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名单,温州市洞头区花鲈大黄鱼科技小院入选。2023年来,洞头区科协通过链接宁波大学、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省水产学会等多方技术资源优势,倾力打造海洋产业科技小院2.0版本,深度拓展“政产学研用”融通实践,汇聚科技人才全力助推高质量共富富裕区建设。
一、疏通产业发展堵点,推动“低而弱”向“高而强”转变。科技小院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针对重要海水鱼养殖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修订产业技术规范,《花鲈海水养殖技术规范》(DB33/T 2528-2022)被省市监局批准正式实施;抗病性、抗逆性更强的大黄鱼“东海2号”优质品种迭代选育成功,19月龄养殖期生长速度对比提高了11.45%,申报水产新品种审定。本地苗种量大质优的保障支撑,促进花鲈、大黄鱼龙头企业建成2200口传统网箱、82口深水网箱,年培育海水鱼大规格苗种2000万尾、养殖商品鱼约300万尾,产值2300多万元,补全养殖产业链中间环节,壮大了花鲈、大黄鱼产业规模。
二、补齐人才培育短板,推动“少短缺”向“足多优”转变。着眼破解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短板瓶颈,由宁波大学采用“订单式”“互动式”人才培育方式,定期选派人才团队建立“院地对接”帮扶机制。目前,入驻科技小院的教授专家5名,研究生7名,搭建成省级学会服务站、人才培育新基地和博士创新站等科研平台各1个,以渔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实践培育,推动洞头花鲈、大黄鱼产业向高效优质、绿色生态型现代渔业方向发展;推行企业合作社选派学、技能人才深度学的教学模式,社会实践培育本地“土专家”24人,推荐农民技术职称人员1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本土科技人才支撑。
三、集成海洋科技应用,推动“有门槛”向“零距离”转变。精准聚焦产业科技帮扶效能,为渔民提供手把手技术服务,打通渔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引进“闽优1号”“东海1号”等大黄鱼优质品种,推广应用花鲈、大黄鱼主品种配合石斑鱼等海水鱼的多层级生态健康养殖综合模式,全区大黄鱼养殖面积达1400多亩;科技小院研究生融入渔业生产渔排海区,举办养殖技术培训3场、政策宣讲活动6次,革新技术规程3套,辐射周边养殖企业、合作社7家,海水养殖示范面积10万立方水体,吸收渔农民就业46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