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海县西店镇,牡蛎养殖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3年,该镇牡蛎养殖面积达到3241亩,带壳产量达到11261吨,产值约1.1亿元,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牡蛎养殖业繁荣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近年来,西店镇农合联在宁海县科协的助推下,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展本地牡蛎良种培育和新型养殖模式探索。通过引进三倍体牡蛎等先进品种,养殖户们获得了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牡蛎,极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为了推进牡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西店镇农合联积极推进速生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牡蛎文化馆馆长表示:“现在我们用发动机代替人力驱动船只,一天能来回好多趟,皮带蛎轻、产量又高,牡蛎1年就能长好,下海采牡蛎的效率大大提高,村民收入增加了不少。”这种新型养殖方法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牡蛎的产量和品质,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西店镇农合联积极引导村民抱团发展。铁江村、海洋村、团堧村、石孔村、望海村联合宁海县和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社会组织,共同打造牡蛎养殖生产区,搭建靠海的生产屋,打通了下海通道,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西店镇牡蛎养殖户已有200余户,小小牡蛎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铁江村是西店牡蛎养殖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这里不仅有美味的牡蛎,还有一座充满特色的牡蛎文化村。走进文化村,仿佛置身于牡蛎的海洋世界。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手体验牡蛎的养殖过程、了解牡蛎的烹饪方法、品尝鲜美的牡蛎大餐,还可以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感受浓厚的乡村氛围。这座文化村已经成为游客们了解牡蛎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也带动了当地牡蛎产业的宣传和推广。
西店牡蛎养殖业的成功经验表明,科技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宁海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科协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引进先进技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提高牡蛎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县科协还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牡蛎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