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医药学会实现“浙派中医”新跨越

发布时间: 2022-10-13    作者:    来源: 省中医药学会   点击率:  

  5年前的7月1日,国家《中医药法》实施,在这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法律指引下,法治之光照亮了中医药现代化治理新征程。这五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开创了依法推动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服务中医药振兴与发展的新跨越。


打响“浙派中医”品牌项目


  2017年7月1日,适逢《中医药法》正式施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第六届“之江中医药论坛”上发布:今后,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综合称为“浙派中医”。

  2017年下半年,学会在全省11个地市开展了历时175天的“浙派中医”大宣传。学会积极对接新闻宣传,《中国中医药报》新闻版刊发相关消息10余篇,《浙江日报》也进行了大量报道。学会还在泰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地宣传“浙派中医”。

  2019年,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将打造“浙派中医”品牌列入了《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计划(2019-2025年)》;2021年5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全力打造“浙派中医”文化品牌等四个发展定位;2022年1月1日,《浙江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强调,要“推进‘浙派中医’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发挥‘浙派中医’在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学术推广、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浙派中医·地方卷》编写启动仪式

  2022年,学会正式启动《浙派中医·专科卷》《浙派中医·地方卷》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旨在全面展示“浙派中医”的历史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等,充分挖掘“浙派中医”学术思想精华,指导临床应用,推动浙江中医药强省建设。


“自律公约”引领中医行风建设


  为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加强行业自律,2021年,学会成立发展与自律工作委员会,委员会通过行业调研、梳理和分析行业情况,制定本行业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师自律公约》(以下简称《自律公约》)。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发布全国范围内首份省级学会《自律公约》

  2022年7月1日,《自律公约》正式颁布。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份省级学会中医师自律公约。

  “建设健康浙江,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我省中医药,首先要中医人自身过硬!”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表示,“拟订《自律公约》,我们考虑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对中医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赋予了当代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我们《自律公约》制定的依据。”

  《自律公约》分为遵纪守法、依法行医、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等8项内容,重点强调中医师遵纪守法和为患者服务,特别提出,在对待中西医时,应当科学客观、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助推“民间郎中”合法执业


  “我今年74岁,终于可以持证在医院‘上岗’了。”2022年6月,庆元县中医院吴远龙工作室授牌,授牌仪式上,掌握祖传骨伤疗法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吴远龙感慨道。

  作为扎根乡野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吴远龙能“上岗”公立中医院,得益于《中医药法》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学会一直在关注民间中医药传承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生存状况。自2013年起,历时3年,由学会主要负责人领衔的“浙江民间郎中调查团队”,走访全省11个地市城乡、山区和海岛共118位散落各地的民间土郎中,从中选取47名,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他们的一技之长及工作和生活情况,于2016年12月正式出版《寻访浙江民间郎中》一书,《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浙江日报》等进行了跟踪报道。

  学会的“寻访民间郎中调查”和“民间特色医药技术收集”,其做法和成果前后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做好“守望百年微笑”文章


  2021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省科协、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省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医药与健康长寿论坛在丽水市举办。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通过线上方式以《关于长寿的六个科学问题》为题演讲,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教授以《“浙派中医”在健康浙江中的作用》为题作交流发言,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教授介绍了《浙江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研报告》。

  2013年,学会启动“浙江省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研活动”,4年间共调查255位百岁老人。目的是研究并探索百岁老人的健康长寿因素,追寻延长人类寿命,延缓衰老过程的生活轨迹和经验,找出生命延长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调研结果表明,决定百岁老人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占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因素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医所提倡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都在百岁老人身上有所体现。

  2021年10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晓鸣主编的《守望百年微笑》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真实记录、直接解读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旨在为全面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推进中医药科普接地气


  2021年元旦,省中医药学会在杭州市文思小学举办“中医药奥秘探索之旅”新春游园活动。活动以充满趣味的游园活动为载体,设有猜药名、配药茶、做香囊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中医药历史文化,学习辨别常见中草药。

  事实上,对于学会来说,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接地气的中医药科普活动屡见不鲜。

  2015年,学会与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合力打造《养生大国医》栏目,至今已播出近800余期。

  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以来,学会连年以“中医中药中国行”为契机,将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文化展览展示、健康咨询、互动体验、名医义诊、科普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中医药法》的宣传相结合。

  2019年,学会启动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百场巡讲,组织了巡讲团讲师培训和考核,进行公民养生宣讲118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会正式启动“百医百养”中医药科普活动,入驻抖音平台,加入互联网+科普的大部队,在推动科普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变上实现新跨越。

  2021年学会又联合浙江省图书馆、都市快报、生活与健康报合作推出《浙派中医+文澜社会大课堂》《主委谈养生》等多档栏目,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据统计,五年来,学会在全省各地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活动达千余场,服务百姓达18万人。


