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在西湖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7-18    作者:    来源: 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省科协宣传部、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点击率:  

7月16日,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来自全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齐聚一堂,结合新时代的热点科学话题,展开跨界思辨,共同探索创新科技的边界。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之江实验室、阿里云智能集团主办,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承办。活动分为“秒聚青科”演讲、“科学之光”思辨、“科学之美”展览三部分。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出席活动并致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党组成员、秘书长郭寄良,二级巡视员戴力参加活动。

吴晓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浙江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重培养杰出青年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希望青年科学家们秉持家国情怀,把握历史机遇,保持奋斗姿态,勇攀科学高峰,耐住枯燥寂寞,坚守科学初心,在实验、代码、数字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快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鼓励在座的青年科学家、青年学子们,追求科学梦想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没有人会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有所成就。施一公在分享中表示,是科学研究让自己插上了人生的翅膀。“当一个人有了理想相信光,就有了义无反顾坚持的动力。”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Jerry L. Workman鼓励大家要勇敢地追求科学梦想,科学需要合作,需要国际视野,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去进行科学研究和发现。

“全社会正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青年科学家,也会给正值思维最活跃,资源较少时期的青年科学家最好的支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表示,今天的科学家可以运用世界上最好的手段、工具改变世界,科学的发展也正在改变人类看世界的方法。

“科学之光”思辨作为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主要活动之一,以“薪火·赓续”“前沿·探寻”“跨界·争鸣”为主题脉络,武传宇主持“薪火·赓续”阶段活动,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主持“前沿·探寻”“跨界·争鸣”阶段活动。

如今,人工智能狂潮汹涌,AI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面对这股狂潮,我们该如何应对?

4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数联网及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应用,分析最前沿的科技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罡,带领大家进入高效、安全、可信的数联网宇宙,当网络空间基于数据、数字对象建立,海量数据的资产化、流通、交易和保护有了新的技术解决路径。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将视角放在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表示当人工智能针对性地学习教科书里的专业知识,未来,司法、教育、金融等领域的AI专家将激发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院副院长李超发表《面向遥感大模型的国产化超异构边缘智能计算系统》主旨演讲。

西湖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张岳带来《大模型的推理与泛化研究》,全方位展现人工智能发展的无限潜力。

集思广益,百家争鸣。“跨界·争鸣”阶段,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科技与未来社会”主题开展圆桌论坛,以不同角度畅谈观点、提问互动。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Jerry L. Workman,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周吉帆,之江实验室光电智能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虞绍良,西湖大学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西湖心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蓝振忠,央视大型纪录片《智能时代》制片人、总导演刘颖受邀参与。

“秒聚青科”演讲围绕“AI for Science”主题,来自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阿里云的6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前沿成果和研究现状。

FAST是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它睁开双眼,亿万光年外的宇宙空间尽收眼底。活动现场,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研究专家冯毅向公众娓娓道来FAST中国天眼捕获到的“神秘信号”。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唐谈喜欢探索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会利用大数据+软件工程的方法来促进普通人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分析与“再”创作,这一次,他带来了《诗画一律:在诗意中寻找古画的色彩》主题讲座。

当医药遇上人工智能,会有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熊旭深就致力于用计算生物学、人工智能、实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进行人类遗传疾病的跨层次多组学机制研究。活动现场,他为大家讲述人工智能与人类遗传疾病之间的“故事”。

西湖大学感知与计算成像实验室负责人袁鑫以计算成像和人工智能为主题,展开讲了他对于下一代技术革命的看法,并以机器视觉的发展结合无人驾驶研究中的问题,提出计算成像在未来的发展以及革命性作用。

人机共生的新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浙江工业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姚信威带来关于“群体智能”和“群智计算”的思考。

随着AI、深度学习等算力密集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的算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阿里云网络研究负责人、资深技术专家翟恩南就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科技演进进行了主题报告。

如果把象征理性的科学,做成一场新潮而浪漫的艺术展,你会看到什么?

科学和艺术这两个看似互相独立的领域,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交织相辅,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本次“科学之美”展览以影像与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现艺科融合的创作实践,探讨现代科学思考与美学想象的辩证关系。

展览面积约1700平方米,参展的两百余件展品既有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一线设计教学实践的科技成果,也有来自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展览内容由“生命演化之问”“科技显化之问”“设计催化之问”三个板块组成,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对于科学求知方法和人工生命的深思、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以及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科技的展望与想象。

科艺无界,青年有梦。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的成功举办,让科学与艺术的力量汇聚,让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融合,引领着年轻一代开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青年科学家们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书写出属于他们的时代之歌。

