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科协组织科学小记者探秘“低碳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2024-10-14    作者: 李寒清    来源: 萧山区科协   点击率:  

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日至25日开展,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旨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萧山区科协联合萧山日报小记者团,精心策划并发起了“节能减排 浙里行动——科学小记者探秘‘低碳发展之路’”主题活动。科学小记者们化身“绿色小侦探”,通过深入采访、倡导节能减排行动、实地考察低碳发展实践等,积极探索并传播绿色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图片 1.png

科学小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倡导全民共筑绿色家园

9月15日上午,科学小记者们齐聚萧报学堂,他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踏上别开生面的绿色探秘之旅。

在学堂内,萧报小记者团的导师们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节能减排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互动问答,小记者们逐步深入了解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简单的行动,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来为地球减负。

培训结束后,小记者们手持精心准备的采访本和“节能减排”倡导单,兴奋地踏上了实地探访的征程。他们穿梭在街道、公园、超市之间,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问技巧,挖掘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实践节能减排的“隐藏英雄”。他们有礼貌地询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访者:“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能减排的小习惯或措施呢?您认为在社区或工作场所中,有哪些节能减排的好方法或实践呢……”

图片 2.png

在这场采访重头戏中,小记者们遇到了不少印象深刻的节能减排实践者。有的受访者分享了他们在家中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具,有的则介绍了学校在推广垃圾分类和绿色出行方面的创新举措。小记者们不仅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亲身感受到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线采访不仅是发现的过程,更是探索与学习的过程。随着采访的深入,小记者们逐渐理解,节能减排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中。同时,他们也了解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但仍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接着,他们积极地将手中的倡导单递给来往的路人,乐此不疲。

在此次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节能减排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萌生了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有小记者表示,要把这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小记者探访盈丰垃圾分类体验馆,见证变废为宝的奇迹

9月21日下午,科学小记者们踏入了萧山盈丰垃圾分类体验馆。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关于环保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关于创新与创意的盛宴。

一踏入体验馆,小记者们的目光就被一幅色彩斑斓、独具匠心的画作深深吸引。这幅名为《瓶星时空》的拼贴画,竟是由7385个回收塑料瓶盖精心粘制而成,再现了梵高《星空》的经典场景。这些原本可能被丢弃的瓶盖,在艺术家的巧手下焕发了新的生命,不仅传递了环保的理念,更激发了小记者们对废物利用的无限遐想。

随后,小记者们跟随讲解老师的节奏,一步步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展示,他们追溯了垃圾的前世今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如矿泉水瓶等可回收物的再利用,让小记者们明白了每一个小小的环保行为都能为地球带来积极的变化。此外,电子屏互动环节更是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他们积极参与,尝试将各类垃圾正确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如大骨头应归类为其他垃圾等,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验馆还展示了杭州垃圾分类的“萧山探索”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智能化管理、全品类收集与处置、资源化利用、积分激励与宣教结合以及非现场执法与精准管理等多种手段,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准确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这让小记者们赞叹连连。

活动的最后环节,小记者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亲手制作起了环保手工皂。利用废弃的咖啡渣作为原料,他们不仅学会了废物利用的新技能,还将这一环保理念付诸实践。当亲手制作的肥皂在手中搓出泡沫时,他们的脸上洋溢出了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这次活动让小记者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领略了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更在有趣的实践中体会到了垃圾分类对于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意义。期待未来,他们带着这份绿色的启迪和实践的经验,为美丽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科学小记者走进萧山锦江,领略垃圾分类与焚烧发电的科技魅力

9月22日下午,科学小记者们带着对环保科技的浓厚兴趣,走进了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及焚烧发电奥秘的探索之旅。

在讲解老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与图文并茂的展示中,小记者们初步了解到,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的先锋企业。该公司采用的是由浙江大学研发的“异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更在环保科技领域内树立了卓越的标杆。截至目前,该电厂已累计处理了669万吨级的生活垃圾,并成功转化产生了24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为节能减排做出了显著贡献。

紧接着的有奖竞猜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小记者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不仅掌握了诸多实用知识,如萧山每日产生的垃圾总量、焚烧发电所能产生的巨大电量,以及整个浙能锦江集团下电厂每天发电可供800万人口用电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领悟到了节能减排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图片 3.png

最让小记者们心潮澎湃的,莫过于那实地探访电厂的宝贵时刻。他们头戴洁白的安全帽,犹如一群小小探险家,满怀好奇地在电厂的各个角落穿梭探寻。在神奇的负压环境之下,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展现在他们眼前:即便置身于垃圾处理的核心区域,空气中却丝毫未见异味侵扰,这得益于电厂先进的除臭技术和严谨的环境管理。在一台台精妙的垃圾处理设备模型前,小记者们驻足细赏,仿佛在与这些科技杰作进行无声的对话。

随后,小记者们穿过繁忙的作业区通道,来到了垃圾处理控制中心的“圣殿”。在这里,他们有幸近距离见证了工作人员如何操控着复杂的系统,进行着一项项精密的作业,那份专注与专业让小记者们不禁投去敬佩的目光。还有那高耸入云、撒着水花的水塔,引起阵阵惊叹。

兴奋之余,小记者们纷纷抓住机会,向随行的讲解老师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讲解老师则以满脸的和煦笑容,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每位小记者求知若渴的心田。

通过此次活动,小记者们进一步体会到科技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科技实践,不仅展现了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巨大潜力,更为小记者们描绘了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图景,激发了他们对科技促进环保事业的无限憧憬和信心。