搭建学经典做临床平台


  2022年5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暨浙派中医·张景岳学术会议”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葛琳仪、王永钧等24位专家围绕“朱丹溪学术思想”“学经典、做临床”等主题研讨中医诊疗思路,为全省中医临床医师搭建“学用中医药经典继教平台”。

  “中医药学术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在传承好的基础上才能创新。中医经典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葛琳仪表示,由省中医药学会举办的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对于培养具有经典思维和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中医人有着重要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连续举办十届“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

  范永升介绍,自2012年起,省中医药学会每年举办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运用学术研讨班,目前该班已成为浙江中医药人学经典、做临床极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参加该班的学员从第一年的100余名,增加到今年的25万余人次线上收看。

  同时,学会和各专科分会秉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连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


创建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


  2021年11月,由省中医药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浙西南道地中药产业高峰论坛在庆元县举办。专家学者围绕中药材选苗、种植、质量控制、深加工等环节深入研讨,旨在为浙江省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吹响山区县中药产业发展集结号。

浙西南道地中药产业高峰论坛在庆元县举办

  大会期间,庆元县人民政府与省中医药学会签订战略合作项目,省中医药学会庆元协同创新服务站正式落地。未来5年,双方将重点围绕打造高质量生物科技产业园、开展“双招双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谋划中药生物健康产业园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庆元县中药产业发展。

  王晓鸣介绍,2016年起,学会经省科协立项,首创“缙云县国医馆”创新驿站,至今,已在缙云县中医院、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兰溪市中医院、开化县中医院相继创建4个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

  学会与各县(市)正式签约,秉持以“传承国粹、发展中医、维护健康”为使命,充分发挥学会各路专家团队优势,为驿站运行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院方主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对4家增挂创建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的县(市)医疗机构,切实帮扶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助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浙派中医”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浙产中药在全国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浙产名药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学会与相关医药行业组织开展“浙产名药”中成药评选和饮片评选,并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宣传推介的首批“浙产名药”中成药13个品种、中药饮片10个品种。

  2022年7月,学会发布《浙产名药(中药饮片)品牌评选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规范》),引导浙江中药材产业品牌化发展。

  《规范》的制定发布,旨在通过中药饮片规范品牌的申报和评选过程,按“道地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要求,推动浙产道地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全面提升优质饮片生产能力,提升中药材产业质量效益,打响“浙产名药”饮片品牌,促进浙江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会力推中药质量和产业提升,2018年,学会参与省经信委等7部门联合评选,评选出覆盆子、灵芝等“新浙八味”。

  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省中医药学会具体承办的“桐君堂”杯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至2020年已连续举办四届。


参与新冠肺炎防控业绩显著


  2020年3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一批抗疫中药正待启航,运至万里之外的意大利。这些由省中医药学会捐赠的10000份预防性中药颗粒剂将通过意大利华侨华人组织,专门用于抗击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会始终高度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组织众多省内中医药相关行业及人员共同采取行动,发挥各自优势,多措并举,主动投入到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学会组织下,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对国家级、省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作出详细解读;中医全科医学分会制定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全科医生诊疗工作专家建议》。为助力复工复产,增强普通人群抗疫病能力,学会组织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等专家拟定了“中药预防疫病推荐方”并得到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医疗保障局的采纳和联合发文,同时纳入全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学会通过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特色优势,切实做好中医科普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学会共计发布各类抗疫科普文章29篇、战“疫”一线系列新闻报道24篇,省级以上媒体、单位刊发相关报道10余篇。学会先后获得“抗疫科技之星”“浙江省科协系统成绩突出集体”等称号,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抗疫集体通报表扬。


促发展创新举措亮点迭出


  2019年春节前夕,省中医药学会“社会人士学中医”拜师会在绍兴举行。本次拜师学中医的“社会人士”为社会上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退休领导干部及资深媒体记者,老师是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教授、专家。学期为5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可按有关规定参加浙江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

  这是学会工作的一次创新,通过引入社会人士,壮大了中医传承创新人才队伍,起到创新引领和榜样示范的作用。随着该形式的推广传播,将推动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

  这样的创举在学会层出不穷,比如,助推《中医药与健康》进小学教材;设立浙派中医大讲堂站点落户基层;编辑出版《学会中医》《浙江名中医》,供社会各界人士免费索阅等。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举办“科创中国”三下乡活动助力山区26县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学会工作“规定动作规范做,自选动作创新做”,激活了社会组织的活力和亲和力,促进产学研、科教研的整合,取得了新成就。

省中医药学会实现“浙派中医”新跨越
发布时间: 2022-10-13 来源: 省中医药学会

  5年前的7月1日,国家《中医药法》实施,在这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法律指引下,法治之光照亮了中医药现代化治理新征程。这五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开创了依法推动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实现了服务中医药振兴与发展的新跨越。


