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科学家精神 喜迎新中国75华诞”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落幕

发布时间: 2024-09-30    作者:    来源: 省科协宣传部、彩虹人生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室   点击率: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由浙江省科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共青团浙江省科协委员会、省高校科协联合体、彩虹人生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室承办的“传承科学家精神 喜迎新中国75华诞”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在浙江如火如荼地进行。前期初赛、复赛选拔出的14名选手,于9月29日下午在省科协报告厅参加决赛。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省科协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钱俊军出席活动。

mmexport1727676288757.jpg

舞台上,每一位参赛者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追求。他们立志学习前辈,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他们决心以身许国,甘愿奉献青春,只为点亮科技的灯塔;他们矢志不渝,敢于创新求变,誓要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在他们的演讲中,既充满了对屠呦呦、陈宗懋和彭士禄、毛江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也洋溢着对王礼立、陆军和蔡袁强、骆建军、胡旭东、唐元林等身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他们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新天地,也曾自强不息,承前启后,扎实推进前沿领域科研创新。他们都是实干派,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地艰苦奋斗,以实践的脚步“闯新路”,为科技创新赋能,通过一次次大胆的实验,总结一次次失败,最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

mmexport1727676304324.jpg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董凌芳带来作品《一门两院士三代报国情》,讲述了彭士禄的童年坎坷、一生传奇,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而彭士禄的侄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同样将青春交付于科研创新,他的理论建树使中国跻身国际金融数学界前列。

“此次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让我再一次走进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中国金融数学第一人彭实戈的感人故事,感受着他们作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后代科技报国、薪火相传的深厚情怀。”董凌芳走下舞台后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我坚定了自己作为思政教师和理论宣讲员,要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好科学家精神、育好时代新人的奋斗步伐。”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胡奇妙以《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为题,讲述了屠呦呦和青蒿的故事。屠呦呦曾和工作小组查阅了大量古代医学典籍、民间药方,走访了各地老中医,选出了大约2000种抗击疟疾的方剂;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多种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制了以640多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她和她的团队经历了至少200多次的失败,最后才锁定了从青蒿中提取抗疟药。不惧失败,展望未来,这正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来自嘉兴大学的莫晓燕分享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创造的奇迹,曾经“卡脖子”的技术也成为了如今的杀手锏。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高速铁路到量子通信,从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她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参赛经历,不仅是对宣讲能力的较量,更是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和精神洗礼,让我们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对科技工作者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杭州医学院药学院的陈凌峰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攻克甲肝病毒之路的故事:在艰苦条件下,毛江森亲自采集病人粪便样本,大年三十还在为借用科研设备奔波在火车上;没有条件用猩猩做动物模型,他独辟蹊径去动物园找猴子做实验……哪怕科研是多么非凡的苦旅,科学家们也会不断攀登,战胜一个个新的挑战。

陈凌峰坦言:“毛院士的故事成为我们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最生动教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怎样做人、做学问。七十五载风华正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我们多么幸运能置身于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自当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勇挑重任、发奋图强,为时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mmexport1727676313456.jpg

经过现场激烈的角逐,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董凌芳、浙江中医药大学胡奇妙、杭州医学院陈凌峰、浙江工业大学伍婷玉、浙江树人学院胡诗涵等5位选手获得金奖。曾肖芃为金奖选手颁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思涵、嘉兴大学沈楹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曹向荣、宁波大学谢格、嘉兴大学莫晓燕、浙江农林大学张娟、温州大学张曼儿、浙江理工大学许雯晴、杭州医学院李盼等9位选手获得银奖。钱俊军等人为银奖选手颁奖。

另外,经复赛专家评审,有16位选手获得铜奖。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廖波为铜奖代表颁奖。

本次大赛生动再现了不畏艰难、矢志突破的科研工作者形象,唤醒了大众对科学世界的好奇,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它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传承与发展科学文化的纽带,有力促进更多科技工作者凝聚拼搏力量,描绘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美好图景,在科学家精神的烛照下,向着新的科学高峰继续攀登,书写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新答卷”。