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在西湖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7-18 来源: 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省科协宣传部、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7月16日,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来自全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齐聚一堂,结合新时代的热点科学话题,展开跨界思辨,共同探索创新科技的边界。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之江实验室、阿里云智能集团主办,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承办。活动分为“秒聚青科”演讲、“科学之光”思辨、“科学之美”展览三部分。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出席活动并致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武传宇,党组成员、秘书长郭寄良,二级巡视员戴力参加活动。

吴晓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浙江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重培养杰出青年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希望青年科学家们秉持家国情怀,把握历史机遇,保持奋斗姿态,勇攀科学高峰,耐住枯燥寂寞,坚守科学初心,在实验、代码、数字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快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鼓励在座的青年科学家、青年学子们,追求科学梦想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没有人会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放弃,一定能有所成就。施一公在分享中表示,是科学研究让自己插上了人生的翅膀。“当一个人有了理想相信光,就有了义无反顾坚持的动力。”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Jerry L. Workman鼓励大家要勇敢地追求科学梦想,科学需要合作,需要国际视野,需要全球科学家共同去进行科学研究和发现。

“全社会正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青年科学家,也会给正值思维最活跃,资源较少时期的青年科学家最好的支持。”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张建锋表示,今天的科学家可以运用世界上最好的手段、工具改变世界,科学的发展也正在改变人类看世界的方法。

“科学之光”思辨作为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主要活动之一,以“薪火·赓续”“前沿·探寻”“跨界·争鸣”为主题脉络,武传宇主持“薪火·赓续”阶段活动,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主持“前沿·探寻”“跨界·争鸣”阶段活动。

如今,人工智能狂潮汹涌,AI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面对这股狂潮,我们该如何应对?

4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数联网及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应用,分析最前沿的科技发展趋势。

北京大学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罡,带领大家进入高效、安全、可信的数联网宇宙,当网络空间基于数据、数字对象建立,海量数据的资产化、流通、交易和保护有了新的技术解决路径。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将视角放在垂直领域的AI大模型,表示当人工智能针对性地学习教科书里的专业知识,未来,司法、教育、金融等领域的AI专家将激发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院副院长李超发表《面向遥感大模型的国产化超异构边缘智能计算系统》主旨演讲。

西湖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张岳带来《大模型的推理与泛化研究》,全方位展现人工智能发展的无限潜力。

集思广益,百家争鸣。“跨界·争鸣”阶段,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科技与未来社会”主题开展圆桌论坛,以不同角度畅谈观点、提问互动。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Jerry L. Workman,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周吉帆,之江实验室光电智能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虞绍良,西湖大学深度学习实验室负责人、西湖心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蓝振忠,央视大型纪录片《智能时代》制片人、总导演刘颖受邀参与。

“秒聚青科”演讲围绕“AI for Science”主题,来自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阿里云的6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前沿成果和研究现状。

FAST是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它睁开双眼,亿万光年外的宇宙空间尽收眼底。活动现场,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研究专家冯毅向公众娓娓道来FAST中国天眼捕获到的“神秘信号”。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唐谈喜欢探索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会利用大数据+软件工程的方法来促进普通人对人文艺术的理解、分析与“再”创作,这一次,他带来了《诗画一律:在诗意中寻找古画的色彩》主题讲座。

当医药遇上人工智能,会有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熊旭深就致力于用计算生物学、人工智能、实验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进行人类遗传疾病的跨层次多组学机制研究。活动现场,他为大家讲述人工智能与人类遗传疾病之间的“故事”。

西湖大学感知与计算成像实验室负责人袁鑫以计算成像和人工智能为主题,展开讲了他对于下一代技术革命的看法,并以机器视觉的发展结合无人驾驶研究中的问题,提出计算成像在未来的发展以及革命性作用。

人机共生的新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浙江工业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姚信威带来关于“群体智能”和“群智计算”的思考。

随着AI、深度学习等算力密集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的算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阿里云网络研究负责人、资深技术专家翟恩南就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科技演进进行了主题报告。

如果把象征理性的科学,做成一场新潮而浪漫的艺术展,你会看到什么?

科学和艺术这两个看似互相独立的领域,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交织相辅,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石。本次“科学之美”展览以影像与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现艺科融合的创作实践,探讨现代科学思考与美学想象的辩证关系。

展览面积约1700平方米,参展的两百余件展品既有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一线设计教学实践的科技成果,也有来自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展览内容由“生命演化之问”“科技显化之问”“设计催化之问”三个板块组成,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对于科学求知方法和人工生命的深思、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以及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作与科技的展望与想象。

科艺无界,青年有梦。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的成功举办,让科学与艺术的力量汇聚,让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融合,引领着年轻一代开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青年科学家们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书写出属于他们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