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追梦人”丨何润云:沾满泥土味的菜园“送宝人”

发布时间: 2022-01-14    作者:    来源: 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点击率:  

人物介绍

何润云,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衢州市柯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她主持实施的全封闭智能化LED灯育苗技术、蔬菜嫁接育苗集成技术、无公害蔬菜配送及农业休闲观光等多项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内先进或全省领先水平,对蔬菜产业发展及智能化数字育苗技术作出了贡献,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先后入选省151人才、省科协“千万行动”专家库专家、浙江省三八红旗手(集体)联盟主席团成员、省(市、区)科协代表等荣誉。

她是三衢大地的孩子,从小就深深热爱着家乡的那片土地。她26年如一日,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她立足岗位,从技术员到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再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不断提升自己,不变的,是始终拥有一颗热爱“三农”的初心。

她就是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柯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何润云。

谈起何润云,柯城区菜农们无不夸赞,他们喜欢亲切地叫她“小何”。自2011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何润云把做好岗位职责与履行好代表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专业特长,勤跑田间地头,勤做技术指导,勤收社情民意,勤记基层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反映群众需求。

勤奋好学的“田间姑娘”

“作为一名党代表、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农技员,让农民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26年来,何润云一直为了实现她的心愿而奔走在田间地头。

何润云从小与“农”有缘,出身农民,长在农村,大学读农。在高中毕业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毅然报考了与农业有关的学校。

1995年7月,何润云从金华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柯城区蔬菜办。从此,她与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6个年头。

平时,她尽可能地抽时间往城郊蔬菜基地跑,从拉家常、浇个菜等小事做起,和菜农慢慢熟悉了起来,用真心和热情打动了他们。何润云说,这种“东家学一手技术,西家学一把绝招”的方法,积累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验。

柯城区东门村的菜农“老梅”,菜种得特别好,号称当地种菜“第一高手”。有一天,他拿了一根发病的黄瓜故意来“考考”何润云。何润云一眼就指出了他的黄瓜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发病、应该如何防治,这让老梅很惊讶,他发现这个姑娘不简单。

从那以后,何润云经常往他基地上跑,帮他一起种菜,一起做试验,在实践中探讨蔬菜种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的基地慢慢成为何润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免费试验基地。一有什么新的栽培技术,何润云就向其他农民介绍,来帮助他们种菜增收。因此,这个好学的何润云就被当地菜农称为“田间姑娘”。

沾满泥土的“科技专家”

“只要有时间,我就往农村跑。在与菜农交谈时,我们把一些富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提炼,每年选择一个以上的科技项目形成研发课题进行攻关。”何润云说,许多研究课题是针对农民的实际困难提出的,虽然很土、很小,但非常实在、实用,很接地气,沾满泥土味。

七里乡大头村原是个典型的贫困村。1984年,农户就开始种茄子,时间一长,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因种菜亏本,许多菜农失去种菜的信心。得知这个情况后,何润云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2006年开始研究蔬菜嫁接育苗集成技术,即“蔬菜嫁接育苗+配施有机肥集成技术”。后来,村民种出了高达2.17米的“茄子树”,亩产达到原先的一倍以上。

“刚开始,一百多户农民没有一户愿意接受。”何润云回忆起推荐农户运用该技术种茄子的情景。后来,她耐心走访农户,最终动员了13名村干部带头试验,免费提供技术、种子、有机肥料。

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当年茄子就长得一人多高,既没病虫害,产量又翻一番。通过多次培训,第二年当地30%的菜农主动要求传授嫁接技术;第三年80%的菜农掌握了这项技术;第四年100%的菜农用这项技术栽培茄子,实现了茄子嫁接增产31%-50%、发病率同比下降33%-45%,并实现年亩均增效5000元以上的成效。七里乡大头村也从原来的贫困村,成为一个依靠科技种菜的致富村。

26年来,何润云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各类科技奖项63个;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累计推广蔬菜嫁集成栽培技术22万亩,推广LED植物灯育苗、杀虫灯、穴盆、性诱剂、色板等新优技术27余万亩。创新蔬菜增产抗病技术、智能化LED灯育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帮农增收的“首席菜农”

