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探寻新时代的新成就,感悟新成就背后催人奋进的红色力量,走近来新夏,品味书香,绵延文化根脉,近日,由萧山区委宣传部、萧山区关工委、萧山区科协、《少年学报》主办,萧山日报小记者团承办的“‘八八战略’在身边 红色精神伴成长”主题活动第三站在来新夏书院开展,一场心灵之约如期而至。
走近来新夏,感受人文磅礴之力
乘着凉爽的秋意,萧报小记者亲子代表们走进了古朴雅致、书香四溢的来新夏书院,在这全国首个以学者命名的方志馆里,感受人文散发的磅礴之力。
来新夏先生是浙江萧山人,南开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图书馆学家。少小离乡的他一生常怀莼鲈之思,长期关心、指导萧山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担任《萧山县志》《萧山市志》顾问,并组织整理旧志,策划《萧山丛书》等,引领萧山方志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以“纵横三学、自成一家”享誉于世的来新夏先生,将毕生著述及所藏文献7000余册无偿捐赠家乡,萧山以此为基础,建成来新夏书院。
今年的7月22日是来新夏先生的百年诞辰。怀着崇敬的心情,凝望着先生的相片,聆听他那催人奋进的读书治学故事,触摸那一册册横跨祖国壮阔山河、穿越时空的方志典籍,小记者们不禁感叹:“来新夏先生真的很伟大!”他们双手紧贴着先生的玉石雕像,闭上双眼,在心中默默许下了读书的愿望。
领略“镇院之宝”,寻觅心之所安
漫步在这近一千平方米、藏书数万册的书院内,小记者亲子代表们很快发现了“镇院之宝”。那是启功先生给来新夏先生庆祝八十岁寿辰时送的一首《祝寿诗》。
“难得人生老更忙,新翁八十不寻常。鸿文浙水千秋盛,大著匏园世代长……”小记者们跟着爸爸妈妈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诗中的含义。书院讲解员介绍,这首诗概述了来新夏先生的家世、遭遇和成就,更赞美了先生“难得人生老更忙”的治学精神。而来新夏先生更是用恩师的诗句鞭策自己“有生之年,誓不挂笔”,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人生最高目的。这是一次文化使命的宣言。
备受鼓舞的小记者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架旁,捧起自己喜爱的书籍专心阅读起来,享受这次湘湖之畔的美妙阅读时光。穿梭于书海,小记者们发现了书院特意准备的精美木制书签,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书签上还刻有来新夏先生的肖像。这份意义非凡的礼物,或许会激励着他们开启全新的阅读之旅。
感悟精彩蝶变,绵延文化根脉
参观完书院,小记者亲子代表们走进了萧山区关工委“五老”讲师团吴建明老师的“红色课堂”,了解“八八战略”带来的文化发展,破解“读书是福”的密码。
“八八战略,让萧山文化阵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神采飞扬的吴建明老师铿锵有力地讲述着萧山文化的发展。通过详实的案例、数据和丰富的配图展示,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萧山文化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吴建明老师回忆说:“那时候买书很不方便,书店少,离家又远,跑一个来回至少要半天,也很少有免费看书的地方。而如今的书店、图书馆越来越多了,电子阅读也很方便。”他真切地希望小记者们要珍惜眼前幸福的读书机会,“读书是福”。
“那么为什么读书是福呢?”吴建明老师最后就来新夏书院的办院理念向小记者们提问,“因为读书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可以报效祖国……”小记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一旁的家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领悟“八八战略”,激扬少年风采,留下成长特别的记忆。“‘八八战略’在身边 红色精神伴成长”主题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中,前期,孩子们探秘档案馆、走读乡村博物馆,下一站,萧报小记者们将走进中国(杭州)5G 创新谷,来一场大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