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科技工作者陈哲:助推海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 2020-07-28    作者: 杨颖慧    来源: 海盐县科协   点击率:  

陈哲,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农艺师,女,2010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到海盐工作,一直从事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研究,通过葡萄基地展示示范,并举办培训班授课、下乡指导、撰写文章及书籍深入开展推广工作。

戴上渔夫帽,披上防晒衣,背起工作双肩包,种植户一个求助电话打进来,陈哲就赶紧下乡去现场查看情况。这是陈哲工作的日常,她觉得只有深入了解种植户们遇到的问题,全程全方位跟进,才能让每一个葡萄品种都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2015年,陈哲进入海盐农科所之后,长期在一线从事葡萄种植及有机肥的试验、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2016年至今,她撰写并公开发表了科技论文近30篇,主持并参与农业科技项目、丰收项目10项,参与撰写了《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技术》等三本葡萄实用书籍。

葡萄产业是海盐县传统主导产业,通过多年发展,葡萄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量近3.6万吨,产值3.03亿元,是浙江省11个面积超万亩县之一。

为了把海盐的葡萄产业做大做强,陈哲所在的海盐农科所每年都要引进十来个新品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引种过150多个品种。海盐农科所里有一个实验园,所有引进的品种都会在这个实验园里完成各类试验。陈哲说:“我们每年都会从省农科院、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不同的品种,然后进行栽培试验,首先看在海盐本地是否适应,能否丰产,经济性状怎么样,如果适种就要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如果表现不良就砍掉重新引进品种。”

每一个新引进的品种,陈哲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育、栽种、管理,她经常会去实验园观察葡萄栽培进展,有时候一天会去好几趟。像近几年引进的天工墨玉、浪漫红颜、阳光玫瑰等葡萄品种,陈哲一直“盯”得很紧。

前几天,百步一名种植户打给陈哲,反映自己的阳光玫瑰葡萄出现落果现象。陈哲去现场看了之后,帮助种植户提出解决方案。无独有偶,望海街道双桥村爱明农场的农场主吴爱明也遇到了落果的问题,前一天他通过微信咨询陈哲,第二天陈哲就上门指导。吴爱明说:“陈所长来看了之后,经她一指导,落果的原因找到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平时遇到技术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咨询她,她有问必答。”吴爱明的阳光玫瑰预计今年10月上市。经常还有县外甚至省外的葡萄种植户通过微信或者打电话向陈哲咨询一些技术问题,她都不厌其烦地为种植户远程指导。

由于天天和种植户们打交道,陈哲已经熟悉海盐方言,不断加强实践经验的同时,陈哲自身还注重理论学习。陈哲说:“自己很幸运,入行以来,就跟着王其松所长和杨治元老师,学到很多东西,再加上葡萄产业是海盐的主导产业,县里一直很重视,给予了很多政策资金扶持,葡萄产业发展迅速。”

以往,每个月海盐都会举行葡萄种植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种植户都会前来停课。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开课。于是陈哲就开展“线上培训”,把种植户的果园作为课堂案例,现场讲解,让葡萄种植培训“不断档”。

近年来,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更多智能农业生产场景的实现成为可能。去年,陈哲和她的团队也积极探索物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推广智慧农业和机器换人,去年选定了10个农业主体,开展“智慧农业”试点,让水果产业插上智能化的“翅膀”,逐步实现种植过程中的省力化和精致化。

佳佳乐农场的农场主钱国军说:“去年在农科所的带领下,我去上海、杭州考察,在专家指导下上线了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智能温控系统,通过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节省人力的同时节省了水肥,精准控温还可以提高葡萄精品化率,引进第一年效益很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