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科协:牢记“四服务”使命,深耕科联品牌

发布时间: 2024-09-26    作者: 郑丽丽    来源: 温岭市科协   点击率:  

温岭市科协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深化科协“四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能,充分用好长三角(京)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会活动平台,深入挖掘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资源新优势,多措并举,激励大家情系桑梓、智报家乡、引流回源,为温岭市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医疗发展、教育提升等方面献策出力,构建在外科技人才工作新格局。

图片 1.png

聚焦“才聚家乡”,完善组织网络,同心协力搭桥拓路。温岭市科协积极构建“1+5+N”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工作组织体系,搭好平台,将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的肥沃资源引向故乡这块热土:即建好一个联席会议中心平台,组建五地(京、沪、宁、杭、甬舟)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会(以下简称科联),构建N个引才渠道。一是领导重视强引领。温岭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工作,把其作为市委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常委领导等坚持参加年度联席会议,与在外科技人才共谋温岭发展、共话家乡温情。市委人才办、市科协等单位负责人经常与在外科联互动,并参加各地科联年度理事会。这些都让在外科技人才深感被重视、备受鼓舞。二是完善架构夯基础。先后成立南京、上海、杭州、北京、甬舟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会(服务团),五地科联深入挖掘、广泛吸纳当地温岭籍科技人才,积极推动温岭籍在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回乡创业及投资项目,目前共有在册会员一千余人。在此基础上,自2014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广泛聚集温岭籍在外科技人才,每年一次定期举办在外温岭科联联席会议(疫情期间停办),并邀请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会议主题,汇编专家智囊意见,服务温岭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举办八届长三角(京)温岭籍科技人才联席会议,参会420余人,探讨议题10个,交流意见110余条。该项举措四次得到市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三是多级联动拓渠道。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是家乡共同的宝贵财富,光靠科协一家单位的力量是承载不够的,市科协积极联动人才办、统战部、科技、人社、教育、卫健等单位,多渠道对接,多部门服务,让科技人才感受到家乡的热忱和重视。例如,市科技局经常主动联系国家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陈雄、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潘柏松等科联人才为温岭科创事业协同出力。同时,五地科联发挥在外科技人才自身学业专业优势和社会人力资源,拓宽用才渠道,辐射带动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质资源,结合家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荐人才6名(不限于温岭籍)、引荐项目9个。

图片 2.png

聚焦“智回温岭”,助力招才引智,精准发力服务中心。市科协积极引导五地科联经常回乡调研,根据会员自身学术特长、行业优势,围绕温岭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介绍外地行业优质资源或牵线高端智力对接本地平台及企业,助推温岭产业发展,促成人才与项目合作。一是助推建言献策。一方面主动连线靶向招商,北京科联根据温岭招商组和企业需求,积极联系中央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上门汇报项目信息,邀请有关单位到温岭考察,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发挥特长出谋划策,上海科联成员中国极地中心研究员陈波专门向温岭市有关领导及部门提交《温岭发展海洋经济及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认知与素材》。二是助推深度合作。上海科联牵线温岭市和上海海洋大学,达成新型职业渔民和职务船员培训、温岭海鲜区域品牌推广应用等方面合作,助力海洋经济项目开发,推动家乡经济向湖向海向未来;上海科联会长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出席岭商大会,作海洋经济开发主题演讲。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科联人才张赟彬发挥大城市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和资源优势,与温岭教育系统密切合作,助力刚起步的温岭职业学院建设。三是助推项目落地。上海科联成员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在石塘打造“大师奖博物馆”,建立“设计大师温岭工作站”,通过大师奖吸引全国更多工艺设计人才落地温岭,并以此为依托建成院士之家温岭融创基地。2022年12月,由朱玲华等温岭籍在杭医学专家领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温岭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高端医学中心,项目投资达6.49亿元。今年8月,上海科联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胡兵牵线,与温岭市卫健局开展超声医学合作,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强大实力,通过学科共建、结对帮扶等方式,共同推动温岭医疗服务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杭州科联人才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颜文俊教授牵线,在松门镇设立省自动化学会温岭服务站,有效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助力温岭自动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图片 3.png