萧山区科协组织科学小记者探秘“低碳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2024-10-14 来源: 萧山区科协

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日至25日开展,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旨在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萧山区科协联合萧山日报小记者团,精心策划并发起了“节能减排 浙里行动——科学小记者探秘‘低碳发展之路’”主题活动。科学小记者们化身“绿色小侦探”,通过深入采访、倡导节能减排行动、实地考察低碳发展实践等,积极探索并传播绿色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图片 1.png

科学小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倡导全民共筑绿色家园

9月15日上午,科学小记者们齐聚萧报学堂,他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踏上别开生面的绿色探秘之旅。

在学堂内,萧报小记者团的导师们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节能减排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和互动问答,小记者们逐步深入了解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简单的行动,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来为地球减负。

培训结束后,小记者们手持精心准备的采访本和“节能减排”倡导单,兴奋地踏上了实地探访的征程。他们穿梭在街道、公园、超市之间,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问技巧,挖掘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实践节能减排的“隐藏英雄”。他们有礼貌地询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访者:“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能减排的小习惯或措施呢?您认为在社区或工作场所中,有哪些节能减排的好方法或实践呢……”

图片 2.png

在这场采访重头戏中,小记者们遇到了不少印象深刻的节能减排实践者。有的受访者分享了他们在家中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灯具,有的则介绍了学校在推广垃圾分类和绿色出行方面的创新举措。小记者们不仅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亲身感受到了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线采访不仅是发现的过程,更是探索与学习的过程。随着采访的深入,小记者们逐渐理解,节能减排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中。同时,他们也了解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但仍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才能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接着,他们积极地将手中的倡导单递给来往的路人,乐此不疲。

在此次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节能减排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萌生了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有小记者表示,要把这次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小记者探访盈丰垃圾分类体验馆,见证变废为宝的奇迹

9月21日下午,科学小记者们踏入了萧山盈丰垃圾分类体验馆。这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关于环保的学习之旅,更是一场关于创新与创意的盛宴。

一踏入体验馆,小记者们的目光就被一幅色彩斑斓、独具匠心的画作深深吸引。这幅名为《瓶星时空》的拼贴画,竟是由7385个回收塑料瓶盖精心粘制而成,再现了梵高《星空》的经典场景。这些原本可能被丢弃的瓶盖,在艺术家的巧手下焕发了新的生命,不仅传递了环保的理念,更激发了小记者们对废物利用的无限遐想。

随后,小记者们跟随讲解老师的节奏,一步步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展示,他们追溯了垃圾的前世今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如矿泉水瓶等可回收物的再利用,让小记者们明白了每一个小小的环保行为都能为地球带来积极的变化。此外,电子屏互动环节更是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他们积极参与,尝试将各类垃圾正确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如大骨头应归类为其他垃圾等,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验馆还展示了杭州垃圾分类的“萧山探索”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智能化管理、全品类收集与处置、资源化利用、积分激励与宣教结合以及非现场执法与精准管理等多种手段,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准确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这让小记者们赞叹连连。

活动的最后环节,小记者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亲手制作起了环保手工皂。利用废弃的咖啡渣作为原料,他们不仅学会了废物利用的新技能,还将这一环保理念付诸实践。当亲手制作的肥皂在手中搓出泡沫时,他们的脸上洋溢出了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这次活动让小记者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领略了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更在有趣的实践中体会到了垃圾分类对于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意义。期待未来,他们带着这份绿色的启迪和实践的经验,为美丽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科学小记者走进萧山锦江,领略垃圾分类与焚烧发电的科技魅力

9月22日下午,科学小记者们带着对环保科技的浓厚兴趣,走进了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及焚烧发电奥秘的探索之旅。

在讲解老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与图文并茂的展示中,小记者们初步了解到,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的先锋企业。该公司采用的是由浙江大学研发的“异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更在环保科技领域内树立了卓越的标杆。截至目前,该电厂已累计处理了669万吨级的生活垃圾,并成功转化产生了24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为节能减排做出了显著贡献。

紧接着的有奖竞猜环节,将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小记者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不仅掌握了诸多实用知识,如萧山每日产生的垃圾总量、焚烧发电所能产生的巨大电量,以及整个浙能锦江集团下电厂每天发电可供800万人口用电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领悟到了节能减排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图片 3.png

最让小记者们心潮澎湃的,莫过于那实地探访电厂的宝贵时刻。他们头戴洁白的安全帽,犹如一群小小探险家,满怀好奇地在电厂的各个角落穿梭探寻。在神奇的负压环境之下,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展现在他们眼前:即便置身于垃圾处理的核心区域,空气中却丝毫未见异味侵扰,这得益于电厂先进的除臭技术和严谨的环境管理。在一台台精妙的垃圾处理设备模型前,小记者们驻足细赏,仿佛在与这些科技杰作进行无声的对话。

随后,小记者们穿过繁忙的作业区通道,来到了垃圾处理控制中心的“圣殿”。在这里,他们有幸近距离见证了工作人员如何操控着复杂的系统,进行着一项项精密的作业,那份专注与专业让小记者们不禁投去敬佩的目光。还有那高耸入云、撒着水花的水塔,引起阵阵惊叹。

兴奋之余,小记者们纷纷抓住机会,向随行的讲解老师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讲解老师则以满脸的和煦笑容,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每位小记者求知若渴的心田。

通过此次活动,小记者们进一步体会到科技在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科技实践,不仅展现了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巨大潜力,更为小记者们描绘了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图景,激发了他们对科技促进环保事业的无限憧憬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