘 书 长:张兴平
副秘书长:贾佳、马仁锋、唐建萍、吴森森(按汉语拼音排序)
本届(第二届)监事会负责人
监事长:李睿
学会标识(LOGO)
经过2015年理事会讨论会后修改暂定学会的LOGO如下图
LOGO寓意:地球寓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部艺术字“之”为浙江省之意,转笔之处正是浙江省位置,“之”字也有浙江省海陆兼备的寓意。
学会联系方式
学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地球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310058
学会网站:https://www.zast.org.cn/gszj/
联 系 人:张兴平
电子邮箱:zxp0571#zju.edu.cn(#替换为@)
学会微信公众号:浙江省地理学会
微信 Bilibili(B站) 澎湃政务号 微博 今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