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浙江38项成果获奖

发布时间: 2021-11-04    作者:    来源: 浙江发布   点击率: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共有38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省主持完成的19项,参与完成的19项。浙江省总获奖项目数及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三。浙江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呈现以下七大特点:

▪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我省总获奖数和主持获奖数大幅提升,均创历年新高。

▪主持获奖数位列前三。我省主持获奖数19项,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超过江苏、山东、广东、安徽。

▪自然科学奖实现新突破。2017年以来,我省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此次主持和参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各2项、共4项,均为二等奖。

▪获奖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在全部获奖项目中,“三大科创高地”领域成果共21项、占55.3%。其中,主持完成的共10项、占52.6%(“互联网+”5项、生命健康3项、新材料2项)。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凸显。我省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共21项、占55%,比去年增加9项,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项目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主持完成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浙江大学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浙江大学仍为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力量,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共16项、占42%。其中,主持完成的项目11项、占61%,在全国院校中排名第一。此外,温州大学主持获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主持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省奖成为冲击国奖重要基础。我省主持获奖的19项成果中,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有17项,占89.5%,充分体现了我省科技奖励质量和对国家奖获奖成果的重要支撑作用。

由浙江大学罗尧治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建立了张力结构、网格结构与可展结构分析理论,研发了先进试验装备、制造工艺与施工工法,取得了系统性、引领性成果,推动我国空间结构科技领跑世界。

浙江大学包刚教授团队完成的“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方法”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建立了多频、随机反源问题的适定性理论及计算框架,发展了超分辨率成像反界面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成功突破国际学术前沿理论难题。

由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攻克了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在形变热加工过程中的精细调控、异种金属焊接、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精密机加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制备出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的铝、钛、铜、钽等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设计并建设了完全基于国产化装备的溅射靶材生产基地,为我国芯片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国产材料支撑。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布 浙江38项成果获奖
发布时间: 2021-11-04 来源: 浙江发布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浙江共有38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省主持完成的19项,参与完成的19项。浙江省总获奖项目数及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三。浙江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呈现以下七大特点:

▪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我省总获奖数和主持获奖数大幅提升,均创历年新高。

▪主持获奖数位列前三。我省主持获奖数19项,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超过江苏、山东、广东、安徽。

▪自然科学奖实现新突破。2017年以来,我省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此次主持和参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各2项、共4项,均为二等奖。

▪获奖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在全部获奖项目中,“三大科创高地”领域成果共21项、占55.3%。其中,主持完成的共10项、占52.6%(“互联网+”5项、生命健康3项、新材料2项)。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凸显。我省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共21项、占55%,比去年增加9项,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项目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主持完成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浙江大学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浙江大学仍为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主要力量,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共16项、占42%。其中,主持完成的项目11项、占61%,在全国院校中排名第一。此外,温州大学主持获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主持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省奖成为冲击国奖重要基础。我省主持获奖的19项成果中,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有17项,占89.5%,充分体现了我省科技奖励质量和对国家奖获奖成果的重要支撑作用。

由浙江大学罗尧治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建立了张力结构、网格结构与可展结构分析理论,研发了先进试验装备、制造工艺与施工工法,取得了系统性、引领性成果,推动我国空间结构科技领跑世界。

浙江大学包刚教授团队完成的“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方法”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建立了多频、随机反源问题的适定性理论及计算框架,发展了超分辨率成像反界面问题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成功突破国际学术前沿理论难题。

由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攻克了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在形变热加工过程中的精细调控、异种金属焊接、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精密机加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制备出满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用的铝、钛、铜、钽等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设计并建设了完全基于国产化装备的溅射靶材生产基地,为我国芯片产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国产材料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