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省科协科普部组织浙江农林大学5位博士科技志愿者,响应智汇山区赋能行动,赴磐安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助力当地中药产业发展。
在浙江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胡润淮教授一行听取了研究院院长介绍有关磐安药膳在产业化、深加工和提升附加值方面遇到的问题。专家提出要针对医院临床、药膳馆和线上线下销售分别开发药膳,特别是要研发快餐式风味药膳、美容药膳和茶香风味药膳,多样化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浙江磐五味药业有限公司,周爱存老师与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了解“磐五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随后参观企业加工车间,详细了解操作方法。专家围绕现代与传统加工工艺区别以及是否会对药材质量产生差异化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以主要活性成分为指标,测定影响程度;二是在外观性状差异研究的基础上,以组学技术为手段,比较磐安药材与外省药材所含成分的差异,再以药效相关联,找到起作用的关键成分,并以此为质量控制指标,实现磐安药材优质优价的效果。
在浙江磐紫三叶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海顺博士一行参观了三叶青育苗与种植基地,了解到目前存在的三叶青品种选育、栽培与质量提升等问题。专家悉心指导公司应当如何进行三叶青抗寒优良品种的认定和选育,以及如何在“非粮化”和“非农化”的政策背景下进行三叶青的高质量绿色生产等内容。
在浙江省徐永民技能大师工作室,赵伟博士一行参观了“自嗨锅”药膳生产研发车间,观摩全自动产品生产线,与工作室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药膳酱料包在高温高压处理后易产生风味损失的问题,专家建议可以控制参数变量,分析酱料包在高温高压处理前后不同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对应采取工艺来减少风味物质的损失情况。后续,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合作解决生产难题。
期间,茶学专家梁慧玲副教授前往浙江玉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考察当地古茶树的生长情况,对于古茶树资源经济效益难以转化的问题,专家建议公司需要在古茶树的产品定位、文化设计以及产能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公司需要利用快速扦插繁育技术,尽快繁殖资源二代,同时开展单株茶树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化传播技术进行文化挖掘和产品形象设计,尽可能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者有机结合,在保护大茶树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此次活动,正是立足山区所需,汇聚省内优秀科技资源,引导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帮扶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助力构建“道地药材+中药产业”融合发展的“磐安模式”,让中医药焕发现代化的青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金华市科协、磐安县科协、浙江省现代设计法研究会有关领导及人员参加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