“传承科学家精神 喜迎新中国75华诞”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落幕
发布时间: 2024-09-30 来源: 省科协宣传部、彩虹人生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室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由浙江省科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共青团浙江省科协委员会、省高校科协联合体、彩虹人生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室承办的“传承科学家精神 喜迎新中国75华诞”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在浙江如火如荼地进行。前期初赛、复赛选拔出的14名选手,于9月29日下午在省科协报告厅参加决赛。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省科协组织人事部相关负责人,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钱俊军出席活动。

mmexport1727676288757.jpg

舞台上,每一位参赛者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追求。他们立志学习前辈,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他们决心以身许国,甘愿奉献青春,只为点亮科技的灯塔;他们矢志不渝,敢于创新求变,誓要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在他们的演讲中,既充满了对屠呦呦、陈宗懋和彭士禄、毛江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也洋溢着对王礼立、陆军和蔡袁强、骆建军、胡旭东、唐元林等身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他们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的新天地,也曾自强不息,承前启后,扎实推进前沿领域科研创新。他们都是实干派,淡泊名利,无怨无悔地艰苦奋斗,以实践的脚步“闯新路”,为科技创新赋能,通过一次次大胆的实验,总结一次次失败,最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

mmexport1727676304324.jpg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董凌芳带来作品《一门两院士三代报国情》,讲述了彭士禄的童年坎坷、一生传奇,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而彭士禄的侄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同样将青春交付于科研创新,他的理论建树使中国跻身国际金融数学界前列。

“此次科学家精神宣讲大赛,让我再一次走进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中国金融数学第一人彭实戈的感人故事,感受着他们作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后代科技报国、薪火相传的深厚情怀。”董凌芳走下舞台后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我坚定了自己作为思政教师和理论宣讲员,要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好科学家精神、育好时代新人的奋斗步伐。”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胡奇妙以《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为题,讲述了屠呦呦和青蒿的故事。屠呦呦曾和工作小组查阅了大量古代医学典籍、民间药方,走访了各地老中医,选出了大约2000种抗击疟疾的方剂;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多种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制了以640多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她和她的团队经历了至少200多次的失败,最后才锁定了从青蒿中提取抗疟药。不惧失败,展望未来,这正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来自嘉兴大学的莫晓燕分享了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创造的奇迹,曾经“卡脖子”的技术也成为了如今的杀手锏。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高速铁路到量子通信,从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她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参赛经历,不仅是对宣讲能力的较量,更是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和精神洗礼,让我们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对科技工作者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杭州医学院药学院的陈凌峰讲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江森攻克甲肝病毒之路的故事:在艰苦条件下,毛江森亲自采集病人粪便样本,大年三十还在为借用科研设备奔波在火车上;没有条件用猩猩做动物模型,他独辟蹊径去动物园找猴子做实验……哪怕科研是多么非凡的苦旅,科学家们也会不断攀登,战胜一个个新的挑战。

陈凌峰坦言:“毛院士的故事成为我们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最生动教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怎样做人、做学问。七十五载风华正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我们多么幸运能置身于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自当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勇挑重任、发奋图强,为时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mmexport1727676313456.jpg

经过现场激烈的角逐,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董凌芳、浙江中医药大学胡奇妙、杭州医学院陈凌峰、浙江工业大学伍婷玉、浙江树人学院胡诗涵等5位选手获得金奖。曾肖芃为金奖选手颁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思涵、嘉兴大学沈楹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曹向荣、宁波大学谢格、嘉兴大学莫晓燕、浙江农林大学张娟、温州大学张曼儿、浙江理工大学许雯晴、杭州医学院李盼等9位选手获得银奖。钱俊军等人为银奖选手颁奖。

另外,经复赛专家评审,有16位选手获得铜奖。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廖波为铜奖代表颁奖。

本次大赛生动再现了不畏艰难、矢志突破的科研工作者形象,唤醒了大众对科学世界的好奇,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它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是传承与发展科学文化的纽带,有力促进更多科技工作者凝聚拼搏力量,描绘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美好图景,在科学家精神的烛照下,向着新的科学高峰继续攀登,书写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