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浙江青年科学家获达摩院青橙奖

发布时间: 2023-12-28    作者:    来源: 达摩院、浙江日报   点击率:  

12月27日上午,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2023年“青橙奖”获奖名单,共有15位35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获奖。

我省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冯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晓东、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王睿、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杨宗银等4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冯毅

之江实验室研究员

获奖理由:

结合中国天眼FAST与智能计算,为最终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冯毅从事的天文学研究需要捕捉宇宙的信号。“不好听一点就叫看天吃饭,换一个词儿就是‘宇宙在为你做实验’。”冯毅笑称自己动手能力不强,实验物理不是强项,但天体物理不同,“我要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开宇宙星体的奥秘。”

发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与天文计算方面的优势,冯毅通过FAST观测到了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为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冯毅说,快速射电暴持续时间很短,比人类眨眼的瞬间还要快上几百倍,爆发时释放的能量非常高。它是动态宇宙领域最大的谜团,目前起源未知,也没有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它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释放出比太阳一年还更多的能量。

追寻它的规律、起源,破解宇宙发出的信号,浩瀚宇宙中,冯毅已经抓到引线。对天文学家而言,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改善观测条件、收集更丰富的信号。冯毅透露,团队目前正在筹备“宇宙触角”,和受到中国著名科幻作品《三体》启发的“现实版红岸基地”小天线阵。


刘晓东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

研究细胞重编程技术,为基于多潜能干细胞的细胞疗法、器官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刘晓东研究的细胞重编程技术,夸张点说就是要“逆转细胞命运”。

通过人为干预(转录因子或小分子)手段,这一研究旨在将衰老细胞逆转为年轻细胞,将疾病细胞逆转为健康细胞,将成熟体细胞逆转为胚胎干细胞,对于人类抗衰、延长生命周期、新药试验、医学进步等有重大意义。

2007年到2021年,刘晓东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念完了本科、硕士、博士,专注细胞重编程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之后,他又前往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从事人胚胎发育与基因编辑相关的研究。2022年,他在西湖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研究方向是细胞重编程与发育再生医学。

刘晓东和团队最新的突破是在皮肤细胞重编程中,首次构建了类似人类发育中第五天的胚胎结构。这种由干细胞人工合成的胚胎结构,让我们得以更好地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在人类生殖技术优化和类器官药筛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王睿

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

大幅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为推动钙钛矿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王睿从事的研究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光伏材料的设计与开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09年问世,但这种新型材料在当时的转化效率仅有3%。在光照下极为活泼的钙钛矿,很容易产生结构的崩塌,“续航能力不足”也限制了它走向大规模应用。

克服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是研究中的难点。可能就连王睿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项研究突破,来自喝咖啡时的“灵光一现”。2018年,正在喝咖啡的王睿突发奇想查阅了咖啡因的结构,他发现这个结构上有两个官能团,正巧与团队此前研究发现能控制钙钛矿结晶、使材料生长更好的官能团一样。在将咖啡因添加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后,电池的输出功率居然真的大大提高。这一喝咖啡喝出的发现,被《Joule》收录。

2019年,王睿再次从2种饮料——茶碱和可可碱中找到了钙钛矿表面缺陷的修复方法。在茶碱的加持下,钙钛矿电池创造了连续工作500小时的新纪录。这一成果登陆Science杂志,并向业内发出信号:提升电池稳定性,研究表面缺陷是非常重要的。

“18年觉得这东西做到20%可能就到头了,但一步一步的发展到现在,不但把它的转换效率提升到26%左右,也把它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大概几千个小时,接近1万小时。”王睿说,搞科研的都是好奇心驱动,新型材料的未知性和无限可能性吸引着他。


杨宗银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

解决光谱仪小尺寸与高性能兼具的难题,为光谱仪微型化领域开辟先河,打开后续产业化的潜力。

杨宗银最知名的研究工作是研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用半导体纳米材料替代了传统光谱仪中用到的光栅、探测器阵列和准直光路等大元件,将光谱仪的尺寸缩小至传统光谱仪的千分之一。光谱仪微型化,也为这一领域的应用落地、产业化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就读浙江大学机械系本科,硕士保送到心仪的光电子研究领域,再去剑桥大学读博,回到母校浙大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杨宗银是妥妥的兴趣驱动型学者加学霸。凭借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研究成果,杨宗银在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 以及 Nano Letters 等世界顶刊上发表论文38篇。

无创血糖检测,是杨宗银目前最关注的应用领域之一,用捕捉葡萄糖光学信号的方式,帮助糖尿病人群早日摆脱每天扎手指测血糖的痛苦,在他眼中,这是技术应用可以产生社会价值的重要场景之一。

达摩院青橙奖旨在发掘和帮助更多对科技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科学家,鼓励他们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大梁,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人关注和投身科学研究。获奖科学家每人将获得由阿里巴巴公益专项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万元奖金。

自2018年奖项设立以来,达摩院青橙奖发掘了60多名“青橙学者”,见证了中国科研新青年的快速崛起,也反映愈发浓烈的时代气息:不少人打破学科传统边界,瞄准重大社会问题,展示出新时代科研青年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今年达摩院青橙奖还首次颁发“最具潜力奖”,30位青年学者上榜,其中包括6位浙江青年学者。他们每人将获得10万元奖金。

