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院士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一)

发布时间: 2022-10-24    作者:    来源: 省科协组织人事部、学会部,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浙江大学   点击率:  

连日来,我省科技界人士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浙里”院士们认为,报告擘画党和国家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鲜明贯穿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宣言,是一个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的行动纲领。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杨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很是振奋。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更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制定了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催人奋进。目标在前,使命在肩。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将按照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国重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不懈做好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参与打造智能制造中国学派,努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李家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海洋地质专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

非常振奋,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这是一个新提法。这次特别强调创新要走无人区,我对这个提法印象非常深刻。中国不可能始终通过学习模仿来获得创新发展,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合作愈发困难的前提下,更加需要科技人员要有勇闯无人区的勇气和能力,这也是中国在未来形成不对称的优势(不可能任何领域都成为领跑者),但一定要在我们的资源禀赋条件下,通过各种科技力量组合等在优势领域形成突破。

报告中最后两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每一步的各个领域都进入了奋斗的深水区,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困难在逐步加大,每位同志都要用实际行动,更大勇气,为更大的事业和洪流贡献力量,只有从实干出发,才能汇聚整个民族的力量。

人才发展中,国家求贤若渴,在人才引领方面做了很多动力输入,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是“破四唯,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还是破容易,还需要在立方面下功夫。需要有可以落地的规范和政策,推动具体创新单元实现发展。对于人才,还是要坚持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科技本身发展也需要在国内国际上秉持开放创新,吸纳国际国内两方面人才优势。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自身人才,还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郑裕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专家,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

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从事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科技与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切实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人才是第一资源落到实处;勇担国家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突破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快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走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争做科研难题的“解题人”,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杨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教授,半导体材料学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创中心作为浙江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更要心怀“国之大者”,抢抓时代机遇,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关注交叉前沿创新,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引育高水平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锚定方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创力量。


任其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长

科教兴国、自立自强,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一大主题。报告强调,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论述了科技、教育、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聚焦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更为广大科技战线工作者新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做到善谋大势、善做大事,以守正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的韧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探索真需求、解决真问题、制定真方案,努力践行“国之大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李校堃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进军的动员令,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赋能学生培养,以特色学科为引领打造交叉融合的品牌学科群,以人才服务“雨林生态”建设集聚更多创新型人才,持续推动温医大向“双一流”迈进。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瓯江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为抓手,实现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成果和高质量转化,在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的赶考之路上贡献更多温医力量。


高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高校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碳中和领域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为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浙里”院士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一)
发布时间: 2022-10-24 来源: 省科协组织人事部、学会部,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浙江大学

连日来,我省科技界人士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浙里”院士们认为,报告擘画党和国家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鲜明贯穿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宣言,是一个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的行动纲领。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杨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很是振奋。报告回顾了过去十年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更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制定了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催人奋进。目标在前,使命在肩。作为一名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我将按照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国重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不懈做好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参与打造智能制造中国学派,努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李家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海洋地质专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

非常振奋,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这是一个新提法。这次特别强调创新要走无人区,我对这个提法印象非常深刻。中国不可能始终通过学习模仿来获得创新发展,在当前全球竞争加剧,合作愈发困难的前提下,更加需要科技人员要有勇闯无人区的勇气和能力,这也是中国在未来形成不对称的优势(不可能任何领域都成为领跑者),但一定要在我们的资源禀赋条件下,通过各种科技力量组合等在优势领域形成突破。

报告中最后两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及科技创新工作,每一步的各个领域都进入了奋斗的深水区,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和困难在逐步加大,每位同志都要用实际行动,更大勇气,为更大的事业和洪流贡献力量,只有从实干出发,才能汇聚整个民族的力量。

人才发展中,国家求贤若渴,在人才引领方面做了很多动力输入,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是“破四唯,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还是破容易,还需要在立方面下功夫。需要有可以落地的规范和政策,推动具体创新单元实现发展。对于人才,还是要坚持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科技本身发展也需要在国内国际上秉持开放创新,吸纳国际国内两方面人才优势。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自身人才,还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郑裕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专家,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

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从事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科技与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切实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人才是第一资源落到实处;勇担国家使命和时代责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突破最前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快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走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争做科研难题的“解题人”,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杨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教授,半导体材料学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创中心作为浙江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更要心怀“国之大者”,抢抓时代机遇,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关注交叉前沿创新,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引育高水平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锚定方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科创力量。


任其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长

科教兴国、自立自强,是贯穿二十大报告的一大主题。报告强调,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论述了科技、教育、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定位;“聚焦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更为广大科技战线工作者新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做到善谋大势、善做大事,以守正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的韧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探索真需求、解决真问题、制定真方案,努力践行“国之大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李校堃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进军的动员令,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赋能学生培养,以特色学科为引领打造交叉融合的品牌学科群,以人才服务“雨林生态”建设集聚更多创新型人才,持续推动温医大向“双一流”迈进。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瓯江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为抓手,实现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成果和高质量转化,在教育、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的赶考之路上贡献更多温医力量。


高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白马湖实验室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高校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碳中和领域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为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