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在唐诗宋词中赏月,还要解密诗词中所描述的月亮在天文学术语里都长什么样子的。
3月22日下午,潘天寿小学300余名四年级学生走进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由宁波市天文爱好者协会理事长、宁波大学教授王成如带来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解密古诗歌中的月相”天文科普讲座。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王教授引用卢纶的《塞下曲》对新月展开描述,一下子就让学生们从诗歌中记住朔月即是看不见月亮的无相状态,而有些地方把朔叫成“新月”,实际上是因为它的英文名是new moon。接下来王教授又引用《暮江吟》、《枫桥夜泊》、《踏歌行》等诗词中描述蛾眉月、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望)、下弦月、下蛾眉月(残月)、晦。
在八大月相的介绍过程中,王教授根据同学们已经在新教科版科学课教材中二年级的《月相》以及三年级《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球-地球的卫星》已经学过的基础上,用视频和教学示意图带领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仅加深了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同时更清楚了解了月球的形成假说、环形山的成因以及月球照片的神秘之处,在一环又一环的讲解、示范、问答中,同学们对天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不同时期看到的月亮发亮部分形状”,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精准地回答了王教授提出的“月相的定义”。“晦”由于徐霞客是在癸丑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更让宁海的学子感到亲切。在讲座现场,同学们纷纷大胆举手与王教授积极互动,在讲到“明月几时有”的满月的环节,同学们对超级月亮为什么很super的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王教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疑问。
“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解密古诗歌中的月相”的天文科普讲座是宁波市天文爱好者协会组织的“天文科普进校园”宁波市2023年首站活动,由宁波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协同宁海县科学技术协会、宁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宁海县潘天寿小学共同举办。
“天文科普进校园”活动是宁波市天文爱好者协会创办的一项旨在提升宁波市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天文科学素养的公益性科普活动。本活动自2018年1月启动以来,成立了由23位讲师组成的宁波市天文科普讲师团,为全市220余所学校、社区以及天文社团提供了天文讲座、天文观测、天文展览等科普活动,受到有关管理部门、中小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们的好评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