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稻田多元种养科技小院是由杭州昊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建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于2024年9月获批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成为国家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昊琳农业专注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浙江省级生态农场、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拥有500余亩种养基地,主导产品为稻鳖共生大米和甲鱼。2024年,在省、市、县科协的指导下,围绕农业提质增效科学种养绿色高质量发展,昊琳农业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建设科技小院,以“科学技术+农村小院”模式,链接高校院所专家资源,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破解农业种养技术难题,助力农民增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小院,实验室搬进了田间地头。2月9日,新春伊始,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生3名研究生就来到科技小院基地进行每周一次的数据取样收集。
去年来,师生们在科技小院开展了稻鳖共生系统生态效益、水稻新品种与病害、水稻产业经济与政策等多个课题研究,进行田间取样试验,监测稻鳖共生田与常规稻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周采用静态箱进行一次取样工作,带回实验室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排放通量,监测稻鳖共生田和常规稻田水体和土壤C、N养分利用转化,调查生产投入和经济效益数据,计算比较稻鳖共生模式和常规水稻生产碳足迹和能量效率。分析稻鳖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探索节能减排的生产投入策略,评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帮助指导引进筛选适宜稻鳖共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开展病害防控技术研究,提升共生稻米产量品质。
在科技小院,科研为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小院师生入住以来,对基地稻鳖共生过程中碳排放、共生系统灌溉水水质、共生稻田土壤肥力等进行了系列科学监测与分析,手把手指导基地用甲鱼活动和粪便替代部分肥料,在池塘堤坝和机耕路旁空闲地带种植芝麻吸引蜜蜂来降低虫害发生率,实施养殖池塘尾水稻田再利用,实现了化肥减量25%、农药减量44%、养殖尾水氮磷含量降低30%-40%,保证了水稻相比传统种植方式不减产并且甲鱼品质得到改善。
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中国水稻所专家人才与科技成果与基地的无缝连接,科学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基地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改善了基地种养条件,提升了产品品质,昊琳农业稻鳖共生甲鱼荣获2024年度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稻米共生大米获得农业农村部下属单位(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荐2024年度适宜稻渔系统水稻品种,其中杭州昊琳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推荐“上师大19”荣列榜首,甬优106和甬优15也入围,科技小院工作产生不菲绩效。
下一步,浙江桐庐稻田多元种养科技小院将以“生态循环+科技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水稻所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半山区稻鳖种养模式的生态机制以及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造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典范,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提供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