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镇:从创新科学家到科技创业先锋丨关注科技型企业家③

发布时间: 2025-02-10    作者:    来源: 省科协学会部、 科创之江   点击率:  

mmexport1740101512725.jpg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浙江的科技型企业家们正是凭借着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引领着浙江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省科协、省工商联、浙报集团、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国有资本联合推出专题《领航新质生产力——2024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聚焦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打造科技型企业家创新生态树立典范。他们的故事,是浙江科技型企业家群体的缩影,也是浙江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天推出的是案例·术智篇《叶志镇:从创新科学家到科技创业先锋》。

mmexport1740101528965.jpg

mmexport1740101532726.jpg

在浙江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里,科技型企业家们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为产业升级照亮前行之路。而叶志镇,作为温州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无疑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在半导体光电薄膜领域的杰出领路人。


从苍南走出的创新科学家


出生于1955年浙江苍南的叶志镇,自幼便对科学知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求知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1977年恢复高考后,叶志镇成为首批考入浙大电机系的学生之一。1982年,从浙大电机系毕业,随后在浙大光仪系先后获取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叶志镇进入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开启了他在科研领域的深耕之旅,期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得“金牛奖”。在这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半导体薄膜的研究中,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就任实验室主任后,带领团队争取到了浙大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并陆续承担了多个“973”“863”项目。

期间他还曾在浙大校长“政策研究室”兼职,这一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对科研与高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90年9月,叶志镇便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作高级访问学者。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里,他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启发和思路。

从那时起,他便全身心投入科研,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逐步成为国际光电材料领域的引领者。2019年11月22日,叶志镇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无疑也是对他多年来在科研领域辛勤付出和杰出贡献的最高肯定。

他所提出的氧化锌“二元共掺”原理和方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氧化锌研究的道路,这一创新成果不仅突破了重大基础科学难关,更是将关键指标“空穴浓度”的国际水平提升了两个数量级,稳定性提升了5倍,量子光效从28%提高至61%。自2004年首篇论文发表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单位跟进研究,使其成为主流方向,开拓出各类新的研究成果。叶志镇也因此数十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与见解。他的技术被写入施普林格材料科学丛书,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使其成为了该领域的标杆人物,因意义重大,获得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从实验室标杆到企业新手


叶志镇在半导体光电薄膜领域早已声名远扬,深厚的学术积淀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他一直认为,不能让科研成果成为深埋在山洞的宝物。2010年,叶志镇团队将研究成果转让给国际第二大LED芯片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应用,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千亿LED产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受时任浙大校长吴朝晖院士嘱托,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推动地方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叶志镇履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并带领30多位浙大教授来到温州。他对教授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学术走到产业上去,从技术走到生产线上去,真正促进地方发展。

创业初期,叶志镇也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从科研工作者转型为企业家,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巨大变革。

回忆起创业初期,他感慨最深的是如何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实验室里,研究的重点是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但在企业中,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以及客户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和要求。

资金问题也是他创业初期的一大难题。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设备购置、生产线建设以及人员招聘等。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给予了重要支持。温州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创业。政府为他和企业提供了创业园区的办公场地,减免了部分租金,同时,还提供了科技项目申报指导,帮助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科研资金支持。

转型过程中,叶志镇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研究要求是创新,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必须唯实创业,企业家精神则是敢于冒险、善于经营、注重市场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壮大。他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既要保证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又要确保企业能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迅速在温州扎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短短三年间,便潜心孵化出了包括锌芯钛晶在内的7家新材料高科技企业,其中去年研究院的拳头产品钙钛矿量子点成功进入显示产业供应链。钙钛矿量子点作为新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颠覆性材料,为我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此次成功进入产业供应链,不仅是研究院“浙大科技创新+温州市场创新+政府支持”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意味着温州材料产业新力量的崛起。


从创新研究中发现商业价值


为了推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双碳材料能顺利产业化,叶志镇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比如,在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升方面,他们经过了多次试验和失败,始终没有放弃,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最终找到了创新理念和技术突破的方法。他们解决了三大科学难题,发明了四大制备技术,全球首创研发了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解决了材料的稳定性难题,成功应用到显示屏幕中。

通过这些努力,他们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效。在半导体发光材料方面,他们的产品已经应用于新型显示等领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储能电池方面,他们研制出了高性能、经济、安全的锌溴液流长时储能电池,可应用于储能电站等领域……