聚焦“情暖桑梓”,优化品牌服务,传承接力智报家乡。在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指导下,五地科联根据不同专业组建了服务家乡志愿团队,通过各类活动为家乡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爱心接续9年,形成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服务成效的活动品牌。一是高质量义诊提供健康服务。以杭州、上海科联为主体的医学专家团每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绿叶对根的情怀”——温岭籍在杭、在沪医学专家清明节义诊活动,并相继推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红马甲志愿者服务、腹透液免费配送及关爱特殊儿童等专项健康服务,惠及群众一千余人次。二是多形式交流促进教育发展。高考招生免费咨询:长三角(京)温岭籍科技人才联席会议秘书处牵头发起高考志愿填报“一站式”服务咨询会,连续8年组织对接几十所高校到温岭开展招生免费咨询,为上万名温岭考生和家长提供专业解答。励志报告:联席会议秘书处还和温岭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励志报告团活动,每年9月选派五地科联青年专家教授赴温岭中学、新河中学、温岭二中等学校开展励志报告,以自己的实例激发家乡高中学生热爱学习、立志报国的激情,教师学生反响热烈。智囊服务:精准推荐宁波科联人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潘菊素副院长等一批温岭籍在外人才,担任温岭市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智囊团”,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宏观性、专题性、科学性的咨询和建议。三是高精度对接提供科技服务。发挥科技人才的专业特长服务温岭科技创新发展是科联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南京科联老领导林暾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温岭市水泵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工作,在2018年4月温岭市与江苏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林暾教授积极为江苏大学泵与电机温岭研究院的建设进行调研指导,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南京科联陈夏初会长多次协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教授,为温岭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改良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南京科联人才中国科学院土壤所的赵炳梓研究员积极参与温岭坦屿涂的盐碱地改良工作,制定出滩涂盐碱地改良方案。上海科联人才邵定国牵线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在温岭科技服务中心成立温岭研究院,定期举办“上海大学技术对接交流会”,服务温岭水泵、电机、自动化装备等行业发展。

温岭市科协:牢记“四服务”使命,深耕科联品牌
发布时间: 2024-09-26 来源: 温岭市科协

温岭市科协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深化科协“四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职能,充分用好长三角(京)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会活动平台,深入挖掘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资源新优势,多措并举,激励大家情系桑梓、智报家乡、引流回源,为温岭市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医疗发展、教育提升等方面献策出力,构建在外科技人才工作新格局。

图片 1.png

聚焦“才聚家乡”,完善组织网络,同心协力搭桥拓路。温岭市科协积极构建“1+5+N”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工作组织体系,搭好平台,将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的肥沃资源引向故乡这块热土:即建好一个联席会议中心平台,组建五地(京、沪、宁、杭、甬舟)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会(以下简称科联),构建N个引才渠道。一是领导重视强引领。温岭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工作,把其作为市委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常委领导等坚持参加年度联席会议,与在外科技人才共谋温岭发展、共话家乡温情。市委人才办、市科协等单位负责人经常与在外科联互动,并参加各地科联年度理事会。这些都让在外科技人才深感被重视、备受鼓舞。二是完善架构夯基础。先后成立南京、上海、杭州、北京、甬舟温岭籍科技人才联谊会(服务团),五地科联深入挖掘、广泛吸纳当地温岭籍科技人才,积极推动温岭籍在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回乡创业及投资项目,目前共有在册会员一千余人。在此基础上,自2014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广泛聚集温岭籍在外科技人才,每年一次定期举办在外温岭科联联席会议(疫情期间停办),并邀请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会议主题,汇编专家智囊意见,服务温岭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举办八届长三角(京)温岭籍科技人才联席会议,参会420余人,探讨议题10个,交流意见110余条。该项举措四次得到市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三是多级联动拓渠道。在外温岭籍科技人才是家乡共同的宝贵财富,光靠科协一家单位的力量是承载不够的,市科协积极联动人才办、统战部、科技、人社、教育、卫健等单位,多渠道对接,多部门服务,让科技人才感受到家乡的热忱和重视。例如,市科技局经常主动联系国家科技部科技交流中心陈雄、浙工大机械工程学院潘柏松等科联人才为温岭科创事业协同出力。同时,五地科联发挥在外科技人才自身学业专业优势和社会人力资源,拓宽用才渠道,辐射带动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质资源,结合家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荐人才6名(不限于温岭籍)、引荐项目9个。

