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候选人——楼宝

发布时间: 2022-08-24    作者:    来源: 科协改革进行时   点击率:  

楼宝,1969年4月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坚守初心

志做科研高峰的“攀登者”

“让老百姓都能在餐桌上吃上鲜嫩味美的黄鱼”——楼宝对海洋水产研究的执着,从这个简单的心愿起步。

1993年,楼宝从上海水产大学渔业资源专业毕业,后来到位于舟山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科研人员。在实地研究中,他发现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不仅给黄鱼消费市场带来困扰,也给黄鱼生长造成影响。老百姓经常吃不上、也吃不起美味的黄鱼。怀着朴素的愿望,他正式踏上了大、小黄鱼人工养殖的科研道路。

命运无常,在35岁的大好年华,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右腿,却没有夺走他对水产科研工作的热爱,更没有击垮他对事业和人生的信心。“我还有能够思考的头脑,有健全的双手,有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还有未实现的学术理想,我不甘心放弃。”事故八个月后,楼宝带着一截假肢回到了牵挂已久的科研岗位上,亲自带领团队进海岛、上渔船,踏遍了无数个纵横交错、宽度只有30厘米的网箱浮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楼宝在水产科研领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完成了省“十二五”“十三五”水产新品种选育专项课题等省厅级项目40余项,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10余项次。2014年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攻克了规模化人工繁育小黄鱼的难关,在国内首次育出全长7厘米的小黄鱼苗种2.5万尾,改变了小黄鱼只能依靠野生的历史,让老百姓终于实现了在休渔期也能吃到鲜活小黄鱼的愿望,这对于海洋鱼类种质资源开发、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扎根渔业

愿做科技帮扶的“引导者”

科研创新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楼宝对此深有感触,始终坚持用科技为浙江渔业赋能,助渔民增收。

作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海水养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与示范”首席专家和舟山市科技特派员,楼宝时常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致力于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台风“烟花”期间,楼宝多次带队奔赴象山一线,对如何降低病害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开出了一剂剂“良方”。

同时,楼宝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本土渔业产业发展,给渔民们带来“致富经”。楼宝团队通过对大、小黄鱼的良种培育、病害防治、营养饲料、新型网箱养殖技术等四个方面开展的分析研究,成功推动了象山大、小黄鱼的养殖标准化。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进城说,在楼宝的指导下,合作社引进新技术,优化黄鱼种群的结构和抗病性,其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年产值达千万元。

来到浙江省农科院后,楼宝服务的范围更广了,跑得更勤了。三年来,他走访了浙江省11个地市60余个县区,为百余家水产养殖企业(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楼老师始终把养殖户们的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有需求,他再忙也一定会想办法给出解决思路。”团队成员刘峰博士说。


探索开路

争做科研道路的“先行者”

2019年,浙江省农科院计划组建水生生物研究所,急需一位水产领域专家出任学科带头人。这对已经50岁的楼宝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重整行囊再出发,参与省农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组建工作。

挑起研究所所长的重任后,靠着对科研的自信、执着和一股子韧劲、拼劲,楼宝克服了人才紧缺、实验室不完善等困难,广觅学科骨干和优秀博士生组建学科团队,动员全院力量跨学科组建5个研究室,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科研、示范10余个……经过两年多的组建,水生生物研究所终于在2021年10月独立运行。

楼宝表示,新起点新使命,研究所将依托省农科院“平台大、学科全、服务广”的优势,争取早日推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最终实现黄鱼的“育繁推一体化”,为浙江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贡献科技力量。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候选人——楼宝
发布时间: 2022-08-24 来源: 科协改革进行时

楼宝,1969年4月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坚守初心

志做科研高峰的“攀登者”

“让老百姓都能在餐桌上吃上鲜嫩味美的黄鱼”——楼宝对海洋水产研究的执着,从这个简单的心愿起步。

1993年,楼宝从上海水产大学渔业资源专业毕业,后来到位于舟山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科研人员。在实地研究中,他发现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不仅给黄鱼消费市场带来困扰,也给黄鱼生长造成影响。老百姓经常吃不上、也吃不起美味的黄鱼。怀着朴素的愿望,他正式踏上了大、小黄鱼人工养殖的科研道路。

命运无常,在35岁的大好年华,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右腿,却没有夺走他对水产科研工作的热爱,更没有击垮他对事业和人生的信心。“我还有能够思考的头脑,有健全的双手,有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还有未实现的学术理想,我不甘心放弃。”事故八个月后,楼宝带着一截假肢回到了牵挂已久的科研岗位上,亲自带领团队进海岛、上渔船,踏遍了无数个纵横交错、宽度只有30厘米的网箱浮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楼宝在水产科研领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完成了省“十二五”“十三五”水产新品种选育专项课题等省厅级项目40余项,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10余项次。2014年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攻克了规模化人工繁育小黄鱼的难关,在国内首次育出全长7厘米的小黄鱼苗种2.5万尾,改变了小黄鱼只能依靠野生的历史,让老百姓终于实现了在休渔期也能吃到鲜活小黄鱼的愿望,这对于海洋鱼类种质资源开发、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和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扎根渔业

愿做科技帮扶的“引导者”

科研创新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楼宝对此深有感触,始终坚持用科技为浙江渔业赋能,助渔民增收。

作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海水养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与示范”首席专家和舟山市科技特派员,楼宝时常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致力于解决养殖户生产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台风“烟花”期间,楼宝多次带队奔赴象山一线,对如何降低病害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开出了一剂剂“良方”。

同时,楼宝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本土渔业产业发展,给渔民们带来“致富经”。楼宝团队通过对大、小黄鱼的良种培育、病害防治、营养饲料、新型网箱养殖技术等四个方面开展的分析研究,成功推动了象山大、小黄鱼的养殖标准化。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进城说,在楼宝的指导下,合作社引进新技术,优化黄鱼种群的结构和抗病性,其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年产值达千万元。

来到浙江省农科院后,楼宝服务的范围更广了,跑得更勤了。三年来,他走访了浙江省11个地市60余个县区,为百余家水产养殖企业(场)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楼老师始终把养殖户们的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有需求,他再忙也一定会想办法给出解决思路。”团队成员刘峰博士说。


探索开路

争做科研道路的“先行者”

2019年,浙江省农科院计划组建水生生物研究所,急需一位水产领域专家出任学科带头人。这对已经50岁的楼宝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重整行囊再出发,参与省农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组建工作。

挑起研究所所长的重任后,靠着对科研的自信、执着和一股子韧劲、拼劲,楼宝克服了人才紧缺、实验室不完善等困难,广觅学科骨干和优秀博士生组建学科团队,动员全院力量跨学科组建5个研究室,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科研、示范10余个……经过两年多的组建,水生生物研究所终于在2021年10月独立运行。

楼宝表示,新起点新使命,研究所将依托省农科院“平台大、学科全、服务广”的优势,争取早日推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最终实现黄鱼的“育繁推一体化”,为浙江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