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 2009_4339
  • 2010_3421
  • 2011_8638
  • 1996
  • 1995
  • 1992
  • 2023_1908
  • 1991
  • 2024_5726
11月20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习近平2024年11月20日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

11月17日  

“梦想”号海试成功并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你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用好这一重大科技装置,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11月17日致“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的贺信

11月6日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11月6日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11月6日  

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11月6日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习近平2024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10月28日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习近平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4日  

希望你们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10月24日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10月18日  

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效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10月18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10月16日  

你们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习近平2024年10月16日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

10月16日  

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9月27日  

我曾两次到一重,大家对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你们聚焦重大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奋力攻关,取得不少新突破,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爱国心、创造力。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坚守技能报国初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苦练内功、提高本领,继续为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央企业要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强做优做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9月27日给中国一重产业工人代表的回信

9月23日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9月23日  

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疆域,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我们要继续敞开胸怀,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

——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9月23日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9月23日  

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9月23日  

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2024年9月23日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9月12日  

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布局,最大程度降低对地表径流、地下水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习近平2024年9月12日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0日  

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2024年9月9日至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9月5日  

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20个数字示范项目,共同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习近平2024年9月5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8月22日  

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7月30日  

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强边海空防新型手段和条件建设,构建边海空防立体智能管控体系。

——习近平2024年7月30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月21日  

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

7月21日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

7月21日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

7月21日  

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决定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

6月25日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20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你们作出的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习近平2024年6月25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

6月24日  

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建设科技强国,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科技新知识,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工作的本领。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建设科技强国,科技战线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要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人才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要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要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近年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员反映,各种非学术负担仍然较重。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要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强化央地协同联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要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要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凝聚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实施科技战略部署,凝练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要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鼓励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4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都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6月20日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6月19日至20日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6月20日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深化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国际合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增进各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习近平2024年6月20日致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

6月19日  

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6月18日至19日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6月11日  

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2024年6月11日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回信

6月11日  

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

——习近平2024年6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6月3日  

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大力推动工程科技发展,不断攻克科技难关,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国之重器,为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2024年6月3日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的贺信

5月24日  

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5月24日  

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

——习近平2024年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4月24日  

我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中拉航天合作结出丰硕果实。双方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深空站网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区域互联、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以首届中拉航天合作论坛为起点,建设高水平中拉航天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航天技术更好惠及双方人民,持续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2024年4月24日致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的贺信

4月24日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4月24日  

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希望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4月23日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

——习近平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要加快创新发展,坚持作战需求根本牵引,加强体系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符合现代战争要求、具有我军特色的网络信息体系,高质量推动体系作战能力加速提升。

——习近平2024年4月19日向信息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3月21日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3月21日  

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3月21日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3月21日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这方面都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2024年3月18日至21日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3月20日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

3月7日  

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要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要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习近平2024年3月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7日  

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2024年3月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7日  

要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加大先进成果应用力度。

——习近平2024年3月7日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6日  

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习近平2024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

3月5日  

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月29日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既要把握当今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又要坚持以我为主,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9日  

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9日  

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9日  

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还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我国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习近平2024年2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19日  

要紧扣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围绕创新要干什么、谁来组织创新、如何支持激励保护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习近平2024年2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月7日  

我们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2月7日  

​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致中国南极秦岭站的贺信

2月2日  

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加强科创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加强与北京的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2024年2月1日至2日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1月31日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1日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1日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1日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1日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19日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4年1月19日电

12月31日

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

——习近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12月31日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习近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12月26日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202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2月20日

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习近平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12月20日电

12月14日至15日

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

——习近平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12月14日至15日

我国糖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质、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11月28日至12月2日

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要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11月28日至12月2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习近平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11月30日

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辐射全国。要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习近平2023年11月30日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1月17日

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企业数字身份、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倡议,更好为亚太发展赋能。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11月17日

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更加积极姿态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加快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不断塑造亚太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2023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11月16日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共同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携手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科技创新对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习近平2023年11月16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11月8日

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有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妥善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中方愿同各方携手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习近平2023年11月8日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11月8日

我们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习近平2023年11月8日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11月6日

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方将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各国共同挖掘创新增长潜力,激发创新合作潜能,强化创新伙伴关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2023年11月6日致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贺信

10月31日

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各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今年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十年来,中方同共建国家加快科技交流和知识分享,不断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推进,成效显著。

——习近平给古巴科学家裴德乐的复信,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10月31日电

10月18日

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习近平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0月10日至13日

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10月10日至13日

航空装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

——习近平202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江西考察时的讲话

10月12日

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加强科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接续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0月12日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2023年10月12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23日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9月23日电

9月20日至21日

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创高地。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习近平2023年9月20日至2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9月10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持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希望浦江创新论坛坚持以创新为主题,启迪创新思想、传播创新理念、激励创新精神,为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0日致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

9月6日至8日

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率先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强化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赋能,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把黑土地保护好。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9月6日至8日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主动对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在优势产业和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9月6日至8日

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抓好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习近平2023年9月6日至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

9月7日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9月4日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2023年9月4日致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

9月1日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希望你们牢记使命责任,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的回信

9月1日

希望国防科技大学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坚持面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面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勇担时代重任,锐意开拓进取,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9月1日

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2023年9月1日致信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

8月26日

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2023年8月26日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8月23日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金砖国家已经同意尽快启动人工智能研究组工作。要充分发挥研究组作用,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习近平2023年8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