图片 2.png

聚焦“智回温岭”,助力招才引智,精准发力服务中心。市科协积极引导五地科联经常回乡调研,根据会员自身学术特长、行业优势,围绕温岭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介绍外地行业优质资源或牵线高端智力对接本地平台及企业,助推温岭产业发展,促成人才与项目合作。一是助推建言献策。一方面主动连线靶向招商,北京科联根据温岭招商组和企业需求,积极联系中央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上门汇报项目信息,邀请有关单位到温岭考察,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发挥特长出谋划策,上海科联成员中国极地中心研究员陈波专门向温岭市有关领导及部门提交《温岭发展海洋经济及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认知与素材》。二是助推深度合作。上海科联牵线温岭市和上海海洋大学,达成新型职业渔民和职务船员培训、温岭海鲜区域品牌推广应用等方面合作,助力海洋经济项目开发,推动家乡经济向湖向海向未来;上海科联会长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出席岭商大会,作海洋经济开发主题演讲。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科联人才张赟彬发挥大城市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和资源优势,与温岭教育系统密切合作,助力刚起步的温岭职业学院建设。三是助推项目落地。上海科联成员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在石塘打造“大师奖博物馆”,建立“设计大师温岭工作站”,通过大师奖吸引全国更多工艺设计人才落地温岭,并以此为依托建成院士之家温岭融创基地。2022年12月,由朱玲华等温岭籍在杭医学专家领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和温岭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高端医学中心,项目投资达6.49亿元。今年8月,上海科联人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胡兵牵线,与温岭市卫健局开展超声医学合作,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强大实力,通过学科共建、结对帮扶等方式,共同推动温岭医疗服务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杭州科联人才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颜文俊教授牵线,在松门镇设立省自动化学会温岭服务站,有效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助力温岭自动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图片 3.png

聚焦“情暖桑梓”,优化品牌服务,传承接力智报家乡。在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指导下,五地科联根据不同专业组建了服务家乡志愿团队,通过各类活动为家乡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爱心接续9年,形成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服务成效的活动品牌。一是高质量义诊提供健康服务。以杭州、上海科联为主体的医学专家团每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绿叶对根的情怀”——温岭籍在杭、在沪医学专家清明节义诊活动,并相继推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红马甲志愿者服务、腹透液免费配送及关爱特殊儿童等专项健康服务,惠及群众一千余人次。二是多形式交流促进教育发展。高考招生免费咨询:长三角(京)温岭籍科技人才联席会议秘书处牵头发起高考志愿填报“一站式”服务咨询会,连续8年组织对接几十所高校到温岭开展招生免费咨询,为上万名温岭考生和家长提供专业解答。励志报告:联席会议秘书处还和温岭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励志报告团活动,每年9月选派五地科联青年专家教授赴温岭中学、新河中学、温岭二中等学校开展励志报告,以自己的实例激发家乡高中学生热爱学习、立志报国的激情,教师学生反响热烈。智囊服务:精准推荐宁波科联人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潘菊素副院长等一批温岭籍在外人才,担任温岭市教育发展咨询委员会“智囊团”,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宏观性、专题性、科学性的咨询和建议。三是高精度对接提供科技服务。发挥科技人才的专业特长服务温岭科技创新发展是科联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南京科联老领导林暾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温岭市水泵产业的升级和改造工作,在2018年4月温岭市与江苏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林暾教授积极为江苏大学泵与电机温岭研究院的建设进行调研指导,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南京科联陈夏初会长多次协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教授,为温岭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改良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南京科联人才中国科学院土壤所的赵炳梓研究员积极参与温岭坦屿涂的盐碱地改良工作,制定出滩涂盐碱地改良方案。上海科联人才邵定国牵线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在温岭科技服务中心成立温岭研究院,定期举办“上海大学技术对接交流会”,服务温岭水泵、电机、自动化装备等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