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六期“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9-08    作者: 倪绍峰、蒋观月    来源: 宁波市科协   点击率:  

第六期“宁波市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邀请到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副研究员曹勇,为大家展示中国首款具备应用能力的仿生水下航行器——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揭秘其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

在水下航行领域,有一条明星“魔鬼鱼”。两年前,这条“魔鬼鱼”在我国西沙北礁海域完成1025米大深度滑翔与扑翼一体推进海试,成为全球首例完成此举且具有应用能力的仿生水下航行器。

这条“魔鬼鱼”是以蝠鲼为原型设计的仿蝠鲼柔体潜水器。今年年初,“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技术及应用”项目一举斩获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个技术发明特等奖。

海洋里有众多生物,为什么选择蝠鲼作为仿生对象?曹勇表示,蝠鲼采用胸鳍推进作为其运动方式,两个“大翅膀”和身体融为一体,形成扁平流线型,不仅有利于稳定且灵活的运动,还能有效借助海洋洋流的能量实现更高效率的滑行运动,从而充分满足长航时、高机动水下航行器的仿生需求。

从2016年以来,曹勇所在的团队就利用高速相机对蝠鲼开展活体观测研究,对它们滑翔与扑动时产生的运动姿态进行分析,建立了外形参数模型与运动参数模型,进而研制出了我国首款滑扑一体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航器。

七年间,从泳池“游”到南海深处,“魔鬼鱼”不断“成长”。目前,“魔鬼鱼”家族已经有六代仿蝠鲼潜水器样机。曹勇介绍道,一代机模仿扑翼运动,形神兼备;二代机被设计成2米刚性翼展,增加了一套浮力装置,可以在大深度情况下自由滑翔;三代机是个大家伙,翼展达3米,重470公斤,能执行“大范围粗维度+细维度”原位作业任务……

在“魔鬼鱼”的“成长”过程中,重浮力调节系统与质心调节控制系统是两个核心驱动装置,是实现滑翔动力的来源。“柔性胸鳍扑动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就像划船一样,需要多自由度的混合驱动系统,才能实现扑翼的仿生推进。”

如何将控制算法跟结构进行匹配,实现智能自主控制?曹勇揭秘,除了结构仿生,还要实现神经仿生,团队采用CPG(中央模式发生器)控制算法,实现滑扑多模态运动,从而使仿生航行器达到与蝠鲼运动推进神似的目的,使他具备丰富的“游动技能”,能自如、机动地在海洋中“遨游”,实现“形似”且“神似”的双重仿生。

曹勇透露,目前团队正在研制最新的六代800kg级的大型工程样机。通过搭载声呐成像、被动水听器阵列等多种传感器,相当于给它装上“眼睛”和“耳朵”,用于海洋环境观测和海底科考。另外,通过装上柔性感知,相当于装上了“大脑”,使其具备感知与推进一体化能力,从而适应洋流、复杂地形等海洋环境。同时,通过开展智能化集群研究,使多个样机形成机群,能够根据需要开展不同的分工,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未来某一天,仿蝠鲼航行器最终会回归海洋,实现‘鲲鹏展翅,自由翱翔,一跃千里,群游四海’,为海洋探索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守护祖国的海洋。”曹勇表示。

点击播放视频


宁波市第六期“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召开
发布时间: 2023-09-08 来源: 宁波市科协

第六期“宁波市科技成果科普发布”活动邀请到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副研究员曹勇,为大家展示中国首款具备应用能力的仿生水下航行器——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揭秘其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

在水下航行领域,有一条明星“魔鬼鱼”。两年前,这条“魔鬼鱼”在我国西沙北礁海域完成1025米大深度滑翔与扑翼一体推进海试,成为全球首例完成此举且具有应用能力的仿生水下航行器。

这条“魔鬼鱼”是以蝠鲼为原型设计的仿蝠鲼柔体潜水器。今年年初,“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技术及应用”项目一举斩获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个技术发明特等奖。

海洋里有众多生物,为什么选择蝠鲼作为仿生对象?曹勇表示,蝠鲼采用胸鳍推进作为其运动方式,两个“大翅膀”和身体融为一体,形成扁平流线型,不仅有利于稳定且灵活的运动,还能有效借助海洋洋流的能量实现更高效率的滑行运动,从而充分满足长航时、高机动水下航行器的仿生需求。

从2016年以来,曹勇所在的团队就利用高速相机对蝠鲼开展活体观测研究,对它们滑翔与扑动时产生的运动姿态进行分析,建立了外形参数模型与运动参数模型,进而研制出了我国首款滑扑一体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航器。

七年间,从泳池“游”到南海深处,“魔鬼鱼”不断“成长”。目前,“魔鬼鱼”家族已经有六代仿蝠鲼潜水器样机。曹勇介绍道,一代机模仿扑翼运动,形神兼备;二代机被设计成2米刚性翼展,增加了一套浮力装置,可以在大深度情况下自由滑翔;三代机是个大家伙,翼展达3米,重470公斤,能执行“大范围粗维度+细维度”原位作业任务……

在“魔鬼鱼”的“成长”过程中,重浮力调节系统与质心调节控制系统是两个核心驱动装置,是实现滑翔动力的来源。“柔性胸鳍扑动是一个复杂的运动,就像划船一样,需要多自由度的混合驱动系统,才能实现扑翼的仿生推进。”

如何将控制算法跟结构进行匹配,实现智能自主控制?曹勇揭秘,除了结构仿生,还要实现神经仿生,团队采用CPG(中央模式发生器)控制算法,实现滑扑多模态运动,从而使仿生航行器达到与蝠鲼运动推进神似的目的,使他具备丰富的“游动技能”,能自如、机动地在海洋中“遨游”,实现“形似”且“神似”的双重仿生。

曹勇透露,目前团队正在研制最新的六代800kg级的大型工程样机。通过搭载声呐成像、被动水听器阵列等多种传感器,相当于给它装上“眼睛”和“耳朵”,用于海洋环境观测和海底科考。另外,通过装上柔性感知,相当于装上了“大脑”,使其具备感知与推进一体化能力,从而适应洋流、复杂地形等海洋环境。同时,通过开展智能化集群研究,使多个样机形成机群,能够根据需要开展不同的分工,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未来某一天,仿蝠鲼航行器最终会回归海洋,实现‘鲲鹏展翅,自由翱翔,一跃千里,群游四海’,为海洋探索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守护祖国的海洋。”曹勇表示。

点击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