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科普星|庞卫华:把科普酿在酱香里
一滴酱油,需经竹匾制曲、日晒夜露 、翻酱发酵等九道工艺,历经一年多才能酿成。这是属于海盐沈荡独有的酱香,始于光绪十三年,而海盐人庞卫华为这传统酿造技艺,坚守了20多年。
作为沈荡酱油酿造技艺嘉兴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嘉兴市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庞卫华与酱油打了半辈子交道。
1998年,19岁的庞卫华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海盐沈荡酿造公司。此后,他从事酿造质量和生产管理工作20多年,将科学技术运用到传统酿造之中。以庞卫华领衔的科技项目《传统酱油酿造的工艺数据可复现研究》获海盐县科技局立项,公司获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荣誉。
除了做好质量和技术管理,庞卫华的另一重任,是致力于非遗技艺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与传播。
一粒种子如何变成一滴酱油?五六百缸传统酿造的酱油如何在四季交替中散发古老味道?在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庞卫华忙得团团转。最忙的一天,他讲解了六场,按照每场时长一个多小时计算,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节假日来参观的多以家庭为主,从酿造历史文化、非遗技艺、发酵原理等方面,系统地为他们讲解展示。”除了参观者主动走进来,庞卫华还要“走出去”。在沈荡小学设有开酿节,冬天酿黄酒,夏天酿酱油,庞卫华会给学生们讲解酿造知识,让他们动手参与制作;而针对一些高中生和大学生,他们会开设相关研究课题,庞卫华也成为了他们的“技术导师”。
最让庞卫华开心的,是听完讲解的孩子跟他说:“书本上关于酿造的知识比较枯燥,但是在这里,闻起来有味道,听起来有声音,触摸起来有温度,关于发酵的知识理解得更直观和透彻。”
这些年来,庞卫华几乎全年无休,接待各类参观团队80000余人次,主持参与“黄酒品鉴入门”、“亲子研学”等科普活动150余场次,让已有130多年历史的“沈荡黄酒酿制技艺”、“沈荡酱油酿造技艺” 和“修缸补甏技艺”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得到广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