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在左、气侯在右”,“科学+”世界气象日活动解读海洋与气候的千变万化
发布时间: 2021-03-22 来源: 省科协科普部 点击率:
3月20日,主题为《海洋在左、气侯在右》“科学+”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在浙江省科技馆交流厅举办。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科协主办,浙江省科技馆、浙江省气象学会、浙江省海洋学会、浙江省水利学会、浙江省膜学会、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承办。活动由浙江省气象学会秘书长楼茂园主持,来自杭州市长阳小学的30多名师生来到现场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还通过网易新闻APP进行全程直播,观看次数达43.4万次。
为更好地结合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活动分别邀请了气象、海洋、水利三方面的专家从各自角度出发,阐述了海洋在气候变化当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深远影响。
浙江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浙江省气象局生态气象首席、生态遥感创新团队负责人李正泉解释了海洋对天气和气侯的影响。李正泉介绍,海洋是全球最大热储体,同时也是最大的热环境的一个热能传送带。海洋和大气通过海气交换影响着全球的天气。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天气情况如台风、海陆风等等,都是受到海洋活动的影响产生的。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也同样重要。“比如滨海地区有一个气侯的特征,就是冬暖夏凉。夏季海洋相对于陆地气温会低一些,冬季则相反。这就是海洋带来的热力调节作用。”李正泉说。此外,他还讲解了海洋活动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现象的影响。
李正泉表示,气候变化同样能影响海洋。比如近些年的全球变暖就会导致极地的冰雪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和洋流的减弱,同时诱发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产生。
“如果任由全球气侯变暖继续发展,海洋最后会发生衰化、酸化。海洋酸化会导致大量的珊瑚礁死亡,对海洋生物影响很大。”李正泉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联合国国大会和气侯环境峰会上给出了全球应对气侯变化的中国方案,并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中国愿景。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物理海洋学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翰详细解释了台风的形态、生成原因和过程以及海洋与台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张翰表示,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是一个暖表面,它会不断地给台风供给热量,使它不断增强。
“台风的主要作用是风,还有降水。海表面会有很大的浪,中间会造成海洋内部的温度、盐度以及营养物的变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效果,就是台风过后会造成浮游生物的增加,叶绿素、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会增加。”
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省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水利防灾减灾试验室工程师黄姿菡做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题报告,介绍了目前全球范围和我国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以都江堰、三峡工程为例讲述了古今水利设施对水资源的保护。
精彩Q&A:
Q: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
李正泉:龙卷风和台风不一样。台风面积很大,覆盖的面积达几百公里。龙卷风的直径很小,但是它的风力很强,甚至能掀翻房屋。龙卷风是局域的一种气旋,但原理和台风相似,准确地说是由快速旋转并造成直立中空管状的气流形成的。
Q:千岛湖提供的饮用水是深层水源吗,因为经常看到有漂浮物漂在表层。
黄姿菡:饮用水在出产之前肯定要指标的检验。只要达到那些指标就可以放心饮用。可能我们能在千岛湖看到有少部分人会在水里丢弃垃圾,但是当地保护水源的人肯定会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的。当然,为了我们的饮用水安全,我们应做到不随地乱丢垃圾。
Q:洋流速度和方向都是一样的吗?
李正泉:洋流在海水里的流动,不光是从暖的海水流向冷的海水,还有几个因素。比如风海流,风吹着海水流动;温盐环流,因为温度不同,密度不一样海水也会产生流动,盐类不一样海水也会流动;还有补偿流等等,所以洋流方向在全球方向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