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第十一期探秘“澳科一号”

发布时间: 2024-03-28    作者: 倪绍峰    来源: 宁波市科协   点击率:  

第十一期“宁波市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邀请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教授、“澳科一号”卫星地面系统总设计师黄河,与大家一同追“星”,探秘苍穹。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到数千颗“中国印记”罗布星河,人们对无垠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世界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我国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去年5月21日,“澳门科学一号”(以下简称“澳科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经过连续6个月的在轨测试,于11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3月21日,“澳科一号”在太空翱翔满10个月。

这颗名叫“澳科一号”的卫星,与宁波有何渊源?黄河表示,“澳科一号”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科学卫星,由澳门科技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共同研制。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卫星与大数据技术中心承担了“澳科一号”卫星地面系统研制任务,这是国家航天局首次批复由高校承担卫星地面系统研制和建设任务,同时这也是2019年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落地宁波高新区后,首颗由宁波参与研制并负责卫星地面运控的国家卫星。

“澳科一号由A、B两颗卫星组成,它们联合工作、立体观测,研究太阳风、地球磁场、能量粒子分布的规律。”黄河一边展示卫星模型,一边讲解道:“我们团队负责B星抓总研制,我手上就是按照实际卫星1:10的比例做的模型,实际卫星重量有115公斤,量级上属于微小卫星。”“如果把卫星比喻为汽车,那么有效载荷就相当于座椅、货箱或者是消防设备,它决定了我们这辆车是客车、货车还是消防车。”

黄河表示,作为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澳科一号”重点关注的是南大西洋磁场异常区,通过分析研究这个异常区的矢量磁场数据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有望在地球的岩石圈分布规律、地球磁场南北极倒转、航天器空间运行安全等领域做出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卫星在太空遨游的旅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事实上,它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太空的威胁。“我们要把一切问题都消灭在地面上。”为了保障“澳科一号”稳定正常工作,在卫星研制的3年多时间里,黄河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地面做了超过1400小时的通电试验,测试了几万条指令,自主研制了一种可靠的百公斤级微小卫星平台,能适应多种有效载荷任务需求,在通讯、遥感、空间科学以及新技术试验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这一平台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和柔性化软件设计,确保卫星在设计寿命内安全稳定工作。”黄河表示,平台能实现载荷的“即插即用”,并对在轨运行的卫星进行软件模块升级和功能重构,还能利用星上自主健康检测与管理技术,实时自主地给卫星“做体检”。

黄河带大家走进位于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的卫星测运控中心探索“澳科一号”在太空的运转情况。“地面系统包含卫星测运控中心、卫星地面站、卫星与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存储中心等。卫星测运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枢纽,可以实时监测卫星的在轨工作状态,并通过统一调度将卫星探测到的数据合理分配给宁波站、西安站和澳门站三个卫星地面站。”

黄河表示:“目前,A、B两颗卫星状态都非常好,在轨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开展探测工作,此外我们对卫星回传的第一手数据进行提炼分析,能进一步用于高精度地球磁场建模、空间粒子场三维模型、太阳X射线精细化能谱等领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迄今为止,黄河所在的团队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5颗卫星,其中包括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2U立方星“翱翔一号”、6U立方星“八一-03”等,以及目前正在研制的秦岭生态环境卫星。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宁波市科技成果科普发布第十一期探秘“澳科一号”
发布时间: 2024-03-28 来源: 宁波市科协

第十一期“宁波市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邀请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教授、“澳科一号”卫星地面系统总设计师黄河,与大家一同追“星”,探秘苍穹。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到数千颗“中国印记”罗布星河,人们对无垠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世界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我国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去年5月21日,“澳门科学一号”(以下简称“澳科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经过连续6个月的在轨测试,于11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3月21日,“澳科一号”在太空翱翔满10个月。

这颗名叫“澳科一号”的卫星,与宁波有何渊源?黄河表示,“澳科一号”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科学卫星,由澳门科技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共同研制。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卫星与大数据技术中心承担了“澳科一号”卫星地面系统研制任务,这是国家航天局首次批复由高校承担卫星地面系统研制和建设任务,同时这也是2019年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落地宁波高新区后,首颗由宁波参与研制并负责卫星地面运控的国家卫星。

“澳科一号由A、B两颗卫星组成,它们联合工作、立体观测,研究太阳风、地球磁场、能量粒子分布的规律。”黄河一边展示卫星模型,一边讲解道:“我们团队负责B星抓总研制,我手上就是按照实际卫星1:10的比例做的模型,实际卫星重量有115公斤,量级上属于微小卫星。”“如果把卫星比喻为汽车,那么有效载荷就相当于座椅、货箱或者是消防设备,它决定了我们这辆车是客车、货车还是消防车。”

黄河表示,作为一颗空间科学卫星,“澳科一号”重点关注的是南大西洋磁场异常区,通过分析研究这个异常区的矢量磁场数据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有望在地球的岩石圈分布规律、地球磁场南北极倒转、航天器空间运行安全等领域做出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卫星在太空遨游的旅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事实上,它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太空的威胁。“我们要把一切问题都消灭在地面上。”为了保障“澳科一号”稳定正常工作,在卫星研制的3年多时间里,黄河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地面做了超过1400小时的通电试验,测试了几万条指令,自主研制了一种可靠的百公斤级微小卫星平台,能适应多种有效载荷任务需求,在通讯、遥感、空间科学以及新技术试验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这一平台采用模块化硬件设计和柔性化软件设计,确保卫星在设计寿命内安全稳定工作。”黄河表示,平台能实现载荷的“即插即用”,并对在轨运行的卫星进行软件模块升级和功能重构,还能利用星上自主健康检测与管理技术,实时自主地给卫星“做体检”。

黄河带大家走进位于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的卫星测运控中心探索“澳科一号”在太空的运转情况。“地面系统包含卫星测运控中心、卫星地面站、卫星与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存储中心等。卫星测运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枢纽,可以实时监测卫星的在轨工作状态,并通过统一调度将卫星探测到的数据合理分配给宁波站、西安站和澳门站三个卫星地面站。”

黄河表示:“目前,A、B两颗卫星状态都非常好,在轨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开展探测工作,此外我们对卫星回传的第一手数据进行提炼分析,能进一步用于高精度地球磁场建模、空间粒子场三维模型、太阳X射线精细化能谱等领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迄今为止,黄河所在的团队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5颗卫星,其中包括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2U立方星“翱翔一号”、6U立方星“八一-03”等,以及目前正在研制的秦岭生态环境卫星。团队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全屏浮动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