8月23日

中国将设立“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依托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机制,探索建立“金砖国家全球遥感卫星数据与应用合作平台”,为各国农业、生态、减灾等领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习近平2023年8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的讲话

7月25日至27日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习近平202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7月20日

多年来,你们积极参加“科学与中国”巡讲活动,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习近平2023年7月20日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

7月17日至18日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要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大家正当其时,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将来你们一定会为自己对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而自豪。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7月5日至7日

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习近平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江苏考察时的讲话

6月7日至8日

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

——习近平2023年6月7日至8日在内蒙古考察时的讲话

5月31日

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

——习近平2023年5月31日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5月29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2023年5月2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月25日

北京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在前沿技术创新、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奋力走在前列。

——习近平2023年5月25日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

5月25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2023年5月25日致2023中关村论坛的贺信

5月23日

近年来,澳门深化与内地在航天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澳门高校、澳门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2023年5月23日给澳门科技大学师生的回信

5月19日

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支持在中亚建立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中方欢迎中亚国家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等“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

——习近平2023年5月19日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5月17日

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

——习近平2023年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5月11日至12日

​要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5月11日至12日

​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5月11日至12日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5月11日至12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工作者要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5月11日至12日

要立足我国盐碱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实际,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2023年5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5月10日

​要广泛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成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习近平2023年5月10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的讲话

4月10日至13日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4月10日至13日

中国是个大国,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习近平2023年4月10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3月13日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习近平2023年3月1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月8日

要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实验室,聚力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习近平2023年3月8日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6日

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2023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3月5日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月5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月21日

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加油鼓劲,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围绕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生物安全、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要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同国际对接。要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有效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利益。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要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要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引导科技人员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稳“冷板凳”。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超前部署新型科研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激励企业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元投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资助效能,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要优化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完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申报、评审和决策机制,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和国际国内同行评议,组织开展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鼓励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要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充分尊重科学家意见,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月21日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1日

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习近平2023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2月23日至24日

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支持农业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习近平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9日

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共建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加强5G和6G技术合作,共建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围绕跨境电商合作和通信网络建设等领域实施10个数字经济项目。建立中海气象科技合作机制,举办中海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

——习近平2022年12月9日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11月21日

中方高度重视基础科学发展,愿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进一步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以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为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习近平2022年11月21日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的贺信

11月21日

近年来,中国积极开展空间探索活动,“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空间站巡天,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致力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2022年11月21日致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的贺信

11月17日

我们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实现亚太经济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2022年1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11月9日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习近平2022年11月9日致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

10月16日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16日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16日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16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16日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16日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16日

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月2日

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习近平2022年10月2日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

9月30日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要着眼长远战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目标,选择正确技术路线,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

——习近平2022年9月30日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时的讲话

9月30日

在你们努力下,大飞机项目取得了可喜成就。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合力攻关。要把安全可靠性放在第一位,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大飞机事业一定要办好!

——习近平2022年9月30日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时的讲话

9月30日

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2022年9月30日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时的讲话

9月6日

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习近平2022年9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6日至17日

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要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我国发展既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又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

——习近平2022年8月16日至17日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

7月28日

要加强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知识学习,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以科技素养提升促进能力素质升级。

——习近平2022年7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月30日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香港科技工作者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大家继续弘扬爱国爱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习近平2022年6月30日在香港科学园考察时的讲话

6月30日

大家再接再厉,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创造更多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2022年6月30日在香港科学园考察时的讲话

6月30日

近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发挥自身优势,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创科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行政区政府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把支持创新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习近平2022年6月30日在香港科学园考察时的讲话

6月28日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轻,充满活力,我感到很高兴。党中央十分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6月28日

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6月28日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6月28日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讲话

6月24日

我们要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弥合数字鸿沟,加快低碳转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习近平2022年6月24日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

6月23日

我们要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让科技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今年,我们加快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厦门创新基地建设,举办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制造发展论坛、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达成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网络、航天合作机制,为五国加强产业政策对接开辟了新航路。我们着眼数字时代人才需要,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女性创新大赛,为加强创新创业合作打造人才库。

——习近平2022年6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的讲话

6月23日

我们要坚持开拓创新,激发合作潜能和活力。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企图通过搞科技垄断、封锁、壁垒,干扰别国创新发展,维护自身霸权地位,注定行不通。

——习近平2022年6月23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上的讲话

6月22日

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为目标,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习近平2022年6月2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6月17日

坚持创新驱动。要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完善创新规则和制度环境,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共享创新成果。

——习近平2022年6月17日在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

6月8日

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习近平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6月8日

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习近平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时的讲话

5月18日

要挖掘创新增长潜力,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充分参与、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规则,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要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习近平2022年5月18日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的致辞

5月2日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习近平2022年5月2日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

4月19日

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树立勇担使命、潜心研究、创造价值的激励导向,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习近平2022年4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9日

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

——习近平2022年4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9日

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2022年4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0日至13日

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习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4月10日至13日

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习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4月10日至13日

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习近平2022年4月10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4月12日

按照既定部署,今年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要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2022年4月12日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的讲话

4月12日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现代化航天发射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习近平2022年4月12日在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的讲话

3月6日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22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2月28日

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习近平2022年2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1月25日

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合作,让六国人民享受高技术带来的便利。

——习近平2022年1月25日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

1月24日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24日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24日

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25日

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合作,让六国人民享受高技术带来的便利。

——习近平2022年1月25日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

1月24日

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24日

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24日

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习近平2022年1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4日

