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博士创新站创新引领预制菜新“食”代

发布时间: 2025-04-28    作者: 郑茜尹    来源: 舟山市科协   点击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营养又美味的预制菜肴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在这一领域中,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以创新为引领,为预制菜产业带来全新变革。

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是由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和浙江海洋大学分别派驻优秀博士,按照产学研共建模式成立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该站由杨会成博士领衔,汇聚了姜维博士等20位研发人员,致力于预制菜肴生产技术的革新与高值化加工体系的研发。2023年,该站被认定为“浙江省博士创新站”,短短两年便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从“D档”到“A+”:创新引擎激活“亩均效益”


建站以来,创新站博士团队针对预制菜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突出、标准化程度低、品质控制难度高等问题,派驻博士团队与恒和食品联合开展一系列创新研究,从产品试制、生产工艺优化、装备提档升级、产品标准提升等多方面对产品路线进行探索,实施了舟山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大宗水产品预制菜肴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定海区揭榜挂帅项目“低温冷冻水产调理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12项课题,攻克了鱿鱼脱酸、巴沙鱼保水等8项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发推出11款新产品。这些成果直接带动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由原先的最低D档跃升为最高A+档,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新增产值2460万元,新增利润182万元,新增税收79万元,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图片 1.png

杨会成博士在恒和食品企业现场指导技术人员使用预制菜研发设备


构筑“专利护城河”,提升行业话语权


博士团队还协助企业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定期为员工提供培训咨询,指导企业对研发过程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进行专利检索与申请保护。截至目前,双方通过博士创新站合作发表论文13 篇,申请专利24 件,其中“一种预制小黄鱼低温油炸装置”等11件专利已获授权。此外,还指导企业参与《冻虾滑》《冻裹粉鱿鱼制品》2项国家标准、《水产加工工》1项浙江省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协助完成《低温冷冻鱿鱼调理食品》《非即食风味水产品》2项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完成3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荣获3项省部级科技奖项,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与行业影响力。

图片 2.png

博士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海鲜预制菜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趋势


锻造“人才链”,让实验室连接生产线


博士创新站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企业内部的研发专家和博士团队导师共同组成联合教研组,开发“理论授课+实操演练+项目攻关”三维培养体系,支持企业员工和有意向学生积极参与到博士创新站开展的诸多在研项目,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助推企业人才提升技能,在干中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力量培育。通过定期的博士专题讲座、一线实操培训、指导协助企业人员申报市级、省级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形式,博士创新站已在企业培养专技人员6人,其中2人已晋升中高级职称,为在舟高校学生、青年人员提供实习、工作岗位超过20个,形成“引进一个博士、带动一个团队、突破一批技术、培育一个产业”的乘数效应。


探索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高校、院所及企业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二是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标准制定、专利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构建“研教融合、学研践一体”的培育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人才根基。未来,该站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扎实的行动,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省级博士创新站创新引领预制菜新“食”代
发布时间: 2025-04-28 来源: 舟山市科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营养又美味的预制菜肴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在这一领域中,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以创新为引领,为预制菜产业带来全新变革。

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是由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和浙江海洋大学分别派驻优秀博士,按照产学研共建模式成立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该站由杨会成博士领衔,汇聚了姜维博士等20位研发人员,致力于预制菜肴生产技术的革新与高值化加工体系的研发。2023年,该站被认定为“浙江省博士创新站”,短短两年便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从“D档”到“A+”:创新引擎激活“亩均效益”


建站以来,创新站博士团队针对预制菜产品雷同、同质化竞争突出、标准化程度低、品质控制难度高等问题,派驻博士团队与恒和食品联合开展一系列创新研究,从产品试制、生产工艺优化、装备提档升级、产品标准提升等多方面对产品路线进行探索,实施了舟山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大宗水产品预制菜肴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定海区揭榜挂帅项目“低温冷冻水产调理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12项课题,攻克了鱿鱼脱酸、巴沙鱼保水等8项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发推出11款新产品。这些成果直接带动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由原先的最低D档跃升为最高A+档,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累计新增产值2460万元,新增利润182万元,新增税收79万元,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图片 1.png

杨会成博士在恒和食品企业现场指导技术人员使用预制菜研发设备


构筑“专利护城河”,提升行业话语权


博士团队还协助企业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定期为员工提供培训咨询,指导企业对研发过程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进行专利检索与申请保护。截至目前,双方通过博士创新站合作发表论文13 篇,申请专利24 件,其中“一种预制小黄鱼低温油炸装置”等11件专利已获授权。此外,还指导企业参与《冻虾滑》《冻裹粉鱿鱼制品》2项国家标准、《水产加工工》1项浙江省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协助完成《低温冷冻鱿鱼调理食品》《非即食风味水产品》2项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完成3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荣获3项省部级科技奖项,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与行业影响力。

图片 2.png

博士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海鲜预制菜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趋势


锻造“人才链”,让实验室连接生产线


博士创新站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由企业内部的研发专家和博士团队导师共同组成联合教研组,开发“理论授课+实操演练+项目攻关”三维培养体系,支持企业员工和有意向学生积极参与到博士创新站开展的诸多在研项目,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助推企业人才提升技能,在干中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力量培育。通过定期的博士专题讲座、一线实操培训、指导协助企业人员申报市级、省级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形式,博士创新站已在企业培养专技人员6人,其中2人已晋升中高级职称,为在舟高校学生、青年人员提供实习、工作岗位超过20个,形成“引进一个博士、带动一个团队、突破一批技术、培育一个产业”的乘数效应。


探索经验,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恒和食品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高校、院所及企业资源,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二是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标准制定、专利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构建“研教融合、学研践一体”的培育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人才根基。未来,该站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扎实的行动,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