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10-20
来源: 点击率:2021年10月16-17日,“第十七届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在浙江杭州圆满召开。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办,等协办。大会以“智能时空· 智见未来”为主题,紧扣地理信息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等多项领域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此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65家高校、科研院所、组织机构的1000余名从事地理信息与遥感及其应用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前来参会。
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开幕,开幕式由会议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刘仁义教授主持。开幕式上,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分别致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华意教授做工委会工作进展报告。
大会以“特邀报告”拉开帷幕。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吴浩教授受邀做大会特邀报告。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锋研究员主持。
龚健雅院士以“全球位置服务网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为题做学术报告。他以地理位置信息逐步成为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为引,详细介绍了“将地球进行剖分,建立地球与编码的联系”等八大关键技术,并重点讲解了网络社交分析与应用、居民时空行为分析与应用等六类全球位置服务网的应用场景。
王坚院士以“城市大脑与中枢系统”为题做学术报告。报告提出,城市大脑是数字化时代充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后形成的技术体系。报告强调,要像规划土地资源一样来规划城市的数字资源、像重视垃圾处理一样来重视城市的数据处理、像保障电力供应一样来保障城市的算力供应。
吴浩教授以“信息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与未来挑战”为题做报告。报告对我国基础研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的使命、新代码下信息地理学的重点资助对象、2021年信息地理学的申请资助情况、2021年信息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信息地理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组委会执行主席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和工委会主任委员吴华意教授分别主持了16日上午和17日下午的大会报告环节。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劲峰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华一新教授、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吴自银研究员、武汉大学眭海刚教授、厦门大学王程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曹志冬研究员、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车涛研究员做大会主题报告。
会议在14个分会场组织了地理时空建模、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空间统计与时空推理、遥感智能应用、人文社会与GIS可持续发展等37场专题报告及14场青年学者论坛。290位地理信息科学领域杰出的专家学者参与分会场专题报告,186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参与青年学者论坛,就我国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开展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学术沙龙环节由浙江大学张丰副教授主持。沙龙邀请了北京大学刘瑜教授、武汉大学沈焕锋教授、武汉大学秦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响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卷乐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牟乃夏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尹凌研究员等多位专家,以“AI时代的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创新发展”主题,围绕 “GeoAI的基础理论如何发展”、“AI互联网公司的冲击与共赢”以及“GIS的未来”等议题开展深度讨论。
为鼓励广大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大会还举办了青年教师论文竞赛和研究生论文竞赛。经认真评审和质询,安徽大学梁明获得青年教师论文竞赛一等奖,武汉大学余华飞、中南大学王达获研究生论文竞赛一等奖。会议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刘仁义教授向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10月17日下午,大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锋教授主持,组委会执行主席、浙江大学杜震洪教授进行会议总结。随后,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刘仁义教授将会旗交接给下一届年会承办方代表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周国清教授。周国清校长介绍了桂林的风土人情、桂林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情况和下一届会议的筹备方案,并向与会代表发出了参会邀请。最后,刘仁义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闭幕式致辞,对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主办和协办单位、支持单位及会务组和志愿者表达了诚挚感谢,至此大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大会线下参会人数为1138人,线上参会人数为2069人,网站访问量超3万人次,小程序访问量超2万人次,云相册访问量达145万人次。会议深入研讨了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前沿、热点问题以及我国GIS技术与应用发展方向,广泛进行了学术成果交流与讨论,充分凝聚了学科共识,为繁荣中国地理信息科学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