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肩负着我国冰雪运动科技研发的重要使命。希望你们担当使命、勇攀高峰,为加快发展我国冰雪运动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2年1月4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

1月4日

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要综合多学科、跨学科的力量,统筹推进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为我国竞技体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2022年1月4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

1月4日

冰上项目设施对制冰技术要求很高。国家速滑馆不仅硬件世界一流,制冰技术也世界领先,实现了低碳化、零排放。要发挥好这一项目的技术集成示范效应,加大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习近平2022年1月4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

12月17日

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要坚持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制机制,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

——习近平2021年12月1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5日

新形势下,双方要共享发展机遇,做大合作蛋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前沿科技产业合作。

——习近平2021年12月15日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时的讲话

12月11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密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促进共性科学技术破解,深化重点科学项目协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发展,更好造福人类。

——习近平2021年12月11日致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贺信

11月26日

​一年多来,中俄两国共同携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创造性实施千余项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两国在疫情防控、航空航天、核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取得一批丰硕合作成果,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成功启动,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实践证明,中俄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习近平2021年11月26日致中俄科技创新年闭幕式的贺信

11月24日

要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好发挥科技资源和制度创新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

——习近平2021年11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4日

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早见成效,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习近平2021年11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2日

要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11月22日

要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探讨建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

——习近平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11月22日

中方将启动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倡议开展数字治理对话,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习近平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11月19日

要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习近平2021年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11月11日

我们要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使创新成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要加强亚太成员科技创新协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工商界处于科技创新前沿,要努力成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习近平2021年11月1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11月11日

积极推进创新。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经常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亚太地区具有独特智力资源和深厚创新传统,孕育了许多新技术、新产业、新机制,一直是全球创新发展领头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方兴未艾,为促进经济增长,应对重大疫病、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挑战提供了保障。​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11月1日

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相协同的新路径。

——习近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致辞

10月30日

数字经济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二十国集团要共担数字时代的责任,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数字鸿沟”。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10月20日至21日

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习近平在山东东营考察时的讲话

10月20日至21日

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近平在山东东营考察时的讲话

10月18日

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8日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8日

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8日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8日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4日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能。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习近平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9月29日

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加强生物实验室管理,严格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要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生物制药等领域产业化应用。要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27日至28日

​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要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月27日至28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30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在主要科技领域有一批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有一批开拓者;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

——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月27日至28日

​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

——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月26日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起手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习近平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

9月24日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的视频致贺

9月24日

​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人类生产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的视频致贺

9月24日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的视频致贺

9月15日

要适应航天发射密度加大、要求提高的实际,优化组织模式,创新测控技术和手段,确保测控精准可靠、圆满成功。要统筹实施国家太空系统运行管理,提高管理和使用效益。

——习近平在视察驻陕西部队某基地时的讲话

9月13日至14日

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

9月6日

设立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是我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支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2030年议程为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当前,世界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科技创新和大数据应用将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克服困难、在全球范围内落实2030年议程。

——习近平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的贺信

9月6日

航空科技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领域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航空科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全球航空科技合作十分必要、大有前途。希望本届大会为促进全球航空科技合作发挥积极作用,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习近平致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的贺信

9月2日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我长期关心菌草技术国际合作,2001年中国首个援外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建成落地,至今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发展目标,为促进当地发展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发展中国家普遍欢迎。

——习近平致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的贺信

8月23日至24日

要加强林业科研,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的讲话

8月23日

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习近平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

7月30日

要加强创新突破,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能,确保高质量发展。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月21日至23日

规划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西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项重大举措,雅林段的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更加复杂,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作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持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

——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的讲话

7月16日

把握科技创新机遇。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数字经济是开放和紧密相连的整体,合作共赢是唯一正道,封闭排他、对立分裂只会走进死胡同。我们要全面平衡落实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技术传播和运用,努力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中方已经完成数字技术抗疫、智慧城市等多项合作倡议,还将举办数字能力建设研讨会,推进数字技术助力旅游复苏等合作倡议,为亚太数字经济合作作出更多贡献。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6月28日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你们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统筹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后续各项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

6月7日

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6月7日

要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5月28日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为了保证科研人员的时间,1961年中央就曾提出“保证科技人员每周有5天时间搞科研工作”。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要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政策。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要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要研究真问题,形成真榜、实榜。要真研究问题,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在项目评价上,要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评价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非共识科技项目的评价机制。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以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建设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作出贡献。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国家实验室要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适应我国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使命任务,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并同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是科学原理和产业发展、工程研制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带动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要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优化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投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要加快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创,推进对宇宙演化、意识本质、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的探索和发现,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基础研究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完全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乘势而上,大展宏图。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很多是长期存在的难点,需要继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宏观世界大至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微观世界小至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深海、深地探测为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拓展新的视野。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对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入精准调控阶段,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生命伦理的挑战。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国防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国防科技有力支撑重大武器装备研制发展,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东风-17弹道导弹研制成功,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走在前列。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民生科技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运用科技手段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为贫困地区培育科技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科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界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疫情提供了科技和决策支撑。成功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完成病毒基因组测序,开发一批临床救治药物、检测设备和试剂,研发应用多款疫苗,科技在控制传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药物研发、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C919大飞机准备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最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港珠澳大桥开通营运。智能制造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走在全球前列,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消费级无人机占据一半以上的全球市场。甲醇制烯烃技术持续创新带动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快速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天鲲号”首次试航成功。“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加强,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成功组织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怀柔一号”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成功发射,“慧眼号”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雪龙2”号首航南极,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验收。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我们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21日

