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0-11-09
来源: 点击率:作为国内最早应用GIS技术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地理学近二十年的发展得益于GIS技术的应用,研究范式和研究精度都发生重大改变。鉴于此,张晓虹教授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研发过程、数据结构、内容特点,并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开展的数字人文项目及其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具体案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问答环节中,张教授热情细致地从GIS新技术在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历史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CHGIS的工作进展等方面回答了线上师生的提问。
藏传佛教是藏文化的典型代表,至今在藏区乃至全国仍有着深刻的影响。赵耀龙教授通过野外地理调查等途径搜集了相关数据、建立了时空信息数据库,对藏传佛教的时空过程与扩散模式等进行了文理交叉的研究。赵教授不仅深入浅出地解答了线上师生关于研究数据共享和研究可行性的疑问,还与林珲教授、沈国强教授、徐永明教授一起探讨了优化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推广方式的具体方法。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历时五年,由百余人团队参与数据整理编写,是跨越GIS、测绘、计算机、文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王兆鹏教授认为,“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将给文学史观念带来新的变革,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改变文学时空的认知角度和方法。编年系地并重的理念,也将改变作家年谱和文学编年史的书写范式。最后,王教授具体入微地回答了线上师友们对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的提问,与林珲教授、沈国强教授、徐永明教授就平台建设、数据结构、成果推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