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馆助力“双减”,“科学有观”系列活动为科普做快乐“加法”

发布时间: 2021-09-28    作者:    来源: 省科技馆   点击率:  

“双减”政策落地后,浙江省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积极行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同时,填补课后空白,有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科学有观”正是浙江省科技馆在2021年全新打造的科学传播系列活动,科学有观点,科学有态度,科学更有温度。活动立足省馆优势,携手各领域的科学大咖走进馆内,结合讲座、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等丰富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拥抱科学。

前几天秋分到了,其实每年的秋分日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稻花香里说丰年,每到这样一个季节,我们总会想起这样一位科学家。几十年来,他留给人们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穿梭在稻田之中,平凡得像一个普通的农民,简朴得像我们自己的爷爷。国家院士和科学家这些头衔听起来都很有距离感,但袁隆平这三个字却很让人亲近。

9月25日,“科学有观”弘扬科学精神主题活动,致敬的就是袁隆平。活动上线之后,就收到了踊跃报名。现场,近200位观众和线上的46.9万网友一起,在浙江省科技馆感受科学精神,梦回稻头田间的饱食生活。

活动一开始,省科技馆的优秀科普表演者们就给大家带来了科普剧《粮心》的首秀。这部科普剧入围过国际科学表演大赛中国区的比赛。舞台上,演员们戏剧还原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如网红吃播、偶像打投等当下年轻人比较熟悉的生态,通过现实的案例向大家呼吁粮食的珍贵,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接下来,是科普实验秀《神奇食物变变变》的首秀。舞台上,水和淀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在科技辅导员手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当柠檬遇上了牛奶会发生什么?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柠檬中含有的大量果酸,在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固化现象。而如何判断酸碱性?可以用天然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因为紫甘蓝中含有可溶于水的花青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实验现场,当紫甘蓝汁加入洗洁精溶液、洗手液溶液、白醋等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变出了玫红色、蓝色、紫色等等颜色,台下的小朋友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呼“好神奇啊”!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在杭州,有一座与水稻息息相关的科研院所——那就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杭州建立,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

活动现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沈希宏博士也带来了科学分享《做一粒好种子》。中国是水稻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早在一千年前,水稻就已经是中国人的主食。沈希宏博士向大家分享了水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分布,也阐述了我国水稻资源的优势和科技成果。在水稻的有利基因发掘上,现在其实才发掘出5-10%,还有大量的优质基因在等着科学家们去发现。

沈希宏博士向大家介绍,我们现在说的杂交水稻,其实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1973年,袁隆平带领团队让杂交水稻在我国率先研发成功。而后,科学家的步伐也并没有停止,籼粳杂交稻、杂交水稻种子克隆、节水抗(耐)旱稻、耐盐碱水稻……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一颗颗新品种“好种子”。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位自称为“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说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希望省科技馆举办的“禾下科学梦”,也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省科技馆助力“双减”,“科学有观”系列活动为科普做快乐“加法”
发布时间: 2021-09-28 来源: 省科技馆

“双减”政策落地后,浙江省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积极行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同时,填补课后空白,有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科学有观”正是浙江省科技馆在2021年全新打造的科学传播系列活动,科学有观点,科学有态度,科学更有温度。活动立足省馆优势,携手各领域的科学大咖走进馆内,结合讲座、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等丰富的形式,带领大家一起拥抱科学。

前几天秋分到了,其实每年的秋分日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稻花香里说丰年,每到这样一个季节,我们总会想起这样一位科学家。几十年来,他留给人们的身影总是步履匆匆穿梭在稻田之中,平凡得像一个普通的农民,简朴得像我们自己的爷爷。国家院士和科学家这些头衔听起来都很有距离感,但袁隆平这三个字却很让人亲近。

9月25日,“科学有观”弘扬科学精神主题活动,致敬的就是袁隆平。活动上线之后,就收到了踊跃报名。现场,近200位观众和线上的46.9万网友一起,在浙江省科技馆感受科学精神,梦回稻头田间的饱食生活。

活动一开始,省科技馆的优秀科普表演者们就给大家带来了科普剧《粮心》的首秀。这部科普剧入围过国际科学表演大赛中国区的比赛。舞台上,演员们戏剧还原了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比如网红吃播、偶像打投等当下年轻人比较熟悉的生态,通过现实的案例向大家呼吁粮食的珍贵,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接下来,是科普实验秀《神奇食物变变变》的首秀。舞台上,水和淀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在科技辅导员手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当柠檬遇上了牛奶会发生什么?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柠檬中含有的大量果酸,在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固化现象。而如何判断酸碱性?可以用天然的酸碱指示剂紫甘蓝!因为紫甘蓝中含有可溶于水的花青素,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实验现场,当紫甘蓝汁加入洗洁精溶液、洗手液溶液、白醋等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变出了玫红色、蓝色、紫色等等颜色,台下的小朋友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呼“好神奇啊”!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在杭州,有一座与水稻息息相关的科研院所——那就是“中国水稻研究所”,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杭州建立,是建国以来我国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

活动现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沈希宏博士也带来了科学分享《做一粒好种子》。中国是水稻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早在一千年前,水稻就已经是中国人的主食。沈希宏博士向大家分享了水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地理分布,也阐述了我国水稻资源的优势和科技成果。在水稻的有利基因发掘上,现在其实才发掘出5-10%,还有大量的优质基因在等着科学家们去发现。

沈希宏博士向大家介绍,我们现在说的杂交水稻,其实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1973年,袁隆平带领团队让杂交水稻在我国率先研发成功。而后,科学家的步伐也并没有停止,籼粳杂交稻、杂交水稻种子克隆、节水抗(耐)旱稻、耐盐碱水稻……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一颗颗新品种“好种子”。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这位自称为“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说过,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希望省科技馆举办的“禾下科学梦”,也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