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带庆元农民致富——记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庆元县林下药菌高效立体复合经营基地创建人叶传盛

发布时间: 2017-11-20    作者: 叶丽娟    来源: 庆元县科协   点击率:  

第一次见叶传盛,对他印象深刻。从外表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笑容腼腆,衣着朴素,肤色黝黑,身材敦实。可一谈起自己的林下药菌高效立体复合经营基地,他立马神采飞扬,如数家珍,用专业且生动的语言将多花黄精、铁皮石斛、三叶青、八角金盆、七叶一枝花、竹荪等林下药菌介绍给大家。

叶传盛在翻堆基质原料

主动学 门外汉成“土专家”

“听说科协年年都会举办各种科普培训班,我今天先来报个到,今后有培训班,一定要通知我参加!”2014年,叶传盛第一次找到科协办公室时说。那以后,省、市、县科协举办的各种技术、项目申报等科普培训班,打电话告诉他以后,不管基地有多忙,他都会腾出时间参加,并且势必邀请几位县内的农业大户一起前往。“科协这么好,给咱们农民提供免费外出学习的机会,我肯定得好好珍惜,学好技术、好经验回来,做大做强林下药菌产业。”

叶传盛邀请技术人员到基地指导

其实,对于林下药菌,叶传盛刚开始也只是个门外汉。他以前是做电子产品检测的,经常出差,曾经到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那里的药材市场远近闻名。“当看到热闹红火的药材市场时,我觉得种药材应该是很不错的。”后来逛庆元市场的时候,发现有些药材在老家也很常见,他就萌生了回家种植药材的想法。他开始到县内县外中药材种植基地学习、取经,向农林部门专家请教中药材知识。2001年,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庆元县竹口镇竹中村的气候环境很适合种植中药材。于是,用18万元积蓄承包了该村170亩山地,种植中药材山茱萸和吴茱萸。

2013年,叶传盛成立了庆元县亿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庆元县屏都新区南侧创建了林下药菌高效立体复合经营基地,现建有林下多花黄精、林下铁皮石斛、林下三叶青、林下八角金盆、林下七叶一枝花、林下竹荪等共550亩。创业至今,叶传盛已历经15年,林下药菌种植从当初的170亩,发展到现在的550多亩;从开始的两种药材,增加到如今的10多种中药材;从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成为如今经验丰富的“土专家”。

叶传盛和工作人员在种植黄精

实打实 承担科研项目拉动产业发展

“一开始,是我去找项目,后来是项目主动来找我。”叶传盛自豪地说。“做科研项目,跟做人一样,你实打实地把人家交代的事做好,人家有项目自然还会再找你,甚至别人有项目也会推荐让你去做。”“做项目,主要还是弥补基地自身技术、人才方面的不足。”说起承担项目,叶传盛以一个“实”字赢得了好口碑。

2013年以来,在叶传盛的积极申报和带动下,先后与丽水市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针对庆元县许多锥栗林管理粗放,效益普遍低下,种植经营又处于“两难”状况等问题,先后承担了由中央财政项目“浙南林药复合经营技术集成推广示范”和“浙南林菌复合经营技术集成推广示范”、县科技重大项目“锥栗林菌药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创新与示范”和“黄精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省级现代项目“黄精示范基地基础设施提升”等五个大项目的实施,开展锥栗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种植模式研究、技术示范推广和产品开发等工作,现已建成现建有林下多花黄精、林下铁皮石斛、林下三叶青、林下八角金盆、林下七叶一枝花、林下竹荪等林药复合经营基地550亩,其中黄精450亩、竹荪40亩、铁皮石斛10亩、其他珍稀药材种苗50亩。

叶传盛和技术人员在进行黄精生长量测量

2016年,基地生产锥栗101吨,竹荪1.5吨,培育林下珍稀药材种苗28.5万株(其中多花黄精20万株、白芨1.6万株、华重楼1万株、三叶青2万株、八角金盆0.2万株)。完成总产值850万元,实现销售总收入760万元,利润215万元。产品生产过程严格按浙江省地方标准《锥栗栽培技术规程》(DB 33/T 491—2011)和丽水市地方标准《锥栗林下多花黄精复合经营技术》(DB 3311/T 23—2014)等农产品标准要求,实施应用本公司与市林科院研究集成的锥栗林下多花黄精高效栽培、锥栗林下竹荪高效栽培等新技术,实行全程无公害生产,确保产品安全。

做大做强产业 示范带动庆元农民致富

因为基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曾经有人建议叶传盛在基地发展旅游及农家乐,却被叶传盛一口回绝:“我只想做大做强林下药菌产业,带动庆元农民开辟一条致富的新路子。”“现在基地的规模还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咱们如果示范带动庆元农民把山地利用起来种植林下药菌,基地统一收购进行加工和销售,把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庆元的品牌,庆元农民何愁富不起来!”

“庆元县有4万多亩锥栗林,在锥栗树干、树枝附生栽培铁皮石斛,锥栗林下套种喜欢阴湿环境的多花黄精等中药材,实现林药立体复合经营,不但能充分利用优良的森林环境和林地,而且能极大提高林地单位面积效益,同时也能更好地培育出生态农业精品,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兴林富民作用显著。”叶传盛说道。同时,与套种中药材相邻的锥栗林,种植着竹荪。锥栗林下套种竹荪,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还省下了搭盖遮阳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此外,套种还可改善锥栗根部营养,促进生长,而林下阴凉湿润、绿色纯净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特点,则进一步提升了食用菌的品质,达到菌林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2013年以来,叶传盛努力抓好科技示范建设、管理及试验示范,积极与县农业、林业及市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有关院校合作,开展锥栗、黄精、竹荪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三年来先后举办技术培训8次,受训人数510人次,开展科普讲座9场次,听课达635人次,开展科技活动53次计112天,发放科普资料3160余份,受益群众1043人次。他的努力也得到了肯定,基地被评为“2014-2015年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省仅4家),2015年被推荐评选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叶传盛在基地开展林下药菌种植现场培训

说到基地的发展,叶传盛踌躇满志。“基地要融入更多的科普元素,做好申报国家级科普示范基地的硬件、软件准备。将更多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带动起来种植林下药菌,共走致富路。”提到基地发展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叶传盛信心满满:“我的梦想是做大做强产业,示范带动庆元农民致富,遇到困难我就在心里默念这句话。实现梦想要不遇到点困难,梦想还能叫梦想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