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坚:用科技成果筑起疫情防控堡垒

发布时间: 2022-01-19    作者:    来源: 宁波市科协‍   点击率:  

人物介绍

王志坚,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荣获2021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

点击播放视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防疫形势异常严峻。在防疫工作中,“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人工消毒效率较低,作业人员存在感染风险,“机器换人”也许是最好的解法。

关键时刻,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志坚决定,率领团队自主肩负起社会职责,放弃春节休假,专门组成研发团队,紧急启动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研发专项。

“研发初期正值春节,许多企业处在停工状态,机器人产品落地需要采购、加工各种零部件,然而供应链不完善成为当时的难题。”王志坚回想起当时焦灼的心情,感叹道:“后来通过商会、朋友等多渠道寻求帮助,终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

凭借多年机器人研制积累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储备,王志坚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加速研制出基于5G技术的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由履带底盘、药箱、弥雾机构成,采用最新的5G控制技术和高精度激光导航,配以高清晰度摄像头和红外避障传感器,体积小,移动速度快,爬坡越障能力强,每小时可以喷洒雾化的消毒液20000平方米。可以广泛用于医院、车站、广场、超市商场、大专院校、社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代替人工进行防疫消毒工作,让病毒无机可乘、无处可逃。

产品研制成功后,王志坚团队便第一时间将其投入到防疫战场,积极应对疫情、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防疫消毒机器人的消毒效率达到人工的10倍以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结出累累硕果。

用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助力抗击疫情,守护人民健康,这是王志坚作为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更值得褒奖的是,他还将防疫消毒机器人捐赠给余姚技师学院、余姚中学、余姚实验学校等学校,助力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复学复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此,王志坚简单回答:“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国外很多地区仍处在疫情笼罩中。2020年开始,这款机器人出口到了国外,为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发挥巨大价值。

防疫消毒机器人从研发到面世仅仅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这背后源于王志坚在开发消防灭火机器人时的技术积累。“消防灭火机器人和防疫消毒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相似,而前者技术开发得相当成熟,并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因此防疫消毒机器人的研发也进展得比较顺利。”王志坚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王志坚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他率领团队开发的消防灭火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防疫消毒机器人、人工智能设计机器人等产品均已成熟,开始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超过50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志坚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看到每年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他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把火灾“扼杀”在萌芽阶段,尽最大努力实现“天下无灾”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以来不断改造、升级消防灭火机器人。针对目前消防工作存在的痛点,他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机器人,包括消防灭火、排烟机器人等,它们能够替代人工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的环境,应用场景包括消防队、油库油田、大型仓库等。现在,消防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自动巡逻、自主识别火焰、主动灭火等功能,在国内已经大范围使用。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日前,王志坚潜心攻克新一代消防灭火机器人技术——在大场景下第一时间识别微小火焰并扑灭。与目前市场上被动型机器人不同,这种技术采用主动模式,自主采集气体,能及时发现火情并将其消灭,将风险控制在最小。

“机器人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交叉了多学科知识,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在这里各学科专家团队能够互相交流融合,研发工作也多了些思路。”王志坚说。

去年5月,王志坚荣获2021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对于“追梦”,他这样理解:“‘追’意味着行动,通过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最终收获科研硕果;‘梦’是‘机器人 余姚造’的产业之梦,代表着宏大目标。”王志坚说,“希望机器人技术、产品能够在余姚大地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产业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用高科技服务于人民的健康,服务于人民的安全,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谈到未来,王志坚表示将带领团队攻关更多的核心技术,开发更多的智能产品,让科技之花在浙江大地开得更加艳丽。

王志坚:用科技成果筑起疫情防控堡垒
发布时间: 2022-01-19 来源: 宁波市科协‍

人物介绍

王志坚,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荣获2021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

点击播放视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防疫形势异常严峻。在防疫工作中,“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人工消毒效率较低,作业人员存在感染风险,“机器换人”也许是最好的解法。

关键时刻,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志坚决定,率领团队自主肩负起社会职责,放弃春节休假,专门组成研发团队,紧急启动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研发专项。

“研发初期正值春节,许多企业处在停工状态,机器人产品落地需要采购、加工各种零部件,然而供应链不完善成为当时的难题。”王志坚回想起当时焦灼的心情,感叹道:“后来通过商会、朋友等多渠道寻求帮助,终于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问题。”

凭借多年机器人研制积累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储备,王志坚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加速研制出基于5G技术的智能防疫消毒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由履带底盘、药箱、弥雾机构成,采用最新的5G控制技术和高精度激光导航,配以高清晰度摄像头和红外避障传感器,体积小,移动速度快,爬坡越障能力强,每小时可以喷洒雾化的消毒液20000平方米。可以广泛用于医院、车站、广场、超市商场、大专院校、社区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代替人工进行防疫消毒工作,让病毒无机可乘、无处可逃。

产品研制成功后,王志坚团队便第一时间将其投入到防疫战场,积极应对疫情、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防疫消毒机器人的消毒效率达到人工的10倍以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产业转型升级结出累累硕果。

用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助力抗击疫情,守护人民健康,这是王志坚作为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更值得褒奖的是,他还将防疫消毒机器人捐赠给余姚技师学院、余姚中学、余姚实验学校等学校,助力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复学复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此,王志坚简单回答:“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而国外很多地区仍处在疫情笼罩中。2020年开始,这款机器人出口到了国外,为人类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发挥巨大价值。

防疫消毒机器人从研发到面世仅仅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这背后源于王志坚在开发消防灭火机器人时的技术积累。“消防灭火机器人和防疫消毒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相似,而前者技术开发得相当成熟,并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因此防疫消毒机器人的研发也进展得比较顺利。”王志坚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王志坚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他率领团队开发的消防灭火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防疫消毒机器人、人工智能设计机器人等产品均已成熟,开始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超过5000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志坚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看到每年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他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把火灾“扼杀”在萌芽阶段,尽最大努力实现“天下无灾”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以来不断改造、升级消防灭火机器人。针对目前消防工作存在的痛点,他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机器人,包括消防灭火、排烟机器人等,它们能够替代人工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的环境,应用场景包括消防队、油库油田、大型仓库等。现在,消防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自动巡逻、自主识别火焰、主动灭火等功能,在国内已经大范围使用。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日前,王志坚潜心攻克新一代消防灭火机器人技术——在大场景下第一时间识别微小火焰并扑灭。与目前市场上被动型机器人不同,这种技术采用主动模式,自主采集气体,能及时发现火情并将其消灭,将风险控制在最小。

“机器人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交叉了多学科知识,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在这里各学科专家团队能够互相交流融合,研发工作也多了些思路。”王志坚说。

去年5月,王志坚荣获2021年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对于“追梦”,他这样理解:“‘追’意味着行动,通过不懈努力,持之以恒,最终收获科研硕果;‘梦’是‘机器人 余姚造’的产业之梦,代表着宏大目标。”王志坚说,“希望机器人技术、产品能够在余姚大地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产业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用高科技服务于人民的健康,服务于人民的安全,服务于人民的幸福生活。”谈到未来,王志坚表示将带领团队攻关更多的核心技术,开发更多的智能产品,让科技之花在浙江大地开得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