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郭永怀的学生,华罗庚的助手……11月20日下午,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内“群星”闪耀,由杭州市萧山区科协、区青科协、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办的“与青年科学家面对面——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报告团走进萧山”活动在此举行。
受区科协邀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等来自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的院士专家来到萧山,与区青科协会员、青年科研人员及中学生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追忆钱学森、郭永怀、李佩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科学与教育思想,汲取他们的学术智慧,体会他们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为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浙大科创中心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主任杨建义,区科协党组书记徐光伟等人出席活动,萧山青科协西电杭研院、北大信研院、浙大微纳电子学院、科创中心新街初中等相关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周立伟院士对青少年、青年学人、研究生、科学跋涉者一一寄语,并与现场观众畅谈治学之道。他表示,治学之道有六字要诀:一是有“志”则有为,志向远大,断不甘为中下流,以献身科学、科教兴国为己任;二是有“勤”则有才,业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自勤奋”,不能有一日之懈惰;三有“识”则有求,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虚心求实,力戒浮躁与骄傲;四是有“恒”则有成,坚韧不拔,认定方向,严酷律己,不半途而废,则断无不成之事;五是有“法”则有能,讲究科学方法,兼容并蓄,发幽阐微,见微知著,方有能力做大学问;六是有“创”则有新,锐意创新,敢为天下先,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系统科学专家姜璐作主题分享——《走近钱学森 纪念钱学森》。“钱学森先生说过,‘西方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姜璐回顾了钱学森说过的话,并现场分享了他在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和著作。姜璐说,纪念钱学森,要把他的思想、精神、成果挖掘出来,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钱学森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个人、集体优势,为社会做贡献。姜璐勉励现场师生员工,科学是强调团结协作的事业,需要老中青三代科学家集中力量,才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颜基义作主题分享——《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时代价值与启示》。“从初中文凭到努力成为助理员,到获得听课资格,再到得到助教头衔,三次关键性破格提升和留学机会中饱含着华罗庚‘加倍时间’的付出和艰辛。”颜基义回顾了华罗庚年轻时期的一系列蜕变,讲述了自己在华罗庚身边学习时的感悟,他现场分享了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寄语青年科研工作者:只有不畏困难、辛勤劳动,才有可能攀登上旁人没有登上过的峰顶。“不要害怕失败,做不出来也是成果!至少排除了在某个领域的不可能性,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圆桌环节,姜璐、陈允明、颜基义、刘大有、盛宏志等专家学者与青年科研人员、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在一问一答中,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并真诚地分享道:科学家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甚至也会产生放弃学业的念头,但只要做到热爱且甘于平凡,坐好科研的冷板凳,就会有科学之光引领开路。
同学们纷纷表示,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报告团活动充满意义,“通过报告会,我们有机会了解到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故事,能够走近他们,近距离感受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位中学生说。
姜璐、陈允明、颜基义、刘大有、盛宏至等5位科学家为部分青年科学家及学生代表赠书。
当天上午,与会院士、科学家在区科协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还参观了湘湖院士岛,感受萧山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充分重视,以及“把最美的风景 留给最美好的未来”的满满诚意。
据了解,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创办于2011年,致力于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和教育思想、翻译钱学森著作,回答钱学森之问等学界关心的问题。成员中不少是钱学森的学生、同事或与钱学森有过交往的人。
科技创新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对萧山区青年科研员的思想引领,用老一辈科学家的经验、精神鼓励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