去年8月,柯城区华华家庭农场的菜农吴金山的圆葫卖了好价钱,他欣喜地说:“这还得感谢小何给我们推广的蔬菜苗。”

吴金山口中的小何,就是被誉为“首席菜农”的何润云。今年春天,衢州雨水多,好多农户自己培育的蔬菜苗死了大半,何润云知道后第一时间给菜农带去了全人工光智能化LED灯育苗技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小何可是带我们发家致富的专家。”七里村村民王寿文,是第一批使用何润云推广的蔬菜嫁接集成技术农户。王寿文种菜20多年,原来5亩地一年只有四五千元收入,在何润云的指导下,他一亩地收入达一万多元,收成好的年份甚至接近两万元,一年下来总收入有十多万元。

何润云用真功夫赢得了菜农的信任,菜农只要有问题就会拨打“首席菜农”的电话求教。26年来,何润云的手机电话簿和微信通讯录存下了1000多位农民的联系方式,脚上沾过柯城每个行政村的泥土。农民起床早,蔬菜一旦发病会立马找何润云。凌晨接到菜农的电话是常有的事,何润云来者不拒,有问必答。

外表质朴、个性温和的何润云干起工作来毫不含糊,“能吃苦、停不下来”是她的标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让农民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在何润云看来,曾经,“看天吃饭”是农民的无奈,农技员就是要改变这一生产局面,把优良品种、实用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给农民。她一边指导菜农,一边搞科研,累并快乐着,常常是白天下乡,晚上回家写材料,一忙就到了凌晨。工作以来,她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90余个,累计“线上+线下”给农民举办技术培训班150余期,培训15000余人次,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8本。

何润云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扎根基层,热爱“三农”,勤于钻研,善于开拓创新。在她的指导下,嫁接集成育苗、全人工光智能化LED灯育苗、土传病害防治、“肥水一体化”、杀虫灯、黏虫色板等各项新技术在衢州市各个乡村推广运用,帮助农民增收数亿元。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浙江日报、衢州电台、中国网等媒体曾大篇幅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新时代“科技追梦人”丨何润云:沾满泥土味的菜园“送宝人”
发布时间: 2022-01-14 来源: 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

人物介绍

何润云,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衢州市柯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她主持实施的全封闭智能化LED灯育苗技术、蔬菜嫁接育苗集成技术、无公害蔬菜配送及农业休闲观光等多项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国内先进或全省领先水平,对蔬菜产业发展及智能化数字育苗技术作出了贡献,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先后入选省151人才、省科协“千万行动”专家库专家、浙江省三八红旗手(集体)联盟主席团成员、省(市、区)科协代表等荣誉。

她是三衢大地的孩子,从小就深深热爱着家乡的那片土地。她26年如一日,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她立足岗位,从技术员到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再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不断提升自己,不变的,是始终拥有一颗热爱“三农”的初心。

她就是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柯城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何润云。

谈起何润云,柯城区菜农们无不夸赞,他们喜欢亲切地叫她“小何”。自2011年当选市人大代表后,何润云把做好岗位职责与履行好代表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专业特长,勤跑田间地头,勤做技术指导,勤收社情民意,勤记基层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反映群众需求。

勤奋好学的“田间姑娘”

“作为一名党代表、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农技员,让农民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26年来,何润云一直为了实现她的心愿而奔走在田间地头。

何润云从小与“农”有缘,出身农民,长在农村,大学读农。在高中毕业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毅然报考了与农业有关的学校。

1995年7月,何润云从金华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柯城区蔬菜办。从此,她与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6个年头。

平时,她尽可能地抽时间往城郊蔬菜基地跑,从拉家常、浇个菜等小事做起,和菜农慢慢熟悉了起来,用真心和热情打动了他们。何润云说,这种“东家学一手技术,西家学一把绝招”的方法,积累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践经验。

柯城区东门村的菜农“老梅”,菜种得特别好,号称当地种菜“第一高手”。有一天,他拿了一根发病的黄瓜故意来“考考”何润云。何润云一眼就指出了他的黄瓜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发病、应该如何防治,这让老梅很惊讶,他发现这个姑娘不简单。

