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舟山市科协联合市委宣传部举办舟山论坛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华勇作了题为《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市属各单位、部省属在舟山单位负责人等200余人参与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杨华勇围绕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以全球视野和生动案例,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与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方向。
杨华勇指出,中国制造业40年来快速发展,GDP增长达216倍,但在高端机床、光刻机等高精制造领域仍受制于人,制造业需从宏观制造向微观制造、纳米制造乃至原子级制造迈进,来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原子级制造突破了传统精密制造极限,通过操控原子团簇和原子层级,实现从纳米级到宏观材料的精准制造,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根技术,有望带动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生物医学、新材料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生物制造是制造业的新蓝海,涉及器官打印、组织修复、人造肉等多个方向,在器官移植、组织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浙江大学团队已实现三层血管3D打印、心脏补片等成果,未来有望实现定制化器官移植。
报告会上,杨华勇还向大家介绍了有浙江大学团队开发的第四代交互式人形机器人“小瑶”,它融合了AI与柔性电子皮肤技术具备40种面部表情、多模态交互和AI大模型接入,可为养老陪护、医疗辅助、教育娱乐等场景提供智能化服务解决方案。
杨华勇强调制造业先进生产力的培育有很多学科交叉,需要打破工学、医学、材料学等学科专业壁垒,开展跨学科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推动“实验室技术-中试-量产”转化,同时完善本土产业链配套,发挥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吸引顶尖人才和产业集聚。杨华勇还特别指出,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舟山应结合自身海洋经济特色,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的融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经济性质生产力。作为海洋经济示范区,可依托海洋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基础,加速布局具有辨识度的海洋新质生产力集群。
杨华勇的报告视野开阔、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科技引领生产力变革的前瞻思考,又精准把握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为我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指引。舟山将深刻认识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强学习研究,做好前瞻布局,下好先手棋,争取主动权,下一步将聚焦市委985行动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以科技创业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为关键目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155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强大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