当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叶志镇带领着他的企业在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策略。

在市场策略方面,他们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他们开发出了具有独特性能和优势的产品。例如,在新型显示领域,他们的钙钛矿量子点产品能为电视屏幕带来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点,能够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与国内外的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团队建设方面,他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他们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例如,他们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他们还采用了多种激励措施,如股权激励、绩效奖金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孵化了几家企业之后,叶志镇当前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他仍然会经常去实验室,和研发团队一起共同探讨,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突破。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壮大。同时,他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上,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销售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他努力在实验室和企业经营之间寻找一种相对的平衡,以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


谈到20年前科学家创业环境和现如今科学家创业环境的差异,叶志镇感慨万千。

20年前,科学家创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当时,社会对科学家创业的认可度较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也相对较匮乏。科学家们往往不得不自行筹集资金,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同时,当时的市场环境也相对不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现如今,科学家创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对科学家创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科学家创业。资金方面,除了政府支持外,还有更多的社会投资机构愿意为科学家创业提供资金助力。此外,市场环境也更加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相对之前容易一些。

但作为科技型企业家,叶志镇认为还应该具备更多的能力。

首先,要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精湛的技术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关键环节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得有敢于冒险的冲劲,在机遇面前果敢抉择不怕失败;还得善于经营,懂得成本把控与资源调配;更要时刻关注市场,把握市场销售需求,让产品能从实验室顺利走向市场。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建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型的专家学者转换为科技型企业的掌舵者,面临的挑战不少,最关键的就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在实验室里,关注的重点是技术的深度和创新;而在企业中,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以及客户的需求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叶志镇建议,一定要积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多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业趋势,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互通有无,逐步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于未来,作为一位在材料科学领域耕耘数十载的科学家,如今更是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叶志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带动更多的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勇敢迈出创业这一步,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添砖加瓦,共同迎来另一个时代。

mmexport1740101535020.jpg

在本书成稿之际,正值浙江全面部署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型企业家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案例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的风采,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伟大事业中。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期许。

愿大家都能从这些科技型企业家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以创新为翼,以努力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翱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叶志镇:从创新科学家到科技创业先锋丨关注科技型企业家③
发布时间: 2025-02-10 来源: 省科协学会部、 科创之江

mmexport1740101512725.jpg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浙江的科技型企业家们正是凭借着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引领着浙江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省科协、省工商联、浙报集团、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省国有资本联合推出专题《领航新质生产力——2024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聚焦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打造科技型企业家创新生态树立典范。他们的故事,是浙江科技型企业家群体的缩影,也是浙江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今天推出的是案例·术智篇《叶志镇:从创新科学家到科技创业先锋》。

mmexport1740101528965.jpg

mmexport1740101532726.jpg

在浙江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里,科技型企业家们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为产业升级照亮前行之路。而叶志镇,作为温州锌芯钛晶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无疑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位,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在半导体光电薄膜领域的杰出领路人。


从苍南走出的创新科学家


出生于1955年浙江苍南的叶志镇,自幼便对科学知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求知的道路上,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知的探索精神。

1977年恢复高考后,叶志镇成为首批考入浙大电机系的学生之一。1982年,从浙大电机系毕业,随后在浙大光仪系先后获取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叶志镇进入浙大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开启了他在科研领域的深耕之旅,期间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得“金牛奖”。在这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半导体薄膜的研究中,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就任实验室主任后,带领团队争取到了浙大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并陆续承担了多个“973”“863”项目。

期间他还曾在浙大校长“政策研究室”兼职,这一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对科研与高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90年9月,叶志镇便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作高级访问学者。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里,他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启发和思路。

从那时起,他便全身心投入科研,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逐步成为国际光电材料领域的引领者。2019年11月22日,叶志镇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无疑也是对他多年来在科研领域辛勤付出和杰出贡献的最高肯定。

他所提出的氧化锌“二元共掺”原理和方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氧化锌研究的道路,这一创新成果不仅突破了重大基础科学难关,更是将关键指标“空穴浓度”的国际水平提升了两个数量级,稳定性提升了5倍,量子光效从28%提高至61%。自2004年首篇论文发表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单位跟进研究,使其成为主流方向,开拓出各类新的研究成果。叶志镇也因此数十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与见解。他的技术被写入施普林格材料科学丛书,进一步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使其成为了该领域的标杆人物,因意义重大,获得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从实验室标杆到企业新手


