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探索全域科普建设,积极构建普惠共享大科普格局

发布时间: 2021-12-07    作者:    来源: 嘉兴市科协   点击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嘉兴市以浙江省科教融合试点市为契机,突出品牌培育创新、资源开发整合,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数智化,探索特色化全域科普建设,积极构建普惠创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已初显成效。

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增强科协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系列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政治引领机制;团结引领广大科技人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在科技界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展形象。

二是深入推进科教融合试点,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

谋划融合发展蓝图。2020年在省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嘉兴被列为全省科教融合工作唯一试点,同年9月,在全省率先设立“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今年,嘉兴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教育局等开展首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并在9月28日“全国科普日”嘉兴主场活动中对获得者进行表彰。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邀请专家加大指导,在桐乡市凤鸣街道召开科教融合专题工作会议、学前教育科教融合课程编写专题调研会,开展科教融合试点学校推进会(幼小衔接专场)活动,探索学前教育科教融合工作;认定首批科教融合试点学校27所、科教融合开放实验室3个;聘任“英才计划”试点工作导师20位,已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合作、科研平台支撑、社会大众参与的科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嘉兴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在中国“英才计划”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上作典型发言;成立“嘉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创新实践中心”“上海STEAM创新科技教育博览会乌镇基地”等重点科普研学平台;承办第35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老科学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夯实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培养基础。

助力“双减”落地见效。实施“双百”助“双减”专项行动,组建“双百”科学团,以科学体验、科学讲座服务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培育“红船少年走进360行”等一批品牌活动,成立“科学小记者团”,加大线上线下互动,做实做优青少年第二课堂。

三是全域推进科普示范县创建,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海盐县以浙江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仅有2个县入选。平湖市、桐乡市上榜第二批创建名单。

全力推动科普阵地提质增效。修订《嘉兴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全市105家市级及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引入社会力量,成立嘉兴市科普专家委员会、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设立市、县两级专项资助经费,推动“优秀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全情打造优质科技志愿服务。南湖区、嘉善县等多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单位,形成了“春雨润苗”“兴农帮手”等一批科技志愿明星品牌,助力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赴四川若尔盖、丽水遂昌等地开展对口帮扶,“春雨润苗”科技志愿服务队荣获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组织;关注《纲要》老年人群体,探索数智化志愿服务模式,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助力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截至11月24日,已在全市设立677个教学点,累计为70000多位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应用和反诈等培训服务,该项工作已被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二批嘉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四是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普事业蝶变跃升

凸显活动影响力。与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被嘉兴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庆祝建党百年重要展览目录;与长三角地区科协联合开展科普课件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沪、苏、浙“一小时城际科普交流圈”。

彰显榜样引领力。已连续举办两届“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品牌活动”评选,宣传优秀典型,汇聚科普成果,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普工作;积极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普讲师”等评选活动,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事业。

发挥媒体传播力。探索建立应急科普常态化平台,联合本地新媒体客户端,推出“阿宝防疫小贴士”“台风应急科普”等系列专栏,阅读量超10万人次;连续多年举办《科学大讲堂》,开设原创科普电视栏目《科学近距离》,关注热点话题,普及科学知识。

五是持续加大科技馆体系建设力度,打造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大平台

整合全市各地7家科技馆分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资源,通过资金引导、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普大餐。

下一步,嘉兴市科协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科普有效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径,推动全域科普再上新台阶,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作出科协新贡献。

一是积极探索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新路子。推进学前教育“科教融合”,推广桐乡街道中心幼儿园“酵素制作”科教融合成功经验,引导全市幼儿园以劳动教育串联科普教育,用浸润式教育不断启萌幼儿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创新学前教育“科教融合”的新样态、新路径;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紧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目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跨界合作,系统集成、条块统抓、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基层科普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用好党委政府核心力量,联合兄弟部门协同,探索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加强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加强培养阵地和资源建设,搭建互鉴共享的国际化平台,全面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促进“英才计划”与“拔尖计划”有效衔接,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

三是充分利用科普研学平台。发挥“嘉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创新实践中心”引领作用,依托省内、国内大院名校的资源,结合嘉兴本地特色,在市域内区块化、系统化推进,做大做强红船旁的科学普及品牌。

四是系统谋划全域科普工作。联合纲要成员单位,设置组织架构,合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完善动员机制,鼓励各个县(市、区)挖掘地方特色,差异化、特色化开展全域科普工作;强化“一区”作用,筑牢长三角科普交流“金平台”,实现《纲要》任务,提升长三角区域公民素质,赋能未来产业协同发展。

