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余姚市马渚镇下沙畈村的利惠水产养殖场,只见“当家人”潘利惠正和帮工一起抓鳗鱼。“我们养的是日本鳗,以出口为主。”潘利惠笑着说,“还有一些老顾客喜欢吃我们的鳗,加上走亲访友送礼需要,我们也零售了一些。”
今年56岁的潘利惠是慈溪市人,从1983年开始与鱼塘打交道,此后40年间与水产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潘利惠曾承包过3000多亩的牟山湖综合水产养殖场,养殖过草鱼、鳙鱼、鲢鱼、鲫鱼这四大家鱼。后来,因该处土地征用,2013年,他投入资金,在马渚镇下沙畈村承包了370多亩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后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他又开始养殖鳗鱼。为了养好鳗鱼,他还专门到专业高校学习养殖技术。多年的养殖经验,让他获得了“水产工程师”的称号。
“我们市场上在卖的一般都是欧洲鳗,也叫作欧鳗,日本鳗和欧鳗相比,眼睛比较小,嘴巴尖,口感更好!”潘利惠说,他养殖的日本鳗大部分出口日本、韩国,每公斤售价300元左右,每年的10月和11月是销售旺季,年平均出口日本鳗60多吨。
据了解,日本鳗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里生长,后回到海中产卵。日本鳗一生洄游的路途长达数千公里,洄游期内,日本鳗会从幼体鱼苗变成幼鳗。日本鳗目前还不能人工育苗,鳗苗是靠人工从江海交汇处捕捞来的,一公斤鳗苗进价高达12万元。
“鳗苗培育是鳗鱼生产的重要一环,要发展鳗鱼生产,首先必须抓好鳗苗种的驯养培育。”潘利惠说,鳗苗在自然环境中是昼伏夜出,分散觅食的,它以浮游动物、水蚯蚓等天然饵料为食。鳗苗驯养就是改变它的生活习性、食性,以符合大规模人工养殖的需要。即改变夜间摄食为白天摄食,改变分散觅食为集群摄食,改变食鲜活饵料为摄取配合饵料。“驯养的成败是培育好鳗种的关健。我们在外地有专业的鳗苗温室培育驯养基地,每年的四五月份,培育驯养的鳗鱼苗运抵我们养殖场就可以进行淡水养殖了。”
“为了保证鳗鱼健康成长,我们选择较为精良的进口饲料,进行规模化养殖后,一年便可长到条重250克左右。”潘利惠表示,养殖场还采用鱼虾和鳗套养的方式进行生态养殖,“鳗可以吃小鱼小虾还有浮游生物,不仅减少了饲料成本,而且提高了品质,套养的鳗和一般养殖的鳗相比,肉质更鲜嫩,营养价值也更高。”
“要养好鳗,水质很重要。”潘利惠说,如果水质不好,就会造成鳗缺氧,平时养殖场里20多名工作人员主要就是做好水质调节和鳗鱼喂养工作。“特别是夏季天气闷热,暴雨后,鳗很容易造成缺氧,我们就要使用增氧泵,我们还在每个池塘里安装了氧气容量仪,如果水里氧气不足,就会警示。”潘利惠介绍,水温在20℃以下,鳗就要冬眠,因此每年的12月中旬到4月中旬就是鳗的冬眠期。冬天抓鳗就必须把池塘里的水抽干,比较费时费力。潘利惠坦言,搞养殖业肯定是辛苦的,但这是自己喜欢的,所以也就没那么辛苦了。
2021年,潘利惠的利惠水产养殖场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他在创业成功的同时,还带动马渚镇当地的水产养殖户走上共富路。每年,马渚镇各个水产养殖基地都会向潘利惠购买培育好的鳗鱼苗,进行淡水生态套养,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收致富。据了解,潘利惠还在杭州湾新区承包了2000亩土地,建立了基地进行鱼虾套养,在生态养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