打响“浙派中医”品牌项目


  2017年7月1日,适逢《中医药法》正式施行,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在第六届“之江中医药论坛”上发布:今后,浙江中医学术流派综合称为“浙派中医”。

  2017年下半年,学会在全省11个地市开展了历时175天的“浙派中医”大宣传。学会积极对接新闻宣传,《中国中医药报》新闻版刊发相关消息10余篇,《浙江日报》也进行了大量报道。学会还在泰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地宣传“浙派中医”。

  2019年,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将打造“浙派中医”品牌列入了《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推进行动计划(2019-2025年)》;2021年5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全力打造“浙派中医”文化品牌等四个发展定位;2022年1月1日,《浙江省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强调,要“推进‘浙派中医’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发挥‘浙派中医’在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学术推广、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浙派中医·地方卷》编写启动仪式

  2022年,学会正式启动《浙派中医·专科卷》《浙派中医·地方卷》系列丛书的编撰工作,旨在全面展示“浙派中医”的历史脉络、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等,充分挖掘“浙派中医”学术思想精华,指导临床应用,推动浙江中医药强省建设。


“自律公约”引领中医行风建设


  为弘扬“大医精诚”精神,加强行业自律,2021年,学会成立发展与自律工作委员会,委员会通过行业调研、梳理和分析行业情况,制定本行业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师自律公约》(以下简称《自律公约》)。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发布全国范围内首份省级学会《自律公约》

  2022年7月1日,《自律公约》正式颁布。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份省级学会中医师自律公约。

  “建设健康浙江,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我省中医药,首先要中医人自身过硬!”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表示,“拟订《自律公约》,我们考虑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法律法规,对中医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赋予了当代中医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是我们《自律公约》制定的依据。”

  《自律公约》分为遵纪守法、依法行医、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等8项内容,重点强调中医师遵纪守法和为患者服务,特别提出,在对待中西医时,应当科学客观、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助推“民间郎中”合法执业


  “我今年74岁,终于可以持证在医院‘上岗’了。”2022年6月,庆元县中医院吴远龙工作室授牌,授牌仪式上,掌握祖传骨伤疗法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吴远龙感慨道。

  作为扎根乡野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吴远龙能“上岗”公立中医院,得益于《中医药法》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学会一直在关注民间中医药传承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生存状况。自2013年起,历时3年,由学会主要负责人领衔的“浙江民间郎中调查团队”,走访全省11个地市城乡、山区和海岛共118位散落各地的民间土郎中,从中选取47名,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他们的一技之长及工作和生活情况,于2016年12月正式出版《寻访浙江民间郎中》一书,《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浙江日报》等进行了跟踪报道。

  学会的“寻访民间郎中调查”和“民间特色医药技术收集”,其做法和成果前后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做好“守望百年微笑”文章


  2021年6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省科协、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省中医药学会承办的中医药与健康长寿论坛在丽水市举办。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通过线上方式以《关于长寿的六个科学问题》为题演讲,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范永升教授以《“浙派中医”在健康浙江中的作用》为题作交流发言,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教授介绍了《浙江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研报告》。

  2013年,学会启动“浙江省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研活动”,4年间共调查255位百岁老人。目的是研究并探索百岁老人的健康长寿因素,追寻延长人类寿命,延缓衰老过程的生活轨迹和经验,找出生命延长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调研结果表明,决定百岁老人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占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因素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中医所提倡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都在百岁老人身上有所体现。

  2021年10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晓鸣主编的《守望百年微笑》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真实记录、直接解读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旨在为全面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推进中医药科普接地气


  2021年元旦,省中医药学会在杭州市文思小学举办“中医药奥秘探索之旅”新春游园活动。活动以充满趣味的游园活动为载体,设有猜药名、配药茶、做香囊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中医药历史文化,学习辨别常见中草药。

  事实上,对于学会来说,这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又接地气的中医药科普活动屡见不鲜。

  2015年,学会与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合力打造《养生大国医》栏目,至今已播出近800余期。

  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以来,学会连年以“中医中药中国行”为契机,将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文化展览展示、健康咨询、互动体验、名医义诊、科普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中医药法》的宣传相结合。

  2019年,学会启动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百场巡讲,组织了巡讲团讲师培训和考核,进行公民养生宣讲118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会正式启动“百医百养”中医药科普活动,入驻抖音平台,加入互联网+科普的大部队,在推动科普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变上实现新跨越。

  2021年学会又联合浙江省图书馆、都市快报、生活与健康报合作推出《浙派中医+文澜社会大课堂》《主委谈养生》等多档栏目,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据统计,五年来,学会在全省各地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活动达千余场,服务百姓达18万人。