嘉兴:探索全域科普建设,积极构建普惠共享大科普格局
发布时间: 2021-12-07 来源: 嘉兴市科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指示精神,嘉兴市以浙江省科教融合试点市为契机,突出品牌培育创新、资源开发整合,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数智化,探索特色化全域科普建设,积极构建普惠创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已初显成效。

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增强科协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系列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政治引领机制;团结引领广大科技人才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在科技界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展形象。

二是深入推进科教融合试点,推动科技教育蓬勃发展

谋划融合发展蓝图。2020年在省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嘉兴被列为全省科教融合工作唯一试点,同年9月,在全省率先设立“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今年,嘉兴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教育局等开展首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并在9月28日“全国科普日”嘉兴主场活动中对获得者进行表彰。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邀请专家加大指导,在桐乡市凤鸣街道召开科教融合专题工作会议、学前教育科教融合课程编写专题调研会,开展科教融合试点学校推进会(幼小衔接专场)活动,探索学前教育科教融合工作;认定首批科教融合试点学校27所、科教融合开放实验室3个;聘任“英才计划”试点工作导师20位,已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合作、科研平台支撑、社会大众参与的科教融合发展新格局,嘉兴作为浙江省唯一代表在中国“英才计划”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上作典型发言;成立“嘉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创新实践中心”“上海STEAM创新科技教育博览会乌镇基地”等重点科普研学平台;承办第35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老科学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夯实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培养基础。

助力“双减”落地见效。实施“双百”助“双减”专项行动,组建“双百”科学团,以科学体验、科学讲座服务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培育“红船少年走进360行”等一批品牌活动,成立“科学小记者团”,加大线上线下互动,做实做优青少年第二课堂。

三是全域推进科普示范县创建,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组织指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海盐县以浙江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仅有2个县入选。平湖市、桐乡市上榜第二批创建名单。

全力推动科普阵地提质增效。修订《嘉兴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全市105家市级及以上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引入社会力量,成立嘉兴市科普专家委员会、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设立市、县两级专项资助经费,推动“优秀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全情打造优质科技志愿服务。南湖区、嘉善县等多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单位,形成了“春雨润苗”“兴农帮手”等一批科技志愿明星品牌,助力东西部扶贫、山海协作,赴四川若尔盖、丽水遂昌等地开展对口帮扶,“春雨润苗”科技志愿服务队荣获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组织;关注《纲要》老年人群体,探索数智化志愿服务模式,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助力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截至11月24日,已在全市设立677个教学点,累计为70000多位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应用和反诈等培训服务,该项工作已被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二批嘉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

四是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普事业蝶变跃升

凸显活动影响力。与中国科技馆联合举办《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被嘉兴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庆祝建党百年重要展览目录;与长三角地区科协联合开展科普课件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沪、苏、浙“一小时城际科普交流圈”。

彰显榜样引领力。已连续举办两届“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品牌活动”评选,宣传优秀典型,汇聚科普成果,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普工作;积极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普讲师”等评选活动,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事业。

发挥媒体传播力。探索建立应急科普常态化平台,联合本地新媒体客户端,推出“阿宝防疫小贴士”“台风应急科普”等系列专栏,阅读量超10万人次;连续多年举办《科学大讲堂》,开设原创科普电视栏目《科学近距离》,关注热点话题,普及科学知识。

五是持续加大科技馆体系建设力度,打造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大平台

整合全市各地7家科技馆分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资源,通过资金引导、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普大餐。

下一步,嘉兴市科协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科普有效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路径,推动全域科普再上新台阶,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作出科协新贡献。

一是积极探索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新路子。推进学前教育“科教融合”,推广桐乡街道中心幼儿园“酵素制作”科教融合成功经验,引导全市幼儿园以劳动教育串联科普教育,用浸润式教育不断启萌幼儿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创新学前教育“科教融合”的新样态、新路径;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紧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目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科普跨界合作,系统集成、条块统抓、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基层科普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用好党委政府核心力量,联合兄弟部门协同,探索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加强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加强培养阵地和资源建设,搭建互鉴共享的国际化平台,全面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促进“英才计划”与“拔尖计划”有效衔接,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

三是充分利用科普研学平台。发挥“嘉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创新实践中心”引领作用,依托省内、国内大院名校的资源,结合嘉兴本地特色,在市域内区块化、系统化推进,做大做强红船旁的科学普及品牌。

四是系统谋划全域科普工作。联合纲要成员单位,设置组织架构,合力推进全域科普工作;完善动员机制,鼓励各个县(市、区)挖掘地方特色,差异化、特色化开展全域科普工作;强化“一区”作用,筑牢长三角科普交流“金平台”,实现《纲要》任务,提升长三角区域公民素质,赋能未来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