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5月19日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核能科技合作内涵。要以核环保、核医疗、核燃料、先进核电技术为重要抓手,深化核能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等合作,推进核能产业和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全球核能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习近平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时的讲话

5月15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的贺电

5月12日至13日

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习近平在河南南阳考察时的讲话

4月30日

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月29日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的贺电

4月25日至27日

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4月25日至27日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4月20日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4月19日

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3月22日至25日

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3月9日

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要紧跟科技强国建设进程,优化国防科技创新布局和环境条件,用好用足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大幅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2月22日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的讲话

2月22日

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的讲话

2月9日

​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中方倡议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将出版发布《2020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记分卡》。我们要抓住新业态,拓展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健康产业等领域合作。中方将推动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公众健康产业联盟。

——习近平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2月3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2月3日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习近平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1月25日

中国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互惠共享。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1月11日

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因此,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条重大举措就是科技创新,第二条就是突破产业瓶颈。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12月28日至29日

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7日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对你们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

11月28日

“奋斗者”号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希望你们继续弘扬科学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

11月27日

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数字经济合作。今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中方愿同东盟各国携手合作,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互补优势,聚焦合作共赢,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11月23日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开创数字合作新局面,打造网络安全新格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的贺信

11月21日

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我们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深化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我们要为数字经济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科技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0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希望与会代表围绕“智联万物、融创未来”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增进合作,更好赋能实体、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习近平致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11月19日

我们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科技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贡献更加凸显。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就。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将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

11月14日

要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

——习近平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1月12日

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1月10日

科学技术应该造福全人类。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挑战。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贡献。博鳌亚洲论坛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举办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大会围绕“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集思广益,增进共识,促进合作,使科技创新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开幕的贺信

10月30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科学家协力寻求抗疫之道,在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跨国合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开展新冠肺炎药物、疫苗、检测领域的研究合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愿同全球顶尖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加深重点战略科学项目协作。希望各位科学家积极交流思想、推进合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

——习近平向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作视频致辞

10月16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动态,做好重大科技任务布局规划,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采取得力措施保证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发挥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服务保障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抢占科技发展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持。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要提高量子科技理论研究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积极吸纳企业参与量子科技发展,引导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量子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要加强量子科技领域国际合作,提升量子科技领域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要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重大发明创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要加快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一批量子科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建立适应量子科技发展的专门培养计划,打造体系化、高层次量子科技人才培养平台。要围绕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加强相关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发现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青年才俊和顶尖人才。要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给他们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勇挑重担。要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科研人员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要加快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量子科技发展取决于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颠覆性技术的形成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统筹量子科技领域人才、基地、项目,实现全要素一体化配置,加快推进量子科技重大项目实施。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在量子科技领域再取得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要加快营造推进量子科技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形成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要保证对量子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同时带动地方、企业、社会加大投入力度。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对量子科技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和组织机制。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要加强战略研判,坚持创新自信,敢啃硬骨头,在组织实施长周期重大项目中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形成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体系化能力。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要系统总结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深入分析研判量子科技发展大势,找准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统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工程技术研发,培育量子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量子力学是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产生冲击、进行重构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科技上奋起直追,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存在不少短板,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信心、埋头苦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我国科技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6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14日

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0月14日

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0月14日

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0月12日至13日

自主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你们聚焦国内短板产品,在自主研发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和发展能力。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9月22日

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22日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要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研究设施,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6日至18日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9月16日至18日

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9月11日

马克思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相信,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原创一般来自假设和猜想,是一个不断观察、思考、假设、实验、求证、归纳的复杂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归纳。假设和猜想的创新性至关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选不准,即使花费很大精力,也很难做出成果。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要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我们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一方面,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夯实国际合作基础。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当前形势下,要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开展药物、疫苗、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合作。要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要逐步放开在我国境内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外籍科学家在我国科技学术组织任职,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转变政府职能是科技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很多产业链供应链都需要科技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这种解决方案的只能是奋战在一线的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政府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要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把更多精力从分钱、分物、定项目转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要整合财政科研投入体制,改变部门分割、小而散的状态。对大家提出的加强科技力量统筹问题,我们将通盘研究考虑。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本科生培养,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要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久久为功,持续不断坚持下去。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首先是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对开展基础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两弹一星”成功,有赖于一批领军人才,也有赖于我国强有力的组织系统。我们有大批科学家、院士,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要有一批帅才型科学家,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战略力量。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工业方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带来不少问题。社会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提升,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发展滞后问题日益凸显。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要抓紧推进;对属于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技术,要提前部署。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四是加快科技创新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8日

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科研攻关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9月8日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9月4日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

8月26日

中俄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要顺应时代大潮、把握发展大势,推动两国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致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的贺信

8月26日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中俄两国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如期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充分体现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相信中俄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成功实践,必将转化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致中俄科技创新年开幕的贺信

8月24日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8月18日至21日

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8月18日至21日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8月18日至21日

疫情发生以来,马钢克服困难,率先复工复产,上半年产量和营收同比实现“双升”。要抓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8月20日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省一市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8月20日

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7月30日

要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不断提高我军建设科技含量。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月28日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携手前行、共克时艰。中方愿继续同各方加强科研交流合作,合力突破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的贺信

