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台 多内容 多形式

——省科协“创造科学+”助推科普走入短视频传播时代

发布时间: 2020-12-21    作者:    来源: 省科协科普部   点击率:  

根据《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92亿,短视频用户渗透率超70%,短视频已经成为了公众接受信息最常用的方式。为进一步探索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浙江省科协遵循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行动计划(2020—2025年)》要求,携手华数TV打造了线上科普平台——创造科学+,为全省公众和广大科学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实践科学方法、酝酿科学思想、感受科学精神的新天地。

多平台联动,实现科普立体覆盖

为了提升科学普及的便捷性,让知识的提升、共享和共创成为可能,“创造科学+”在多个主流互联网视频平台开通了账号,让科普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收看行为的受众。同时根据不同平台特征与属性,实现差异化科普内容传播。例如抖音平台发布内容以30—40秒科普短视频、预热视频、快剪为主,B站平台发布内容以科普整体作品呈现、完整版教学视频为主。此外,平台还建立了“创造科学+”微信社群,通过持续引流与互动凝聚了数百位科普爱好者,定期在群内进行科普分享与探讨。多平台联动的模式使科普传播实现了以社交为纽带,打破了原有知识传播的壁垒,有效让知识触及更多人群。

多内容覆盖,提升科普吸引力

为了让科普内容一改过去“枯燥、无趣”的刻板印象,平台用娱乐化、趣味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别出心裁的表现风格来阐述科学原理,将科学知识进行人格化、场景化赋能。在科普主题上,精心选取了手工DIY、模型制作、生活常识、发明创造等各类好玩、有趣又实用的知识。例如,《法老之蛇》通过化学膨胀反应让一条巨蛇凭空产生;《可乐喷泉》通过薄荷糖加可乐的物理反应见证了让人快乐的喷泉诞生……截至目前,“创造科学+”已发布了超过80条抖音短视频,近30条B站短视频,小而精、趣味且实用的视频内容点燃了大众深度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多形式结合,探索科普新手段

除以短视频形式为核心进行线上科普外,“创造科学+”还开设了抖音直播间,通过大咖课、科学云游等精彩纷呈的直播活动让科学爱好者与科普专家、达人面对面,感受与大咖们的思维碰撞,让小小科学迷们隔着屏幕就能收获满满干货。截至目前“创造科学+”已开展了20余场直播,吸引数万名观众线上观看。例如,国际科普示范项目——“超体”连线直播活动邀请到了美国神经科学博士、BackYard Brains公众实验室创始人Tim Marzullo深入浅出的与大家分享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让参与者们在烧脑的过程中开启了对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思考。

通过持续的规划和运营,“创造科学+”将成为浙江省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的重要发声渠道之一,也将为浙江省科普工作创新和“互联网+科普”规划的落地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持。未来,省科协将继续为打造一系列优质科普资源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打造科学文化强省的目标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