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青年科学家入选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

发布时间: 2023-11-08    作者: 徐超    来源: 诸暨市科协   点击率:  

2023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亚太区榜单在杭州揭晓,35位在各自领域拥有世界级突破性研究成果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入选。

诸暨浣江实验室研究员王凯博士位列其中,成为绍兴市首位入选该榜单的青年科学家。

绍兴首位入选的青年科学家

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从生物医药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通信、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学科和科技领域中遴选出35岁以下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远见者、先锋者、发明家、人文关怀者或者创业家。“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35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堪称全球科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历史上的TR35获奖者中不乏诸如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发明者张锋、生物成像技术先锋庄小威、特斯拉联合创始人斯特劳贝尔、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等各行各业的世界级权威。2014年,TR35第一次在亚太地区进行区域性评选。

王凯毕业于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系,曾在宾州州立大学担任助理研究教授。他开发了新型的神经形态光学传感平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视神经网络如何智能地“纠正”个别视网膜细胞的视力误差。现阶段专注于光电材料和器件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智能仿生等交叉领域的应用,包括材料学、微电子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结合材料、器件、系统三个层面的研究,王凯初步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能够对复杂视网膜系统进行简单拟态仿生的框架,并通过机器学习成功地证明了人工感光细胞器件的智能化“纠错”功能,从而实现了利用无机材料对有机生物的“智能视觉”的功能性复刻。

“人工视网膜”模仿了自然视网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其自我修复能力。不仅有助于医学界对失明和视觉障碍进行更有效的干预,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传感器和仿生学领域。

此外,王凯的研究还包括神经递质动态传感和机器学习辅助的生物体运动预测。前者能够实时、高灵敏地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吸收,将有助于研究和治疗神经性疾病。后者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希望开发一种系统,从而预测和解释生物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运动和行为。

其研究有望为全球性的视觉障碍问题和推动光电材料器件与未来生物医学、微电子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全职引进至诸暨工作

今年6月,王凯由诸暨全职引进至海归小镇工作,成为浣江实验室启航创新工坊研究员。

诸暨海归小镇自2023年1月揭牌以来,瞄准“空天装备”产业新赛道,聚力打造海归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已出台专项政策,从职业发展、生活要素等方面给予海归人才全方位的支持保障,特别是聚焦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推行“免评审”、“双聘制”等举措,青年领军人才更有机会通过浙江大学“平台百人计划”获得浙江大学长聘教职,王凯是该计划首批研究员之一。

诸暨青年科学家入选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
发布时间: 2023-11-08 来源: 诸暨市科协

2023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亚太区榜单在杭州揭晓,35位在各自领域拥有世界级突破性研究成果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入选。

诸暨浣江实验室研究员王凯博士位列其中,成为绍兴市首位入选该榜单的青年科学家。

绍兴首位入选的青年科学家

自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在全球范围内从生物医药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通信、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学科和科技领域中遴选出35岁以下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远见者、先锋者、发明家、人文关怀者或者创业家。“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35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堪称全球科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历史上的TR35获奖者中不乏诸如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发明者张锋、生物成像技术先锋庄小威、特斯拉联合创始人斯特劳贝尔、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等各行各业的世界级权威。2014年,TR35第一次在亚太地区进行区域性评选。

王凯毕业于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系,曾在宾州州立大学担任助理研究教授。他开发了新型的神经形态光学传感平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视神经网络如何智能地“纠正”个别视网膜细胞的视力误差。现阶段专注于光电材料和器件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智能仿生等交叉领域的应用,包括材料学、微电子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结合材料、器件、系统三个层面的研究,王凯初步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能够对复杂视网膜系统进行简单拟态仿生的框架,并通过机器学习成功地证明了人工感光细胞器件的智能化“纠错”功能,从而实现了利用无机材料对有机生物的“智能视觉”的功能性复刻。

“人工视网膜”模仿了自然视网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其自我修复能力。不仅有助于医学界对失明和视觉障碍进行更有效的干预,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传感器和仿生学领域。

此外,王凯的研究还包括神经递质动态传感和机器学习辅助的生物体运动预测。前者能够实时、高灵敏地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吸收,将有助于研究和治疗神经性疾病。后者借助先进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希望开发一种系统,从而预测和解释生物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运动和行为。

其研究有望为全球性的视觉障碍问题和推动光电材料器件与未来生物医学、微电子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跨学科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全职引进至诸暨工作

今年6月,王凯由诸暨全职引进至海归小镇工作,成为浣江实验室启航创新工坊研究员。

诸暨海归小镇自2023年1月揭牌以来,瞄准“空天装备”产业新赛道,聚力打造海归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已出台专项政策,从职业发展、生活要素等方面给予海归人才全方位的支持保障,特别是聚焦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推行“免评审”、“双聘制”等举措,青年领军人才更有机会通过浙江大学“平台百人计划”获得浙江大学长聘教职,王凯是该计划首批研究员之一。

全屏浮动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