从那以后,何润云经常往他基地上跑,帮他一起种菜,一起做试验,在实践中探讨蔬菜种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的基地慢慢成为何润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免费试验基地。一有什么新的栽培技术,何润云就向其他农民介绍,来帮助他们种菜增收。因此,这个好学的何润云就被当地菜农称为“田间姑娘”。

沾满泥土的“科技专家”

“只要有时间,我就往农村跑。在与菜农交谈时,我们把一些富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提炼,每年选择一个以上的科技项目形成研发课题进行攻关。”何润云说,许多研究课题是针对农民的实际困难提出的,虽然很土、很小,但非常实在、实用,很接地气,沾满泥土味。

七里乡大头村原是个典型的贫困村。1984年,农户就开始种茄子,时间一长,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因种菜亏本,许多菜农失去种菜的信心。得知这个情况后,何润云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2006年开始研究蔬菜嫁接育苗集成技术,即“蔬菜嫁接育苗+配施有机肥集成技术”。后来,村民种出了高达2.17米的“茄子树”,亩产达到原先的一倍以上。

“刚开始,一百多户农民没有一户愿意接受。”何润云回忆起推荐农户运用该技术种茄子的情景。后来,她耐心走访农户,最终动员了13名村干部带头试验,免费提供技术、种子、有机肥料。

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当年茄子就长得一人多高,既没病虫害,产量又翻一番。通过多次培训,第二年当地30%的菜农主动要求传授嫁接技术;第三年80%的菜农掌握了这项技术;第四年100%的菜农用这项技术栽培茄子,实现了茄子嫁接增产31%-50%、发病率同比下降33%-45%,并实现年亩均增效5000元以上的成效。七里乡大头村也从原来的贫困村,成为一个依靠科技种菜的致富村。

26年来,何润云获得了国家、省、市、区各类科技奖项63个;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累计推广蔬菜嫁集成栽培技术22万亩,推广LED植物灯育苗、杀虫灯、穴盆、性诱剂、色板等新优技术27余万亩。创新蔬菜增产抗病技术、智能化LED灯育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帮农增收的“首席菜农”

去年8月,柯城区华华家庭农场的菜农吴金山的圆葫卖了好价钱,他欣喜地说:“这还得感谢小何给我们推广的蔬菜苗。”

吴金山口中的小何,就是被誉为“首席菜农”的何润云。今年春天,衢州雨水多,好多农户自己培育的蔬菜苗死了大半,何润云知道后第一时间给菜农带去了全人工光智能化LED灯育苗技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小何可是带我们发家致富的专家。”七里村村民王寿文,是第一批使用何润云推广的蔬菜嫁接集成技术农户。王寿文种菜20多年,原来5亩地一年只有四五千元收入,在何润云的指导下,他一亩地收入达一万多元,收成好的年份甚至接近两万元,一年下来总收入有十多万元。

何润云用真功夫赢得了菜农的信任,菜农只要有问题就会拨打“首席菜农”的电话求教。26年来,何润云的手机电话簿和微信通讯录存下了1000多位农民的联系方式,脚上沾过柯城每个行政村的泥土。农民起床早,蔬菜一旦发病会立马找何润云。凌晨接到菜农的电话是常有的事,何润云来者不拒,有问必答。

外表质朴、个性温和的何润云干起工作来毫不含糊,“能吃苦、停不下来”是她的标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让农民富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在何润云看来,曾经,“看天吃饭”是农民的无奈,农技员就是要改变这一生产局面,把优良品种、实用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给农民。她一边指导菜农,一边搞科研,累并快乐着,常常是白天下乡,晚上回家写材料,一忙就到了凌晨。工作以来,她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省、市级项目90余个,累计“线上+线下”给农民举办技术培训班150余期,培训15000余人次,主编或参编出版专著8本。

何润云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扎根基层,热爱“三农”,勤于钻研,善于开拓创新。在她的指导下,嫁接集成育苗、全人工光智能化LED灯育苗、土传病害防治、“肥水一体化”、杀虫灯、黏虫色板等各项新技术在衢州市各个乡村推广运用,帮助农民增收数亿元。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浙江日报、衢州电台、中国网等媒体曾大篇幅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