7月28日

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计划实施以来,中方始终恪守国际承诺,中国企业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与国际同行齐心协力,为计划的顺利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十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

——习近平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的贺信

7月22日至24日

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7月22日至24日

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当今世界制造业竞争激烈,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7月22日至24日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7月21日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6月8日

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的讲话

6月2日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经费投入,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当前,我们一定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力争率先研发成功新冠肺炎疫苗,争取战略主动。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6月2日

发挥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我一直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次疫情初期,我国研究机构通力合作,开展病因学调查和病原鉴定等,用8天时间在世界上首先判明“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用16天时间完成诊断试剂盒的优化,具备了较大规模筛查疑似病例的能力;并且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6月2日

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9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

5月26日

要发挥我军医学科研优势,加快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研发,拿出更多硬核产品。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5月23日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的讲话

5月18日

我们要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尽快遏制疫情在全球蔓延态势,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要加强信息分享,交流有益经验和做法,开展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国际合作,并继续支持各国科学家们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5月11日至12日

要更加及时有效解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扩大内需各项政策举措抓实,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落实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持续在国企国资、财税金融、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扩大内需、城乡融合等重点改革领域攻坚克难,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5月11日至12日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的讲话

5月8日

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0日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形成了不少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值得认真总结。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统筹作用,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0日

科技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科学研究要从中凝练重大科学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要更加重视遗传学、基因学、病毒学、流行病学、免疫学等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加快相关药物疫苗的研发和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要重视顶层设计,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做强优势领域,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补上冷门短板,把我国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壮大起来,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0日

调整优化科技投入和产出结构。这次疫情防控对我国科技界是一次真刀真枪的检验。科技战线既显了身手,也露了短板。要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研发道路。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0日

现在,全国都在复工复产,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全面加大科技创新和进口替代力度,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是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二是要补齐短板,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4月1日

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3月2日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统一领导、协同推进科研攻关,拿出更多成果,不辜负党中央重托,不辜负人民期盼。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要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这些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要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平时科研积累和技术储备是基础性工作,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平时准备好应急行动指南,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正如专家所言,这次疫情病毒很狡猾,溯源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同时,新技术发展为病毒溯源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体的结合特征,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研究,对整个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必须全力弄清楚。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疫苗作为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快推进已有的多种技术路线疫苗研发,同时密切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加强合作,争取早日推动疫苗的临床试验和上市使用。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3月1日,全国仍有7300多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每天病亡人数还不少,主要是在湖北和武汉。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科研攻关要把危重症患者救治当作头等大事,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要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同时根据一线救治需要再筛选一批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尽最大可能阻止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切实提高治愈率。要采取恢复期血浆、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治疗方式,提升重症、危重症救治水平,尽量降低病亡率。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当前,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宿主、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担责任、尽锐出战,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来,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研发部署,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科研水平、技术能力、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技、卫健等12个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向全球共享;适应疫情防控紧迫需求,面向全国揭榜,分阶段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采取老药新用、研发新的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等方式,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推荐到临床一线救治;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通过对病毒生存环境、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专家学者及时发声、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坚定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3月2日

前不久,党中央召开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我作了讲话。我还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防控重点工作。在这些场合,我都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2月25日

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习近平2020年2月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2月23日

加快科技研发攻关。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比较初步。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为复工复产复课等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控指南。要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的积极性,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推广有效的临床应用经验,力争早日取得突破。要加强病例分析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有效诊疗方案。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2月3日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我在2016年就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搞揭榜挂帅,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对抗击疫情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要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在保证科学性基础上加快进度。对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等,除有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外,在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条件下,要向我国科技界开放共享,组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毒学等方面的专家,研究病毒传播力、毒性等关键特性,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要鼓励专家学者增强担当精神、职业责任,在科学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11月29日

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1月22日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中美等国都是创新大国,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的讲话

11月5日

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了更好运用知识的创造以造福人类,我们应该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搞知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

——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1月2日至3日

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11月1日

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书写了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中国科学院几代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习近平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的贺信

10月29日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前沿领域发展,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平台,推动中外科学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与会代表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个主题,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为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习近平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19)所致的贺信

10月26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开展科技人文交流,推动青年创新合作,是各国共同愿望。希望与会嘉宾围绕“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主题,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筑牢友谊基石,扎紧合作纽带,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向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所致的贺信

10月24日

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4日

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要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4日

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为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提供动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各行业供需有效对接提供服务,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4日

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要推动协同攻关,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为区块链应用发展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支撑。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要加快产业发展,发挥好市场优势,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4日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我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4日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1日

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和应用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标准领域国际合作。

中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国际标准,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愿同各国一道,不断完善国际标准体系和治理结构,更好发挥标准在国际贸易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习近平向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所致的贺信

10月21日

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2019年10月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

10月20日

今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向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所致的贺信

10月18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各国经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促进全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习近平向2019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所致的贺信

10月17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举办中关村论坛,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嘉宾深入研讨、充分交流,增进共识、促进合作,使科技创新更好服务于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动世界科技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向2019中关村论坛所致的贺信

10月16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科技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深入协同发展,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关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中国一贯秉持开放合作,坚持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本国发展战略和国情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希望论坛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所致的贺信

10月15日

海洋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举办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旨在为世界沿海国家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平台。希望大家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则,深化交流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习近平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

10月11日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希望与会代表深化交流合作,探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之道,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所致的贺信

9月25日

既要高质量建设大兴国际机场,更要高水平运营大兴国际机场。要把大兴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中国开放包容和平合作的博大胸怀。

