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经济转型的浪潮中,科技型企业家从“农民企业家”的旧有模式破茧而出。曾经依靠“胆识”拼搏的浙江民营企业,在现代科技的洗礼下,开启向“创新型”转变的征程。
在兰建平看来,“经济转型离不开科技型企业家的引领。”他们于传统产业改造中孕育新机,在人才价值释放中崭露头角,借技术迭代突破发展瓶颈,也在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兰建平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省科协常委
科创之江百人会秘书长
作为全国唯一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浙江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土地上,科技型企业家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他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为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型企业家的时代背景与价值
努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指出,浙江经济正面临着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科学素养,利用新技术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报效祖国,越来越多的接受过现代教育系统学习者,走向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创新创业的生态,也改写了经济发展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关于创新强调“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创新“四个面向”的要求,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量、质量和效益来源。既懂科技又懂经济的“科技型企业家”应运而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代表性群体。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的先发省份,过去更多地体现为效率型经济,比人家睡得更迟、起得更早,“四千精神”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到决定性作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浙江区域经济,实现行稳致远、打造百年企业,就必须引导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科技型企业家正是这一转型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通过发挥企业家精神,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的民营企业曾经被称为“农民企业家”,区域经济发展“低小散”的问题比较突出,靠的是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发展起来的。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这种“胆识型”的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变,势在必行。
科技型企业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创新能力,重塑浙江企业形象,将科学技术真正作为第一生产力落实到企业主体中,为浙江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全国民营经济发展中,浙江发挥着示范、引领和先导作用,为其他地区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的培育路径
一是传统产业改造催生。没有淘汰的产业,只有出局的公司。浙江省产业结构特点是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企业家应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创造竞争新优势,要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中,努力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家。
二是在人才价值实现中孕育。随着硕士、博士以及海归等高层次人才的增多,鼓励这个群体走向经济主战场,培育科技型企业家,是时代的呼唤。这个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他们在市场中可以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我省近年来涌现出的如骆建军、姚立军、丁列明等科技型企业家就是典型代表,他们本可以在高校担任教授和博导,但现在他们投身企业研发经营,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成功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三是技术迭代与演进中发展。技术在迭代,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推动科技型企业家的自我超越。虽然在一个领域,已经达到“天花板”的高度,仍然要坚持学习中创新与发展,才能不断跟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要坚持问题导向,尤其是针对制约重大经济发展的问题,开展以科技型企业家为主体的创新团队的牵头负责制度,同时注重与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重大办”密切结合,真正建立起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支持的创新型企业家发展计划。
四是要良好的营商环境扶持与政策制度支持。早在1912年熊皮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的国王是企业家。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经济的增长。这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党委、政府就不用做什么了。
相反,党委、政府在科技型企业家的培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党委、政府应给予科技型企业家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从价值取向上引导社会尊重和支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并通过各种创业计划、创新计划和人才计划,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和创新风险,确认、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在经济主战场打拼。
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精准的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家的关键。市场的不确定性是经济发展的魅力所在,但也给企业家带来了挑战,为推动技术转型和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最好的土壤、阳光和雨露,吸引更多全球和全国的各地人才汇聚浙江。只有当市场选择、政府决策和技术进步方向同向发力时,才能产生伟大的企业家。
当前科技型企业家的平衡之道与成长建议
科技型企业家需要兼顾技术创新和市场价值,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创新水平是必要条件,但市场的不确定性需要企业家通过自身努力、专业深研和团队协作来应对。从这个角度上讲,做科技型企业家的挑战和难度更大。
首先,要保持创业激情和终身学习能力。企业家是所有人才中的高层次群体。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始终保持创业激情,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无论处于年轻时代还是年长时期,都应保持这种激情。同时,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像稻盛和夫一样,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断学习,受到众人敬重。
其次,需要跟进技术发展趋势。在技术进步快速的社会中,年轻人更要找准方向,选取路径,在一个领域中深入挖掘,如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一样,进入高端产业或高端环节,体现企业在创新链、价值链分配中的重要枢纽作用。
最后,发挥团队力量,寻找适合的创业环境。团队的力量和组织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行稳致远至关重要。年轻人要认识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又好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此外,还要找到适合自己创新创业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政府环境。在浙江这片创业热土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科技型企业家,为浙江经济增添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