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林实俄,高高的颧骨,双颊下陷,肤色黝黑,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精气神,若单看长相,与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他手握30个专利,是泰顺县拥有科研专利最多的农民之一,被人们称为“农民科学家”。
爱看书 结缘纳米技术
泰顺县龟湖镇盛产叶腊石,有“世界腊都”之称。1994年,正值龟湖镇叶腊石矿开采热潮,林实俄带头创办了泰顺县首家石雕工艺厂。经过两年的精心经营,石雕工艺美术厂生意渐有起色。1996年,泰顺县举办茶文化节,林实俄向茶文化节组委会捐赠了100套叶腊石茶具,价值3万余元,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也许是初次创业尝到了甜头,积累了一些经验,林实俄胆子逐渐变大了。1999年,通过朋友介绍,他投资30多万元,在北京开办了一家石雕专卖店。虽然泰顺石雕质量不错,但由于缺乏知名度,石雕卖不出去,再加上京城店租太高,成本压力大,最终亏损十余万元。
这次创业失败后,林实俄一度对石雕心灰意冷。平时林实俄爱看书,不管在哪里,工作之余最喜欢走书店。每次在书店如看到有用处的书,不管有多贵,他都要掏钱买下。2002年夏季的一天,他在金华新华书店偶然发现一本《纳米技术》,被书中介绍的先进纳米技术深深吸引,于是将此书买回去,反复研读:纳米技术是什么,如用在叶腊石上会产生什么奇妙变化?林实俄边看边思考,仿佛打开新科技的大门,豁然开朗。
肯钻研 手握30项专利
由于对纳米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天性爱钻研、肯动脑的林实俄开始学习纳米技术,并打算外出学习取经。
2003年,林实俄独自背着10公斤叶腊石粉,自费到北京中科院学习纳米技术。到北京后,一位研究纳米技术专家接待了他。林实俄向他介绍:泰顺拥有丰富的腊石资源,优良的腊石质量,但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所开采的叶腊石大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口日本等国家。若能将叶腊石进行纳米技术开发,便可大幅度提升叶腊石的附加值。专家听后点点头,但只给林实俄留下一句话:“叶腊石纳米化技术是一把金钥匙,如果运用得当,那叶腊石矿就是金矿。叶腊石纳米化完全可以做得到,你回去好好研究吧!”
那次北京之行林实俄似乎没学到任何纳米技术,但专家的话增强了他研发的信心。回到泰顺后,他开始潜心钻研叶腊石结构,通过搜寻资料、阅读书籍、咨询专家,在几年时间里花了大量积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实现叶腊石纳米涂料悬浮剂不沉淀,林实俄不停地研究实验,不知经历多少次的失败。2006他终于将叶腊石细化到700nm到1000nm的细度,并达到开发纳米细化尺寸效应技术产品的要求,并申报《一种以叶腊石制造生产硅铝复合物填充料的方法》的发明专利,2007年,他拿到了第一本专利技术证书。
拿到首个发明专利后,林实俄钻研技术的劲头更足了,经验也更丰富了。根据当今时代人们“安全、优质、环保”的消费理念,林实俄累计投入380多万元,注重环保产品的开发。为了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2008年,他开始着手土壤改良研究,先后获得《一种竹炭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生物有机质回土改良肥及其制作方法和发酵箱》《氨基酸茶多酚含硒生物有机叶面肥》等专利。生产实践上,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徐成冰、王伍宏的指导下,他发动妻子、岳父、岳母、小舅子等家人一起研究,分工落实,现已成功开发出高分子环保材料、新能源材料、高分子造粒等三大系列,具体包括纳米高分子添加剂、微纳米富硒饲料、微纳米肥料等30多个专利产品,其中发明专利4个,实用专利21个,外观专利5个。
重应用 成果转化出效益
座落于罗阳镇三滩村的九园宝家庭农场,四面环山,生态良好,可谓“世外桃源”。他的许多专利产品和生产资料大都在这个农场完成。他的专利产品来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谈到这一点,林实俄颇为自豪:“你看,我们的饲料、肥料的原材料都是一些菜籽饼、稻杆、杂草,以及人们废弃不用的头发、猕猴桃等果树的枝叶和果。将其进行加工利用,就可“变废为宝”。而且制作全程非常环保,所以你到我们农场闻不到有任何异味!”
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关键在于转化推广应用。很多人看不懂林实俄的专利,也不清楚其具体的应用。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还可解毒排出体内重金属。林实俄将超细化、易吸收的硒元素融入饲料与肥料中,作物与家禽吸收后也都富含硒元素,形成良好的硒元素循环,从而生产出富硒米、富硒茶、富硒猪、富硒土鸡蛋等农产品。经过中国认可、国际互认的标准体系检测,九园宝富硒大米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GB标准,在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同时,也给农产品附加硒锌营养元素。
林实俄非常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他的农作物生产基地从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经常雇人进行人工除草等生态化管理,每年要付出工人劳务费用40多万元。首先将生产的各种富硒肥料在自己的200亩茶园、5亩猕猴桃园和30亩水稻田地试用。经过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的富硒锌茶、米、猕猴桃等均达到无化学物的国家安全质量标准,试用效果很好。得知他的富硒有机肥与众不同,泰顺各乡镇有不少同行纷纷前来学习,购买富硒饲料、有机肥料。林实俄总是不吝赐教,生产资料也都是半卖半送。目前全县已有5家农业企业和20多户种养殖大户用他的生产资料。文成、永嘉、安吉等外县客人也慕名到林实俄家订购富硒锌多菌有机肥等。他还利用周大风1958年在泰顺东溪创作脍炙人口的《采茶舞曲》经典民歌和世界名曲所产生的的文化影响力,给富硒茶、富硒米等农产品注册“东顺采茶舞”和“周公舞曲”商标,以发挥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林实俄从一个普通农民成为泰顺十大优秀农村乡土人才,先后获得了省级科技示范户,市级产品优胜奖,县级科技进步奖、最美科技人奖等多项殊荣。他的付出可以用他的三十本专利证书来佐证。他表示今后将继续为服务泰顺“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制定更高的科研计划和目标,永不停止创业创新步伐,以创造更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