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0多位学生和家长走进全省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周尧昆虫博物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这是台州市科协开展的“传承科学家精神 点燃青少年科技梦想”小科探科普行活动。
走进馆内,仿佛走进昆虫的世界,玻璃柜里一只只大小不一的标本,振翅高飞的蝴蝶,蠢蠢欲动的甲壳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小朋友的眼前。
0.5毫米的小虫子,放大了39亿倍!由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科研人员用大尺度三维电镜技术重构出的1龄期褐飞虱纳米分辨的三维结构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这也是国际上首个昆虫内部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我看到了金斑喙凤蝶,中国的国蝶。”路北中心小学四年级五班的朱钦鑫说。博物馆里,有1000多种蝴蝶标本和2800余种昆虫标本,她说,“以前都只在书本上看到这些昆虫,今天在这里看到了这么多标本,增长了很多知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周尧是国际著名的昆虫学家,中国现代昆虫分类学重要奠基人。他一生热爱祖国,致力科学创新,为中国和世界的昆虫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誉海内外。
坐落于宁波市海曙区开明街26号的姚宅,是屠呦呦少时生活的地方。姚宅是屠呦呦外祖父姚咏白、舅舅姚庆三的住宅,改建成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后,于2021年5月对公众开放。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该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和科研团队历经漫长研究,在失败了190次后终于发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她以身试药,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陈列馆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解了青蒿素的故事,介绍了屠呦呦项目团队矢志寻蒿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力量。
体验馆里有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模型。还通过历史文献、医学知识、模拟实验室、“提取青蒿素”及“青蒿灭蚊”等多媒体互动软件,为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科普基地和体验课堂。
随后,小朋友们还走访了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和卢绪章生平事迹馆,参观了“方寸天地迎亚运”甬城金秋体育邮票展。
“让科学精神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开去。”台州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说,老一辈科学家们幼时的经历、求学的片段、生活的雅趣、投身科研的决心、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研学过程中变得亲切可感。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才能增强他们科学探索的好奇心。接下来,台州市科协还将组织开展一系列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