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素有“衢通四省”之称,下辖10个镇、8个乡、2个街道、1个办事处、27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40万,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传统农业大区。衢江区的基本情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古县新城、衢州东区。衢江前身为衢县,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时名为新安,后又相继改名为信安、西安,民国元年始称衢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拥有醇厚的人文底蕴,蕴育了赵汴、杨继洲、江参等一批文化名人,素有“文物之邦”、“诗礼之乡”之美誉。1981年改设衢州市(县级),1985年升地级市,重新设立衢县,县政府驻衢州市区。2001年底撤县设区,改为衢州市衢江区。衢江区是衢州市区的东大门,是衢州城市的重要组团,称为“衢州东区”。
(二)工业基地、物流中心。衢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40平方公里,衢江经济开发区目前10平方公里,未来几年规划东扩30平方公里,再加上东港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衢州市区这三个共10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都在衢江区境内,衢江区是衢州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同时,规划面积近10平方公里、被列为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衢州市综合物流中心也落户在衢江。衢江区是衢州市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服务区、协作区和配套区。
(三)生态家园、旅游胜地。衢江区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2.9%,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标准,是全国九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浙江省的生态屏障。水资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水资源储量23亿立方米,水质均为国家一级标准;石灰石储量达60亿吨,居全省前列。衢江旅游集千年古城文化底蕴和江南名城山水风光于一体,拥有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及天脊龙门、药王山、九龙湖等多处风景名胜区,特别是总面积30平方公里、总储量达5000万根的节理石柱群,非常壮观,为世界罕见,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目前全区有国家AAAA级景区3处,分别是天脊龙门、药王山、莲花现代农业园区。
(四)产业平台、特色新区。衢江区是浙江省曾经的25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之一,也是浙江省“6+6”重点扶持的欠发达县。①区域特色。衢江区是山区(全区山区面积达1218平方公里)、库区(乌溪江库区面积达427平方公里)、移民区(移民3.65万人)、革命老区(衢江区灰坪乡是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二区委的旧址)“四区”合一区域。②产业特色。工业方面,现有“1+3”工业平台,“1”是衢江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已开发10平方公里,下步向东拓展30平方公里。“3”是廿里、大洲、上方三个工业功能区。形成了以高档特种纸、机械装备制造、区域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的“3+新”产业,是中国高档特种纸产业基地和中国矿山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方面,衢江区是著名的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目前,已创建1个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全省七个之一)、莲花、全旺、千里岗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全省首批三个之一),初步形成了“210”现代农业发展体系(“2” 是指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10”是指粮食、生猪、柑桔、毛竹“四大”主导产业和花卉、瓜果、蔬菜、食用菌、油茶、水产“六大”新兴产业)。服务业方面,以衢江新城区为主平台,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成功引进了宝马、奥迪等一批品牌汽车4S店,着力打造“浙西汽车城”。以市综合物流中心为平台,依托杭金衢高速东出口、衢江码头、无水港、衢州铁路货运东站等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集铁路、航运、公路运输为一体的立体物流运输体系。
近年来,衢江区紧紧围绕建设“五个衢江”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特色强区“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三化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振兴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深化解放思想,全面拉高标杆,奋力追赶跨越,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亿元、增长7.6%;地方财政总收入15.75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12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8.7%;固定资产投资116.29亿元,增长14.1%;外贸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增长18.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4元,增长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