叶志镇在半导体光电薄膜领域早已声名远扬,深厚的学术积淀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他一直认为,不能让科研成果成为深埋在山洞的宝物。2010年,叶志镇团队将研究成果转让给国际第二大LED芯片企业,实现规模生产应用,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千亿LED产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2021年,受时任浙大校长吴朝晖院士嘱托,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推动地方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叶志镇履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并带领30多位浙大教授来到温州。他对教授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学术走到产业上去,从技术走到生产线上去,真正促进地方发展。

创业初期,叶志镇也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从科研工作者转型为企业家,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巨大变革。

回忆起创业初期,他感慨最深的是如何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实验室里,研究的重点是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但在企业中,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以及客户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和要求。

资金问题也是他创业初期的一大难题。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设备购置、生产线建设以及人员招聘等。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给予了重要支持。温州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创业。政府为他和企业提供了创业园区的办公场地,减免了部分租金,同时,还提供了科技项目申报指导,帮助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科研资金支持。

转型过程中,叶志镇深刻体会到了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研究要求是创新,科学家精神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这种精神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必须唯实创业,企业家精神则是敢于冒险、善于经营、注重市场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壮大。他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既要保证企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又要确保企业能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迅速在温州扎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短短三年间,便潜心孵化出了包括锌芯钛晶在内的7家新材料高科技企业,其中去年研究院的拳头产品钙钛矿量子点成功进入显示产业供应链。钙钛矿量子点作为新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颠覆性材料,为我省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此次成功进入产业供应链,不仅是研究院“浙大科技创新+温州市场创新+政府支持”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意味着温州材料产业新力量的崛起。


从创新研究中发现商业价值


为了推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双碳材料能顺利产业化,叶志镇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比如,在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提升方面,他们经过了多次试验和失败,始终没有放弃,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最终找到了创新理念和技术突破的方法。他们解决了三大科学难题,发明了四大制备技术,全球首创研发了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解决了材料的稳定性难题,成功应用到显示屏幕中。

通过这些努力,他们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效。在半导体发光材料方面,他们的产品已经应用于新型显示等领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储能电池方面,他们研制出了高性能、经济、安全的锌溴液流长时储能电池,可应用于储能电站等领域……

当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叶志镇带领着他的企业在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策略。

在市场策略方面,他们注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他们开发出了具有独特性能和优势的产品。例如,在新型显示领域,他们的钙钛矿量子点产品能为电视屏幕带来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点,能够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与国内外的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团队建设方面,他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他们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例如,他们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他们还采用了多种激励措施,如股权激励、绩效奖金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孵化了几家企业之后,叶志镇当前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他仍然会经常去实验室,和研发团队一起共同探讨,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突破。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壮大。同时,他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上,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销售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他努力在实验室和企业经营之间寻找一种相对的平衡,以确保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


谈到20年前科学家创业环境和现如今科学家创业环境的差异,叶志镇感慨万千。

20年前,科学家创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当时,社会对科学家创业的认可度较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也相对较匮乏。科学家们往往不得不自行筹集资金,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同时,当时的市场环境也相对不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难度较大。

现如今,科学家创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对科学家创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科学家创业。资金方面,除了政府支持外,还有更多的社会投资机构愿意为科学家创业提供资金助力。此外,市场环境也更加成熟,产品的市场推广相对之前容易一些。

但作为科技型企业家,叶志镇认为还应该具备更多的能力。

首先,要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精湛的技术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关键环节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得有敢于冒险的冲劲,在机遇面前果敢抉择不怕失败;还得善于经营,懂得成本把控与资源调配;更要时刻关注市场,把握市场销售需求,让产品能从实验室顺利走向市场。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建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型的专家学者转换为科技型企业的掌舵者,面临的挑战不少,最关键的就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在实验室里,关注的重点是技术的深度和创新;而在企业中,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以及客户的需求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叶志镇建议,一定要积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多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业趋势,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互通有无,逐步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于未来,作为一位在材料科学领域耕耘数十载的科学家,如今更是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叶志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带动更多的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勇敢迈出创业这一步,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添砖加瓦,共同迎来另一个时代。

mmexport1740101535020.jpg

在本书成稿之际,正值浙江全面部署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型企业家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本案例集,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的风采,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伟大事业中。这不仅是对他们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期许。

愿大家都能从这些科技型企业家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以创新为翼,以努力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翱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