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三长带三会促三生”专项行动下,杭州市临平区农业逐渐呈现出高效发展姿态。该行动是临平区科协以“三长”(基层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关键人物为核心建设生产类、生活类、生态类科普组织或科普协会,让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引领带动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送知识、送健康、送技术,将科技志愿的服务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
送技到乡,专家一对一指导
作为临平区科协常委、区农业局的农业科技站站长,王忠从事农技推广已16年。为更好地带动当地种植业转型升级,王忠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个环节的指导服务。
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户,王忠及团队还为农户专门建立农业科普群(“临平区粮油农户群”和“临平区园艺农户群”),群内大到解决一整个片区的田地问题,小到回答一户农户的事情。“一接到求助电话或信息,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进行回复,有需要的话还会赶到现场进行指导。”王忠表示,科技服务下乡是我们农业科普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基层农户提供更多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像王忠这样的专家在临平区越来越多。为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今年临平区还调整了全区的科普协会和科普宣传员,新建村社科普协会23家,增加科普宣传员243名,其中3名宣传员被纳入“三长”。
培训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崇贤街道杭州湾理塘莲藕专业合作社是临平区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也是临平区规模最大的水生蔬菜基地,建立集种植、采收、清洗、包装、冷链配送于一体的生态产品直供体系,“湾里塘”品牌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现如今,基地种植面积1185亩,每年可供杭城优质水生蔬菜7500吨,去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
湾理塘莲藕合作社的成功离不开“三长”们的努力。“我们每年都会邀请省农科院、浙大及农技站的专家与杭州康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湾里塘莲藕合作社相互合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公司提高年产值15%左右。”郁齐亮是崇贤街道科协秘书长,也是“三长”代表之一,近年来一直专注于农业技术科普工作。
为加强农户的科技技术水平,促进科学普及,提高农民收益,2023年崇贤街道科协邀请省农科院、浙大等相关专家、老师来授课,开展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14场,培训人数共630余人;组织指导各村社科普协会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数5000余人。
崇贤街道只是临平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近年来,临平区通过开展以“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地方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的“五送”科技下乡暨“三服务”活动,满足广大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临平农林领域综合生产水平。
品种培优,推动品质提升
临平区科普基地负责人张国顺,他培育出的枇杷曾在2023浙江省精品枇杷评选会上获得金奖。近年来,借助“三长”的力量,张国顺与浙江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先后引进浙白14、迎雪、迎霜等10余个枇杷新品种,并成立了第九批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合作基地。与此同时,张国顺还与临平区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开展塘栖枇杷优异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进村入户走访枇杷优良品系,年繁育种苗2000余株,供果农改植换种。
优良的品种还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杭州市临平区塘栖枇杷行业协会会长,张国顺还带头做技术培训。他所在的农场于2020年建成了田间学校,承担临平区塘栖枇杷新品种推广工作,通过培训班、现场会、参观考察学习等方式,向广大果农传授先进种植管理经验,每年培训农民200余人次,发放农资、资料500余份。
今年临平区还与粮油、园艺、土肥植保等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团队发布2023年临平区农业主导品种78个、主推技术30项。从一颗种子到一整片田地,临平区的农业正蓬勃发展,在“三长”的助力下,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向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