4位浙江青年科学家获达摩院青橙奖
发布时间: 2023-12-28 来源: 达摩院、浙江日报

12月27日上午,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2023年“青橙奖”获奖名单,共有15位35岁及以下的青年学者获奖。

我省之江实验室研究员冯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刘晓东、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王睿、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杨宗银等4位青年科学家获奖。

冯毅

之江实验室研究员

获奖理由:

结合中国天眼FAST与智能计算,为最终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冯毅从事的天文学研究需要捕捉宇宙的信号。“不好听一点就叫看天吃饭,换一个词儿就是‘宇宙在为你做实验’。”冯毅笑称自己动手能力不强,实验物理不是强项,但天体物理不同,“我要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开宇宙星体的奥秘。”

发挥我国在大科学装置与天文计算方面的优势,冯毅通过FAST观测到了持续活跃的快速射电暴,为揭开快速射电暴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冯毅说,快速射电暴持续时间很短,比人类眨眼的瞬间还要快上几百倍,爆发时释放的能量非常高。它是动态宇宙领域最大的谜团,目前起源未知,也没有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它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释放出比太阳一年还更多的能量。

追寻它的规律、起源,破解宇宙发出的信号,浩瀚宇宙中,冯毅已经抓到引线。对天文学家而言,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改善观测条件、收集更丰富的信号。冯毅透露,团队目前正在筹备“宇宙触角”,和受到中国著名科幻作品《三体》启发的“现实版红岸基地”小天线阵。


刘晓东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

研究细胞重编程技术,为基于多潜能干细胞的细胞疗法、器官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刘晓东研究的细胞重编程技术,夸张点说就是要“逆转细胞命运”。

通过人为干预(转录因子或小分子)手段,这一研究旨在将衰老细胞逆转为年轻细胞,将疾病细胞逆转为健康细胞,将成熟体细胞逆转为胚胎干细胞,对于人类抗衰、延长生命周期、新药试验、医学进步等有重大意义。

2007年到2021年,刘晓东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念完了本科、硕士、博士,专注细胞重编程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之后,他又前往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从事人胚胎发育与基因编辑相关的研究。2022年,他在西湖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研究方向是细胞重编程与发育再生医学。

刘晓东和团队最新的突破是在皮肤细胞重编程中,首次构建了类似人类发育中第五天的胚胎结构。这种由干细胞人工合成的胚胎结构,让我们得以更好地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在人类生殖技术优化和类器官药筛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王睿

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

大幅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为推动钙钛矿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王睿从事的研究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光伏材料的设计与开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09年问世,但这种新型材料在当时的转化效率仅有3%。在光照下极为活泼的钙钛矿,很容易产生结构的崩塌,“续航能力不足”也限制了它走向大规模应用。

克服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是研究中的难点。可能就连王睿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项研究突破,来自喝咖啡时的“灵光一现”。2018年,正在喝咖啡的王睿突发奇想查阅了咖啡因的结构,他发现这个结构上有两个官能团,正巧与团队此前研究发现能控制钙钛矿结晶、使材料生长更好的官能团一样。在将咖啡因添加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后,电池的输出功率居然真的大大提高。这一喝咖啡喝出的发现,被《Joule》收录。

2019年,王睿再次从2种饮料——茶碱和可可碱中找到了钙钛矿表面缺陷的修复方法。在茶碱的加持下,钙钛矿电池创造了连续工作500小时的新纪录。这一成果登陆Science杂志,并向业内发出信号:提升电池稳定性,研究表面缺陷是非常重要的。

“18年觉得这东西做到20%可能就到头了,但一步一步的发展到现在,不但把它的转换效率提升到26%左右,也把它的使用寿命提高到了大概几千个小时,接近1万小时。”王睿说,搞科研的都是好奇心驱动,新型材料的未知性和无限可能性吸引着他。


杨宗银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

解决光谱仪小尺寸与高性能兼具的难题,为光谱仪微型化领域开辟先河,打开后续产业化的潜力。

杨宗银最知名的研究工作是研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用半导体纳米材料替代了传统光谱仪中用到的光栅、探测器阵列和准直光路等大元件,将光谱仪的尺寸缩小至传统光谱仪的千分之一。光谱仪微型化,也为这一领域的应用落地、产业化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就读浙江大学机械系本科,硕士保送到心仪的光电子研究领域,再去剑桥大学读博,回到母校浙大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杨宗银是妥妥的兴趣驱动型学者加学霸。凭借在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研究成果,杨宗银在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 以及 Nano Letters 等世界顶刊上发表论文38篇。

无创血糖检测,是杨宗银目前最关注的应用领域之一,用捕捉葡萄糖光学信号的方式,帮助糖尿病人群早日摆脱每天扎手指测血糖的痛苦,在他眼中,这是技术应用可以产生社会价值的重要场景之一。

达摩院青橙奖旨在发掘和帮助更多对科技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科学家,鼓励他们在重大科研攻坚中挑大梁,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人关注和投身科学研究。获奖科学家每人将获得由阿里巴巴公益专项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万元奖金。

自2018年奖项设立以来,达摩院青橙奖发掘了60多名“青橙学者”,见证了中国科研新青年的快速崛起,也反映愈发浓烈的时代气息:不少人打破学科传统边界,瞄准重大社会问题,展示出新时代科研青年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今年达摩院青橙奖还首次颁发“最具潜力奖”,30位青年学者上榜,其中包括6位浙江青年学者。他们每人将获得10万元奖金。

全屏浮动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