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浙江省“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全面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视支持和省委人才办的领导下,省科协联合相关部门,适应新形势,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升级版”,于2018年底启动浙江院士之家建设,截至目前,浙江院士之家已实现全省11个地市和京、沪全覆盖,为服务院士专家到访、开展院士行活动及项目落地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击播放视频
宁波东钱湖山清水秀、一湖沉碧,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这里风景如画,宛如仙境,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
宁波东钱湖院士之家坐落在东钱湖畔陶公山麓原宁波师范学院老校区旧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主导规划设计,于2020年正式启用。
这个“家”占地85.8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包括学术综合楼、设计研发楼、陶公讲堂、访客中心等四大主体,建设之初,院士之家就注重整体布局,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与山水相融,山、湖、院三者相得益彰,是科学家静心交流学术、进行跨学科思想碰撞的理想之地。
院士设计的房子,请院士来住,四年来,这里发生了讲不完的故事,留下了院士们忙碌的身影。立足“集智、创智、联智”目标,建成后的宁波东钱湖院士之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搭建顶尖智力和企业院校科创协同的桥梁纽带,有机融合精准优质的院士服务和东钱湖自然环境禀赋,更广泛地服务国内外院士和高端智力团队。
建平台、促转化,强化院士项目赋能驱动
不间断赴外精准对接,全力推动院士及团队项目引进落地,截至目前,已接洽各类项目近200个,其中引进落地47个,部分项目已初具规模,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领衔的宁波十沣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年营收超千万,陈忠伟教授领衔的宁波安力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实质运营并预计年底前实现上规。
牵线院企科技攻关。链接院士信息库和企业需求库信息终端,促成46家市、区企业与53位院士及团队精准配对,其中君康医疗、中声海洋、博威合金等20家企业成功获批宁波市级院士科创中心,有效加速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加速产业孵化平台运行。紧密对接高校院所,推动东钱湖产业研究院实质化运行,赵玉芬院士等9个院士专家领衔项目团队已入驻办公,2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
搭桥梁、聚人气,扩大院士之家品牌效应
做强学术高地形象。全力提升学术影响和人气热度,院士之家自运行以来,累计举办院士领衔学术会议活动125场,163位院士现场出席指导,相关动态在新华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潮新闻等央地媒体报道百余次,此外还与东亚产业发展联盟等3家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建立常态合作,成为其常驻会址,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做优院士决策建言。发挥院士顶尖智力优势,搭建决策建言传送渠道,形成高质量院士决策报告5篇,报送国家部委领导参阅;聚焦区域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采集科研前沿、项目进展、产业资讯等内容,定期编纂《院士科创信息动态》,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做实“荟智”核心IP。矩阵式打造“钱湖汇智”学术会议品牌、“钱湖讲学”人才培育品牌和“钱湖智启”科普教育品牌,建成院士“堇”书房、院士风采长廊等特色载体,面向社会大众推出胡思得、郑纬民、高福等院士主题讲座,以及“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精神宣讲,持续输送科学精神食粮。
优服务、强保障,全面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紧扣细节优服务。建立鄞州区领导常态化联系服务院士机制,为进“家”院士纾困解难;紧盯院士“急事难事”,推出在甬全职院士服务“一本通”,从生活细节处拉近与院士情感距离;创新院士“轻量化”进“家”形式,推出“进家钥匙”“院士醇”“院士杨梅林”等载体,强化与院士实时互动,累计接待院士到访211批次361位次。
紧抓外联聚资源。主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以及启迪控股、航天科工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科创平台紧密互动,不断拓宽项目和人才信息收集面,2023年以来,已累计赴外对接120余次,拜访院士122位次,签订各类战略合作协议11份。
紧盯主线强阵地。探索党建联建创新形式,会同投资促进中心、城市开发前期中心,探索打造小微党组织联建共同体,依托“五合”机制,链接智力端、项目端、要素端,发挥“招商、引智、营城”通盘推进效应。
“枝繁巢暖引凤来,希望将‘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相结合,以创智发展为引领,面向全球集聚顶尖人才智力,全力将院士之家打造成为百家荟萃的智力高地、情感回归的品质家园、启智鸿蒙的科普地标、创新储能的研发阵地、产业提级的发展引擎。”宁波院士中心负责人如是畅想院士之家建设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