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落葬追思暨揭碑仪式在甬籍院士陵举行

发布时间: 2023-01-13    作者: 马雅芬、周天威    来源: 宁波市科协   点击率:  

1月11日,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协主办,宁波同泰嘉陵承办,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中共镇海区委统战部、镇海区科协、宁波市院士和海外智力服务中心协办的“‘国际交流’文理兼通,‘教育先行’博雅兼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校长落葬追思暨揭碑仪式”于同泰嘉陵·甬籍院士陵举行。

遗憾的是,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由于疫情未能亲临现场,但是在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宁波市院士和海外智力服务中心、同泰嘉陵陵园员工代表的竭诚恭迎和见证下,杨福家院士终于安眠故土,大家在杨福家院士的艺术纪念碑前献上橙红色非洲菊,代表着大家心中一颗颗希望的火种。

甬籍院士陵·杨福家院士纪念碑

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怅然回忆杨福家院士的点点滴滴,以及联络、联谊甬籍科学工作者的种种举措,无不表达着故乡人对游子的牵挂。并表示,“2022年8月9日,市科协一行赴上海龙华殡仪馆吊唁杨福家院士,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杨老能回归故土的愿望。此后,多方撮合、筹备,却因疫情一再耽搁,今天终于迎来杨院士回家。杨福家院士是继徐祖耀、徐秉汉、陈创天、陈肇元四位院士之后的第五位入园院士。希望将甬籍院士陵打造为可祭祀、纪念、教育、参观为一体的人文传承新高地,不负甬籍科学家们一片进取之心、奉献之心、赤诚之心。同时,也希望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依托,锚定“四个面向”,提升“四服务”效能,将科学的火种和甬籍院士的精神火种传世燎原。”甬籍院士陵的筹建者也转达了家属和社会各界的期愿,“我们相约春天、相约气清景明之时,以健康、朝气蓬勃的面貌相见。”

图片 2.png

作为低调的物理科学家、敢为人先的教育家,杨福家院士的一生留下多个“第一”纪录: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

杨福家院士还是“博雅教育”的倡导者,“一流大学不一定有大楼,但一定有大师,学生不一定交得起学费,但一定读得起书;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教出来的学生不但博学、优雅,而且懂得如何做人,是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公民。”他曾说,“人和人的不同,并不在于分数高低,而在于心中的‘火种’。”于是,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播撒火种的人”。

他的离去甚至令几代人唏嘘,有一位网友这样缅怀道,“我在复旦读研时,杨院士是我们系主任,后来我的孩子考上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他任校长,造福了我们两代人,他离世的消息还是国外上学的孩子凌晨发给我的,深感悲痛。”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不仅举行校园追思会,还在学校公众号设置了“深情缅怀”的祭奠专栏,这是杨福家院士深爱的大学尽己所能做到的线上线下的深切缅怀方式。宁波有院士公园、院士林、院士之家……通过同泰嘉陵·甬籍院士陵打造一片属于甬籍院士落叶归根的场所,以及传承甬籍院士精神的又一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落葬追思暨揭碑仪式在甬籍院士陵举行
发布时间: 2023-01-13 来源: 宁波市科协

1月11日,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协主办,宁波同泰嘉陵承办,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中共镇海区委统战部、镇海区科协、宁波市院士和海外智力服务中心协办的“‘国际交流’文理兼通,‘教育先行’博雅兼具——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校长落葬追思暨揭碑仪式”于同泰嘉陵·甬籍院士陵举行。

遗憾的是,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由于疫情未能亲临现场,但是在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宁波市院士和海外智力服务中心、同泰嘉陵陵园员工代表的竭诚恭迎和见证下,杨福家院士终于安眠故土,大家在杨福家院士的艺术纪念碑前献上橙红色非洲菊,代表着大家心中一颗颗希望的火种。

甬籍院士陵·杨福家院士纪念碑

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怅然回忆杨福家院士的点点滴滴,以及联络、联谊甬籍科学工作者的种种举措,无不表达着故乡人对游子的牵挂。并表示,“2022年8月9日,市科协一行赴上海龙华殡仪馆吊唁杨福家院士,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杨老能回归故土的愿望。此后,多方撮合、筹备,却因疫情一再耽搁,今天终于迎来杨院士回家。杨福家院士是继徐祖耀、徐秉汉、陈创天、陈肇元四位院士之后的第五位入园院士。希望将甬籍院士陵打造为可祭祀、纪念、教育、参观为一体的人文传承新高地,不负甬籍科学家们一片进取之心、奉献之心、赤诚之心。同时,也希望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依托,锚定“四个面向”,提升“四服务”效能,将科学的火种和甬籍院士的精神火种传世燎原。”甬籍院士陵的筹建者也转达了家属和社会各界的期愿,“我们相约春天、相约气清景明之时,以健康、朝气蓬勃的面貌相见。”

图片 2.png

作为低调的物理科学家、敢为人先的教育家,杨福家院士的一生留下多个“第一”纪录:第一位在国外权威出版社出版英文著作的中国核物理学家,第一位担任外国知名大学校长的中国公民,创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第一人……

杨福家院士还是“博雅教育”的倡导者,“一流大学不一定有大楼,但一定有大师,学生不一定交得起学费,但一定读得起书;师生共进,教学相长;教出来的学生不但博学、优雅,而且懂得如何做人,是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合格公民。”他曾说,“人和人的不同,并不在于分数高低,而在于心中的‘火种’。”于是,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播撒火种的人”。

他的离去甚至令几代人唏嘘,有一位网友这样缅怀道,“我在复旦读研时,杨院士是我们系主任,后来我的孩子考上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他任校长,造福了我们两代人,他离世的消息还是国外上学的孩子凌晨发给我的,深感悲痛。”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不仅举行校园追思会,还在学校公众号设置了“深情缅怀”的祭奠专栏,这是杨福家院士深爱的大学尽己所能做到的线上线下的深切缅怀方式。宁波有院士公园、院士林、院士之家……通过同泰嘉陵·甬籍院士陵打造一片属于甬籍院士落叶归根的场所,以及传承甬籍院士精神的又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