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逐渐融入工程咨询行业,成为推动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3月28日,一场聚焦“数字化背景下工程咨询行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的“科学咖啡馆”活动在杭州市举行。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宗亮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分享数字时代下,工程咨询行业的融合创新路径,吸引了产学研各界代表百余人参与。
现场,张宗亮以“水利水电工程数智设计技术发展与创新”为题作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HydroBIM技术体系在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成果。报告交流内容涵盖当前工程设计痛点、数智化设计如何引领水电工程、大坝工程数智设计等,体现了水电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新征程上的创新活力与广阔前景。
“构建行业大模型是个系统工程。”张宗亮认为,行业大模型的建设需聚焦于水利水电行业数智设计、智能建设、智慧运维三大核心环节。
当张宗亮展示抽蓄项目设计的案例视频时,在座的多位嘉宾掏出手机拍摄。一位嘉宾激动地说:“这个案例太震撼了,让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全新的思考,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干货满满!”
此外,张宗亮还强调,未来发展还需着重关注大坝生成式设计、BIM集成平台建设以及数值计算模拟平台等方面。通过这些举措,可有效提升设计速度与方案智能优化能力,进一步提高高坝数智化设计水平,实现水电工程设计跨专业协同,以及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畅通,为水利水电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一杯咖啡,一场分享,一次科技思想碰撞的机会。
“科学咖啡馆”活动,以前沿、开放、协同的交流理念为特色,每期邀请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跨界对话。茶歇期间,与会人员与专家教授们自由交流互动,氛围松快而热烈。短暂交流的意犹未尽,嘉宾们纷纷交换联系方式,建立联系,并表示会后将进一步交流。
“‘科学咖啡馆’主题活动走进杭州市西湖区,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意义重大。”杭州市西湖区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陆志敏表示,未来,西湖区将以“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等“科创五环”为牵引,深入开展“改革试点提质、科创平台扩容、科创服务赋能”等八大创新行动,持续增强创新整体效能,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科技的进步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挑战。本次“科学咖啡馆”活动还特别设置圆桌对话论坛,邀请张宗亮与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钱池进、浙江大学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兼可信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蔡亮、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IM研发中心主任张林围绕工程咨询行业未来发展、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以及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数字化能够助力工程项目提升质量、减少设计变更,缩短项目周期。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经验驱动的模式,进而革新了从业人员的管理模式,推动业务模式创新。”不过,钱池进也指出,目前咨询工程行业融合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数字化需求存在差异,同时在数字化过程中,数据隐私问题也不容忽视。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张宗亮认为,应实现管理数字化以及工程数字化。面向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进行统筹考虑,结合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前技术解决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打造行业发展新范式。
蔡亮表示,在过去十多年间,行业已积累海量数据。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思考,如何将采集整理好的数据,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将数据资源化,并使其在社会范围内流转,最终实现数据资产化。但他同时提醒,发展过程中,还需重视数据标识手段的构建,注意数据安全。
“数字平台只是工具。”张林提到,当前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解决规划基础问题,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提醒行业,未来需注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下,创新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现场,杭创(人工智能)营还发布了“数智工程领域入营招募令”,希望借此为科技创新搭建优质平台,培育并汇聚各类创新人才。
活动现场,产学研合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张宗亮与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与杭州永荣实业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进行校企共建数字化设计与检测技术实训基地签约。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杭州市科协主办,西湖区科协、杭州市全过程工程咨询与监理行业协会、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杭州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灵隐街道办事处、江南管理研究院、杭创(人工智能)营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