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下的科技发展有属于自己的新命题,更多的答案或许就在青年科学家的手中。
夏日热潮已然席卷杭城,而比这个夏天更炽热的还是这座城市下澎湃的创新力。7月16日,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之江实验室、阿里云智能集团主办,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承办的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将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举行。
延续去年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对话,今年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继续接过火种,将结合更多新时代下的热点科学话题,展开跨界思辨。
自去年底ChatGPT“一夜成名”,人工智能(AI)迎来“狂飙”时刻。当这些最新的科技手段走进我们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本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以“科艺无界 青年有梦”为主题,主要策划了“秒聚青科”演讲、“科学之光”思辨、“科学之美”展览等活动,鼓励年轻人勇于跨越学科的边界,探索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奇妙融合。
焕新科学的命题
“秒聚青科”演讲
时间:7月16日 09:30-11:30
ChatGPT可能取代人工从事脑力工作,大数据有时甚至比你自己更懂你的需求……科学的高速发展正带领人类抵达以往未曾幻想过的未来——科技进步的同时意味着机遇与挑战。“秒聚青科”环节就邀请了6位优秀青年学者,以“AI for Science”为主题,分享其最新研究与前沿思索,向时代描写青年之题。
冯 毅,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研究专家
唐 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熊旭深,良渚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
袁 鑫,西湖大学工学院副教授
姚信威,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翟恩南,阿里云网络研究负责人、资深技术专家
传递科学的火种
“科学之光”思辨
时间:7月16日 14:00-16:30
当人类点燃了火种,拥有了第一束属于自己的光,我们的文明也由此展开。科学亦是如此。科学以无知之行始,以能行之知终。生于混沌的科学之光,不断照亮人类发展的道路。
“科学之光”主论坛共分“薪火·赓续”“前沿·探寻”“跨界·争鸣”三个阶段,将以院士专家经验分享、人工智能学者主旨报告、“智能科技与未来社会”主题圆桌论坛的形式,邀请嘉宾分享经历与感悟,激荡脑力、碰撞观点,带领公众自由探索、共同成长。
第一阶段:薪火·赓续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Jerry L. Workman,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张建锋,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湖畔实验室主任
仇 旻,西湖大学国强讲席教授、副校长
第二阶段:前沿·探寻
郑宇化,之江实验室副主任
吴 飞,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
黄 罡,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 超,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研究院副院长
张 岳,西湖大学工学院教授
第三阶段:跨界·争鸣
Jerry L. Workman,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郑宇化,之江实验室副主任
周吉帆,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
虞绍良,之江实验室光电智能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蓝振忠,西湖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湖心辰(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 颖,央视大型纪录片《智能时代》制片人、总导演
扩展科学的边界
“科学之美”展览
时间:7月16日 全天
福楼拜曾言:“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重逢。”两者看似对立,实则互通互融。
本次展览以影像与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现艺科融合的创作实践,探讨现代科学思考与美学想象的辩证关系,共分为三个板块:板块一“生命演化之问”,展现科学求知方法的好奇同时思考设计人工生命的思辨性;板块二“科技显化之问”,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多样驱动的挑战如何主动形成感知和思维的工具;板块三“设计催化之问”,提炼设计人文语境,描绘AI时代艺术与科技的未来想象。展览面积约1700方,两百余件展品,既有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一线设计教学实践,也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
活动时间:2023年7月16日(周日)
活动地点: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活动主题:科艺无界 青年有梦
扫描二维码 共赴科学盛宴
通过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活动微站,点击“报名入口”填写并提交参会信息。报名时间截至7月14日晚20时。
我们相信,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将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为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在这个主题下,见证年轻一代创意与梦想的迸发,让科学与艺术的力量汇聚,开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参与第二届浙江青年科学家节,共同创造科艺无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