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双龙骑士”唐立梅

发布时间: 2023-07-26    作者:    来源: 浙江之声   点击率: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于7月20日晚上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10位科学家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立梅名列其中。“浙江之声”在7月20日 《浙江新闻联播》、7月21日《浙广早新闻》播出了对唐立梅的采访。

点击播放视频


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发布10位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其中,位于杭州的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立梅名列其中。乘“蛟龙”探海、踏“雪龙”破冰,唐立梅是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中国女科学家。

请听“浙江之声”记者的报道:

唐立梅的研究方向是“海洋地质学”,在她心中,深海好像一片星辰璀璨的宇宙。2013年,32岁的唐立梅参加了“蛟龙”号首次科考,并执行了第72次深潜任务,她难以忘记自己见到深海生物时的场景。

唐立梅:到350米的时候就发现了第一个发光生物,它就像流星一样从我的观察窗前面划过,后来越来越多,它们有的时候就聚在一起一大串地飘过去,又如同雪树烟花般的精灵一下子散开去,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会让你想起辛弃疾的词里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是那种漫海星辰的感觉。

科研好玩也辛苦。“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载人舱直径只有2.1米,里面还有大量复杂的仪器,内部没有厕所。为了不影响工作,唐立梅在下潜的前一天晚上就停止喝水,吃东西靠“干咽”,下潜当天只吃鸡蛋和饼干。很多人担心她的安全和状态,但她完全没有时间想这些,而是抓紧时间采集样本。在那次深海下潜中,她成功带回8升近底水样、11块岩石、2管沉积物,还有11种生物样品。

2017年,她又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成为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在为期165天的南极之旅中,唐立梅等人4次穿越魔鬼西风带,船在大风大浪包裹中晃来晃去,航行中不断变化着时差,不知白天与黑夜……抵达南极后,她采集的岩石样本多到背不动。唐立梅说,地质学研究最重要的样品就是岩石,可以看见宇宙的痕迹。

唐立梅:它就像地球的血液一样,我们采的岩石样品也相当于为地球做体检一样,我们去分析岩石样品里面的浊量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这些,来了解地球深度的信息以及它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最终也就是讲述地球的往事。

两度乘“龙”探宝的经历,让唐立梅声名鹊起,很多公众科普活动的邀约纷至沓来,让她渐渐找到了实验室之外的志趣所在。这段时间,唐立梅正在云南宣威支教,留守儿童夏令营里的同学说,以前看到的科学家都是满头白发,而唐老师又年轻又漂亮,长大后也想成为她这样的科学家。唐立梅说,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特别有意义。

唐立梅:主要还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让大家知道科学它也是很好玩的很有趣的。跟他们讲了之后,他们会有这样的向往。因为我们很多科技的创新进步还是依赖于能力比较强的,素质比较高的这样的一个前提。

今年唐立梅预计会出版两部科普作品,为青少年揭秘神奇的深海与南极。对她来说,科普与教育工作是全新的“伟大的探险”。

唐立梅: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既探索未知,也探索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

“最美科技工作者”:“双龙骑士”唐立梅
发布时间: 2023-07-26 来源: 浙江之声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于7月20日晚上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10位科学家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其中,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立梅名列其中。“浙江之声”在7月20日 《浙江新闻联播》、7月21日《浙广早新闻》播出了对唐立梅的采访。

点击播放视频


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发布10位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其中,位于杭州的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立梅名列其中。乘“蛟龙”探海、踏“雪龙”破冰,唐立梅是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中国女科学家。

请听“浙江之声”记者的报道:

唐立梅的研究方向是“海洋地质学”,在她心中,深海好像一片星辰璀璨的宇宙。2013年,32岁的唐立梅参加了“蛟龙”号首次科考,并执行了第72次深潜任务,她难以忘记自己见到深海生物时的场景。

唐立梅:到350米的时候就发现了第一个发光生物,它就像流星一样从我的观察窗前面划过,后来越来越多,它们有的时候就聚在一起一大串地飘过去,又如同雪树烟花般的精灵一下子散开去,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会让你想起辛弃疾的词里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是那种漫海星辰的感觉。

科研好玩也辛苦。“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载人舱直径只有2.1米,里面还有大量复杂的仪器,内部没有厕所。为了不影响工作,唐立梅在下潜的前一天晚上就停止喝水,吃东西靠“干咽”,下潜当天只吃鸡蛋和饼干。很多人担心她的安全和状态,但她完全没有时间想这些,而是抓紧时间采集样本。在那次深海下潜中,她成功带回8升近底水样、11块岩石、2管沉积物,还有11种生物样品。

2017年,她又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成为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的一员。在为期165天的南极之旅中,唐立梅等人4次穿越魔鬼西风带,船在大风大浪包裹中晃来晃去,航行中不断变化着时差,不知白天与黑夜……抵达南极后,她采集的岩石样本多到背不动。唐立梅说,地质学研究最重要的样品就是岩石,可以看见宇宙的痕迹。

唐立梅:它就像地球的血液一样,我们采的岩石样品也相当于为地球做体检一样,我们去分析岩石样品里面的浊量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这些,来了解地球深度的信息以及它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最终也就是讲述地球的往事。

两度乘“龙”探宝的经历,让唐立梅声名鹊起,很多公众科普活动的邀约纷至沓来,让她渐渐找到了实验室之外的志趣所在。这段时间,唐立梅正在云南宣威支教,留守儿童夏令营里的同学说,以前看到的科学家都是满头白发,而唐老师又年轻又漂亮,长大后也想成为她这样的科学家。唐立梅说,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特别有意义。

唐立梅:主要还是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让大家知道科学它也是很好玩的很有趣的。跟他们讲了之后,他们会有这样的向往。因为我们很多科技的创新进步还是依赖于能力比较强的,素质比较高的这样的一个前提。

今年唐立梅预计会出版两部科普作品,为青少年揭秘神奇的深海与南极。对她来说,科普与教育工作是全新的“伟大的探险”。

唐立梅: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既探索未知,也探索自己,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