搭建学经典做临床平台


  2022年5月,“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暨浙派中医·张景岳学术会议”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医大师葛琳仪、王永钧等24位专家围绕“朱丹溪学术思想”“学经典、做临床”等主题研讨中医诊疗思路,为全省中医临床医师搭建“学用中医药经典继教平台”。

  “中医药学术发展最重要的是传承,在传承好的基础上才能创新。中医经典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葛琳仪表示,由省中医药学会举办的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对于培养具有经典思维和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中医人有着重要作用。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连续举办十届“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班”

  范永升介绍,自2012年起,省中医药学会每年举办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运用学术研讨班,目前该班已成为浙江中医药人学经典、做临床极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参加该班的学员从第一年的100余名,增加到今年的25万余人次线上收看。

  同时,学会和各专科分会秉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连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项学术交流活动。


创建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


  2021年11月,由省中医药学会、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的浙西南道地中药产业高峰论坛在庆元县举办。专家学者围绕中药材选苗、种植、质量控制、深加工等环节深入研讨,旨在为浙江省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吹响山区县中药产业发展集结号。

浙西南道地中药产业高峰论坛在庆元县举办

  大会期间,庆元县人民政府与省中医药学会签订战略合作项目,省中医药学会庆元协同创新服务站正式落地。未来5年,双方将重点围绕打造高质量生物科技产业园、开展“双招双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谋划中药生物健康产业园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助力庆元县中药产业发展。

  王晓鸣介绍,2016年起,学会经省科协立项,首创“缙云县国医馆”创新驿站,至今,已在缙云县中医院、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兰溪市中医院、开化县中医院相继创建4个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

  学会与各县(市)正式签约,秉持以“传承国粹、发展中医、维护健康”为使命,充分发挥学会各路专家团队优势,为驿站运行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院方主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对4家增挂创建中医药服务产业驿站的县(市)医疗机构,切实帮扶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


助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浙派中医”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浙产中药在全国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浙产名药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学会与相关医药行业组织开展“浙产名药”中成药评选和饮片评选,并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宣传推介的首批“浙产名药”中成药13个品种、中药饮片10个品种。

  2022年7月,学会发布《浙产名药(中药饮片)品牌评选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规范》),引导浙江中药材产业品牌化发展。

  《规范》的制定发布,旨在通过中药饮片规范品牌的申报和评选过程,按“道地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要求,推动浙产道地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全面提升优质饮片生产能力,提升中药材产业质量效益,打响“浙产名药”饮片品牌,促进浙江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会力推中药质量和产业提升,2018年,学会参与省经信委等7部门联合评选,评选出覆盆子、灵芝等“新浙八味”。

  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省中医药学会具体承办的“桐君堂”杯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至2020年已连续举办四届。


参与新冠肺炎防控业绩显著


  2020年3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一批抗疫中药正待启航,运至万里之外的意大利。这些由省中医药学会捐赠的10000份预防性中药颗粒剂将通过意大利华侨华人组织,专门用于抗击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会始终高度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组织众多省内中医药相关行业及人员共同采取行动,发挥各自优势,多措并举,主动投入到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学会组织下,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对国家级、省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作出详细解读;中医全科医学分会制定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全科医生诊疗工作专家建议》。为助力复工复产,增强普通人群抗疫病能力,学会组织国医大师、省级名中医等专家拟定了“中药预防疫病推荐方”并得到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医疗保障局的采纳和联合发文,同时纳入全省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

  学会通过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特色优势,切实做好中医科普宣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学会共计发布各类抗疫科普文章29篇、战“疫”一线系列新闻报道24篇,省级以上媒体、单位刊发相关报道10余篇。学会先后获得“抗疫科技之星”“浙江省科协系统成绩突出集体”等称号,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抗疫集体通报表扬。


促发展创新举措亮点迭出


  2019年春节前夕,省中医药学会“社会人士学中医”拜师会在绍兴举行。本次拜师学中医的“社会人士”为社会上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退休领导干部及资深媒体记者,老师是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教授、专家。学期为5年,期满考核合格后,可按有关规定参加浙江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

  这是学会工作的一次创新,通过引入社会人士,壮大了中医传承创新人才队伍,起到创新引领和榜样示范的作用。随着该形式的推广传播,将推动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加入到学习队伍中来。

  这样的创举在学会层出不穷,比如,助推《中医药与健康》进小学教材;设立浙派中医大讲堂站点落户基层;编辑出版《学会中医》《浙江名中医》,供社会各界人士免费索阅等。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举办“科创中国”三下乡活动助力山区26县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学会工作“规定动作规范做,自选动作创新做”,激活了社会组织的活力和亲和力,促进产学研、科教研的整合,取得了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