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升山区学生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减轻课业负担,丰富科学实践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4月14日至16日,由杭州市科协主办、淳安县科协和淳安县教育局协办的助力山区“双减”活动,分别在淳安县南山学校、千岛湖镇青溪小学和千岛湖镇第一、第六、第八小学举行。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趣味横生的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课程,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场独特的科学盛宴。来自淳安县的600余名小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科学实验进校园,点燃创新火花
本次课程涵盖十大主题,既有经典物理现象的探索,也有前沿科技的制作体验,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好器材启动装置,无数白色泡沫颗粒在透明圆筒中飞舞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哇——”的惊叹。
与此同时,科普老师带来的“看得见的声音”实验,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当声波传感器启动时,原本无形的声波立刻化作绚丽多姿的波形,呈现在大家眼前。当亲手组装的设备成功传出沙沙的录音声时,教室里瞬间爆发出阵阵惊叹,满是孩子们对科学神奇之处的由衷感慨。
助力“双减”,让科学教育更接地气
在“双减”背景下,杭州市科协与淳安县科协积极推动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下沉,通过互动式、体验式的课程设计,弥补山区学校科学实践教学的不足。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团队协作与动手实践中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程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激发学习兴趣大有裨益。杭州市科协的这趟“科学快车”虽然已经驶离淳安,但它留下的不仅是欢声笑语,更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无数颗等待发芽的科学种子。
本次活动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动手操作科学小实验、深入浅出了解科学原理为支点,打开了学生们的科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未来将持续联合省市科协资源,开展更多“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均衡化,让山区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科学教育,为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杭州市科协以“科学教育+”实践课程为抓手,通过创新科学教育模式,整合优质科普资源,为山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接触科学、体验科学、探索科学的平台,有效的激发了山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减负增效”的科学教育特色科普路径。自今年2月份以来,2025年度杭州市科协“科学教育+”实践课程助力山区“双减”活动已走进富阳、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等区县小学25所,通过"优质师资+科学实验+科技制作"三位一体模式,开设科学实验及科技制作课程200余个,发放科学实验制作材料2500余份,服务学生4000余名。
后续,杭州市科协将持续深化"科学教育+"品牌建设,通过构建"科普资源下沉-特色课程研发-师资队伍培育"的全链条科学教育服务模式,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山区“科学教育+”实践样板,满足山区学生科学实践探索需求,提升山区学生科学素质水平,让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浸润式科学教育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