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17日,省科协科普部组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4位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赴常山开展浙江省博士生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蔡为明研究员、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金群力研究员一行,在常山县科协朱万华主席、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杨兴良副局长等陪同下,于17日上午赴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了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常山县蘑菇园博物馆和猴头菇、金耳自动化菌包生产线和工厂化栽培菇房。专家们针对金耳工厂化栽培试验情况,提出了调整光照强度提高子实体外观色泽品质和改变菌棒接种方式控制耳基粗度等建议。
随后,由常山县科协朱万华主席主持,在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交流座谈会,常山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研究人员,以及猴头菇、羊肚菌和香菇等15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主体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交流座谈会。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羊肚菌种植中幼菇枯萎、病虫害防控难等问题,金群力研究员作了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交流培训,系统介绍了羊肚菌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猴头菇是常山县的三宝之一,针对如何提升常山县猴头菇产业发展和科技水平问题,蔡为明研究员建议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在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专业化菌棒工厂建设,提高菌棒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二是着力开展猴头菇周年生化栽培技术攻关,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1+N”共富模式;三是着力猴头菇鲜品消费市场开拓和多元化产品开发,提高猴头菇产业整体效益。
食用菌专家组一行于17日下午赴农光未蓝(浙江)农业有限公司的菌光互补香菇工厂化生产基地进行考察指导。针对现场考察发现的问题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优化调整菌棒规格、菌棒质量管控和运输规程,以及提高数字化生产管理水平等建议,进一步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水平。
浙江省农科院胡文君博士、蒋陈凯博士一行调研考察常山县新昌乡油茶高标准栽培基地和油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对油茶栽培管理、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专家一行优化筛选油茶林下经济套种的最佳方案,围绕当地提升油茶种植技术和发展油茶林下经济的实际需求,为常山县新昌乡油茶共富综合体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一是根据基地土壤地力和油茶林树体营养状况,结合多年生草本中药材-黄精及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姜的需肥规律,提供肥水管理技术指导。二是针对每亩油茶产油量3-5 kg的现状,建议清理杂草,保持林地整洁,减少病虫害;科学培养树形,提高阳光利用率;对于长势特别弱、结果率低的油茶进行高接换冠,嫁接开花期一致的优良品种。确保油茶果稳产丰产,进一步提升油茶林综合经济效益。三是针对当地发展山茶油加工的设想,建议提早谋划产品差异化竞争路线,通过整合当地古油茶林的特色资源,引进先进的油脂加工设备和技术工艺,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农家山茶油”特色产品,确保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产品。四是建议标准化农家山茶油的品牌宣传和产品销售,结合当地的特色乡俗文化,立体发展油茶产业。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此次“浙江省博士生科技志愿服务常山行”活动,对常山县食用菌、油茶两大特色产业把脉问诊,提出务实解决方案,实现优质资源精准对接、科技与经济有效融合,有力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全省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