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浙江海洋大学联合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岱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海洋防灾减灾科普活动。
5月11日首站来到小干岛,“海岛卫蓝”大学生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实践团成员通过“净滩行动+科普宣讲”创新模式,组织清理海岸线同时开展移动课堂。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吸引群众主动参与,以实际行动构筑海洋生态安全屏障。
5月12日第二站来到岱山县高亭镇初级中学,为160余名师生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海岛卫蓝”大学生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实践团成员通过生动讲解、视频演示和互动问答,系统解析海洋灾害成因及应对策略。随后开展的防灾知识闯关竞赛点燃学生参与热情,通过趣味竞答形式检验学习成效,现场气氛热烈。
第三站创新展示环保科技融合成果。海洋工程增材制造及数字孪生实验室成员们现场演示将矿泉水瓶、废弃渔网等海洋塑料垃圾,经3D打印技术转化为防灾主题文创产品。这项变废为宝的实践直观展现了科技助力环保的新路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第四站实战演练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和学校教师的联合组织下,全体师生开展海洋灾害应急疏散演练,随着“风暴潮红色警报”模拟信号响起,全校师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各班级沿预定路线快速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收官之站选定岱山县文化广场,实践团联合舟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举办主题海报展。现场发放团队自编的300余册科普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市民传播防灾知识。
本次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是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装备学院“海岛卫蓝”团队践行社会责任的又一次有力行动。通过科普活动构建起“理论教学-科技体验-实战演练-社会传播-生态实践”的完整教育链条,实现防灾知识校园普及与社会传播的双向延伸,为提升全民海洋安全意识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