——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的讲话

9月25日

建设内外部联通的综合交通体系,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的关键。要树立先进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运营智能化、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的讲话

9月25日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习近平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的讲话

9月20日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中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制造业新技术蓬勃发展,为促进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享共赢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向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所致的贺信

9月18日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9月16日至18日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9月16日至18日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9月16日

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要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要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2019年9月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的重要指示

9月5日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

8月26日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中国高度重视智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创智能时代,共享智能成果。

——习近平向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所致的贺信

7月2日

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各位嘉宾深入交流、凝聚共识,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合作,让创新科技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所致的贺信

7月2日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习近平向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所致的贺信

6月28日

我们要抓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营造有利市场环境,尊重、保护、鼓励创新。我们要提倡国际创新合作,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让创新成果得以广泛应用,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的讲话

6月14日

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合作增长点。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

6月7日

要加强科技创新对能源合作的促进和引领,推动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深化能源研发合作,加强经验共享、能力建设、智库交流合作,互学互鉴。

——习近平出席中俄能源商务论坛时的讲话

5月26日

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愿同各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共同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主题,共商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合作大计,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习近平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所致的贺信

5月26日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

——习近平向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所致的贺信

5月21日

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习近平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1日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习近平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0日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5月16日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

5月16日

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致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的贺信

4月26日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月10日

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技术企业成长建立加速机制。

——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月20日

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这次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弘扬科学精神,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习近平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1月25日

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21日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

——习近平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

1月18日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习近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2月18日

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1月30日

坚持创新引领,挖掘经济增长动力。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我们既要鼓励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重视教育和就业培训。我们既要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发掘创新潜力,也要敞开大门,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让创新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为更好引领和适应技术创新,建议二十国集团将“新技术应用及其影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深入研究,认真探索合作思路和举措。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9日

希望二十国集团继续引领创新增长、长效治理的发展路径。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各国需要继续通过创新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数字经济、新工业革命深入发展,也要关注创新给社会就业带来的风险挑战,增强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的能力。

——习近平:《开创中阿关系新时代》,刊载于阿根廷《号角报》,《人民日报》

11月18日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增长新动能。数字经济是亚太乃至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创新发展时代潮流,全面平衡落实《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释放数字经济增长潜能。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增强数字经济可及性,消弭数字鸿沟,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让亚太地区人民搭上数字经济发展快车。

中国正在大力建设“数字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收获一批创新成果。分享经济、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生活。中国愿同亚太各方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培育更多利益契合点和经济增长点,为亚太经济注入强大新动能。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

11月17日

坚持创新导向,开辟增长源泉。当前,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不断突破,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迭代周期不断缩短。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这些曾经的科学幻想,如今已经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未来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我们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更好应对各自和共同的发展挑战。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公平和效率、资本和劳动、技术和就业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处理不当将导致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引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11月7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国利益更加紧密相连。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习近平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11月6日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尊重创新人才,释放创新活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集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11月5日

​各国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世界经济刚刚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回升态势尚不稳固,迫切需要各国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造福人类是科技创新最强大的动力。在休戚与共的地球村,共享创新成果,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各国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0月31日

当前,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政策应对和法治建设也相对滞后,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前瞻预防和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保密领域影响的研究和评估,完善人、技、物、管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安全监测预警机制。要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31日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其他技术进步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和应用的广泛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和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准则等问题。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曾表示,强大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糟糕的事情。我们要未雨绸缪,加强战略研判,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31日

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难点,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智能服务体系。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生态领域人工智能运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31日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我们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要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31日

​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我们必须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这个重要领域的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在短板上抓紧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强化科技应用开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巨大市场应用规模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和服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31日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31日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22日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考察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时的讲话

9月17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科技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是让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途径。

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分享增强人民科学素质的经验做法,以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希望各位嘉宾在本次大会期间就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积极交流互鉴,为增强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成果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习近平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贺信

9月17日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

中国正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中国愿意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应用市场等方面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希望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

——习近平致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贺信

8月23日

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中国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国愿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同各国携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本次会议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与会代表深化交流合作,智汇八方、博采众长,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4日

7月25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人类曾经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数次飞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同时也伴生着蜕变的阵痛。今天,世界再次来到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除旧布新必然导致产业变革,这个过程是艰难痛苦的。成功跨越蜕变,各国将得到发展新生机、新活力,给人民带来更好生活、更多福祉。

在新科技带来的新机遇面前,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发展权利。潮流来了,跟不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我们能够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要抢抓机遇,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要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消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要树立全球视野,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让科技进步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同时,我们要妥善化解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在培育新产业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

7月25日

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积聚力量,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

7月24日

中南、中非科技合作面临新的重要机遇。我们要积极搭建联合创新新的平台,深化交流合作,加强青年科学家交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同世界各国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中南科技创新合作跟上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努力步入世界科技发展前列。希望中国和南非科技界、产业界的各位代表,不断弘扬中南传统友好,积极开拓创新、密切协作,为中南科技创新合作走出一条共赢发展之路。

——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比勒陀利亚一道出席中南科学家高级别对话会开幕式时的致辞

7月13日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强化成果导向,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要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完善国家科技资源库,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要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选好用好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加大高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7月10日

要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中方愿参与阿拉伯国家有关港口和未来阿拉伯铁路网建设,支持阿方构建连接中亚和东非、沟通印度洋和地中海的黄金枢纽物流网。我们要携手打造蓝色经济通道,共建海洋合作中心,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要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发展航天合作,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

要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我们要继续推进“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要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加强和平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合作,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打造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

——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6月21日

随着创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更加稳健。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会见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外方代表时的讲话

6月14日

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习近平在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6月14日

​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习近平视察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时的讲话

6月13日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我看你们有这个信心,希望你们迎难而上、再接再厉。

——习近平视察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时的讲话

6月13日

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视察万华烟台工业园时的讲话

6月12日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

——习近平视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时的讲话

6月2日

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重视香港院士来信反映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习近平就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来信作出的指示

5月28日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科技大师荟萃之地。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结带领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同全国科技力量一道,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方向,大力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2014年6月9日,我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围绕这些重点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当好后勤部长。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保证他们的待遇和礼遇,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希望退下来的院士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学为人师、在弘扬科学精神上身体力行,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科技进步贡献智慧。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我们着力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长。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5月26日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把握好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机遇,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处理好数据安全、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交流互鉴、深化沟通合作。

中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我们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助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希望各位代表和嘉宾围绕“数化万物·智在融合”的博览会主题,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共创智慧生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致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

5月16日

军事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把军事科研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要加快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巩固和加强优势领域,加大新兴领域创新力度,加强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孵化孕育。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尽早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

——习近平视察军事科学院时的讲话

5月2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

4月28日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习近平在听取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4月26日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其中,实现动力变革、加快动力转换是重要一环。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辩证关系,既要紧盯经济发展新阶段、科技发展新前沿,毫不动摇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又要坚定不移把破除旧动能作为增添发展新动能、厚植整体实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26日

装备制造业的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

——习近平在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考察时的讲话

4月26日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过去在外部封锁下,我们自力更生,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创造了“两弹一星”,这是因为我们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下一步,科技攻关也要这样做,要摒弃幻想、靠自己。

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国家需要你们在这方面加快步伐。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的讲话

4月24日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创造出来的,看了以后非常振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13亿多中国人民要齐心合力、砥砺奋斗,共圆中国梦!

——习近平在三峡坝区察看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时的讲话

4月22日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福建在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习近平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

4月20日至21日

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要抓住当前信息技术变革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刻理解生产力和战斗力、市场和战场的内在关系,把握网信军民融合的工作机理和规律,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月20日至21日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月20日至21日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月13日

海南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国家支持海南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的讲话

4月10日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月12日

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推动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

——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7日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月30日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0日

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月3日

要加强数字化部队作战研究,创新作战概念和战法,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要强化体系建设,统筹加强各种力量、各个系统、各类要素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和作战数据建设,确保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有机融入全军联合作战体系。要强化改革创新,优化编成结构,加强科技运用,增强官兵科技素养,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民军队实践探索。

——习近平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的讲话

12月31日

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

12月18日

从投入产出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

12月18日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多点突破。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

12月18日

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创新驱动力越来越大,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第1...

12月12日

中国农学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学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积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普及应用,积极促进农业科技人才成长,成为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中国农学会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向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在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致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

12月8日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1月11日

​创新是撬动发展的第一杠杆。当前,新兴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创新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市场和技术和谐共振,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

10月18日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9月3日

放眼世界,我们看到世界经济重新恢复增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突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改革创新潮流奔腾向前。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好。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8月1日

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加强前瞻谋划设计,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

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月14日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5月14日

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我们要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成就未来一代的青春梦想。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5月14日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

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5月14日

​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3月12日

​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军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使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2日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发挥国防科技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布局。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2日

​推动科技兴军必须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党中央已经对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出战略决策,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为推动科技兴军提供了重要指导。我军要结合贯彻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找准目标、路径、重点和突破口,坚持实战牵引、体系论证,运用先进理念、方法、手段,发挥专家智库体系作用,提高战略筹划水平。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2日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科技兴军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条件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2日

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2日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7日

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核心竞争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月18日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
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1月17日

世界经济正处在动能转换的换挡期,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仍然未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中国将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月17日

​我们要创新发展理念,超越财政刺激多一点还是货币宽松多一点的争论,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我们要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我们要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既应对好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挑战,也化解掉信息化、自动化等给就业带来的冲击,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注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各国人民重拾信心和希望。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月17日

世界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以往历次工业革命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而非线性速度展开。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瓶颈。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月17日

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2月28日

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给北京市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学生的回信

12月20日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我们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决定我国发展未来的重大战略。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科技取得的创新成果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激励。

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美篇章,实现了我们先人们的飞天梦。这次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是我们在实现航天梦的长征路上竖立的又一座里程碑,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广大航天人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习近平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12月7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月17日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贺电

10月9日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

——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9日

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9日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完善网络治理体系。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9日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0月9日

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25日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发扬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扬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作风,高水平管理和运行好这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致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的贺信

9月4日

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

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二十国集团应该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今年,我们已经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我们还将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提高能效、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方式,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

9月3日

中方把创新增长方式设定为杭州峰会重点议题,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目的就是要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9月3日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9月3日

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9月3日

我们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我们将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我们将力争在重大项目、重点方向率先突破,积极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我们将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9月3日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8月28日

党中央作出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的决策,是从富国强军战略高度出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航空工业体制改革采取的重大举措。希望你们牢记使命、牢记责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对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作出的指示

8月17日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6月3日

新形势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的讲话

5月30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

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30日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月17日

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26日

过去中国人口多、人手多,现在正转变成人才多。建设制造业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是基础。我们对中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充满自信。

——习近平在考察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时的讲话

4月26日

这些科研成果,表明你们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动作快、力度大、成绩明显。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创新居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

我国的经济体量到了现在这个块头,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国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开放战略,但必须在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

——习近平在考察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时的讲话

4月26日

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内国际创新制高点。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甘于“十年磨一剑”,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26日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静下心来刻苦学习,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大家要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习近平在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的讲话

4月26日

​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的讲话

4月24日

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习近平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作出的指示

4月19日

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花样翻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第一线,处在掌握民众需要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空间很大,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脚踏实地去干。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包括一批技术方面的成就。目前,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我们占了4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我去看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来自全球的250多家企业展出的10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中,我们也占了不少,这令人高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4月19日

​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兴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3月13日

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忱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3日

我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要抓紧搞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3日

​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指导。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开阔视野又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既开动脑筋又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为强军兴军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3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各级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创新、支持创新、引导创新,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13日

要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斗力标准,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3月5日

创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创新。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升上海实体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月4日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着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

——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时的讲话

2月3日

我国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这个新兴产业大有可为,我对你们寄予厚望。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

——习近平视察南昌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时的讲话

1月21日

双方要加强高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动力,可以依托已经成立的技术转移、培训中心等,加快高铁、核能、航天、新能源、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落地进程,提高中阿务实合作含金量。
中方将实施创新合作行动,愿同阿方探索“石油、贷款、工程”一揽子合作模式,延伸传统油气合作链条,合作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启动中阿科技伙伴计划,在现代农业、信息通信、人口健康等领域共建10个联合实验室;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
中国装备性价比高,加上技术转让、人才培训、强有力融资支持,可以帮助中东国家花较少的钱建立起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玻璃、汽车制造、电厂等急需产业,填补产业空白,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1月18日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这些科技创新带来了科技的飞跃,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1月18日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1月18日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5年12月版

在机构改革中组成的正定县新领导班子,虽然知识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科技知识、管理经验仍感到不足。发挥专家的智慧,正是弥补这个不足的好办法。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县委和县政府先后聘请省内外55名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顾问团,有计划地邀请他们来县讲学,作学术报告,考察,提供科研成果、科技情报、市场信息,介绍推荐人才,为正定经济起飞献计出力。

——习近平:《正定翻身记》(1984年6月17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1...

2015年12月版

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中小学教育,培养不出文化科技后备军,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骨干力量就将无以为继,对各业工作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习近平:《政治上要敏锐 工作上要创新》(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5年12月版

一年生产,三年科技,十年教育。一个县没有智力投资,没有自己的科技队伍,是无法搞现代化建设的。

——习近平:《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1984年3月2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

2015年12月版

我们的工作还有困难,有阻力,有缺陷,不可能尽遂人意。特别是在农村,文化落后、科技落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陈旧的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束缚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要改变这一切,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习近平:《建设现代化大农业要靠专门人才》(1983年12月18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

2015年12月版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好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而要使车轮运转自如,稳步前进,就需要靠人去驾驶,要靠人的聪明才智,要靠有较多知识、较高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人才对发展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1983年4月25日),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

12月31日

这一年,北京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说明,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

12月25日

新形势下办好解放军报,必须坚持创新为要。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军事媒体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的讲话

12月18日

要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支持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成长。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实施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健康、教育、养老、旅游等服务业。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8日

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8日

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应用,加大对新动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创新环境。

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8日

走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最终要靠科技进步。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联网+、分享经济等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着巨大商机。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6日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要充分发挥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创业探索。鼓励企业更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在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的讲话

12月16日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2月16日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支持,共同推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为各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2月16日

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1月30日

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获取资金技术支持、提高应对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前提。此外,还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
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1月24日至26日

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习近平在召开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4日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

——习近平:《致二〇一五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人民日报》

11月18日

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11月15日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服务业比重超过50%,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

未来5年,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所有这些,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为世界经济释放出巨大需求,成为新的增长源。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11月15日

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无论是在国内同中国企业家交流,还是访问不同国家,我都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11月15日

中国古代先贤说:“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究其根本,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11月2日

希望大家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扎实做好首飞前的准备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能力、使自己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再作新贡献。

——习近平就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作出指示

10月29日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选自《求是》,2016年第1期

10月26日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10月26日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这既有利于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更有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〇一四年八月,我们确定要抓紧实施已有的十六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以二〇三〇年为时间节点,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有所突破。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健康保障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部署的项目和新部署的项目要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攀登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选自《十八大以来...

10月21日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中深入总结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中国要紧跟新的科技革命潮流,努力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7月17日

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习近平在考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的讲话

7月17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

——习近平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7月17日

要把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习近平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7月17日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必须抓好创新、质量、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习近平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6月16日至18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

6月16日至18日

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必须在信息化方面多动脑筋、多用实招。我国大数据采集和应用刚刚起步,要加强研究、加大投入,力争走在世界前列。

——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

5月25日至27日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的讲话

5月27日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7日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7日

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5月26日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习近平察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和研发中心时的讲话

4月28日

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空间,引导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4月28日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3月5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月5日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引进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上海人才基础是好的,但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要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分配激励,让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价值,实现财富和事业双丰收。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月5日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问题突出,一个重要症结是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比较严重,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要注重突破制约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推进协同创新,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月5日

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新世纪新时期,一些科技成果转换速度非常快,一些新产业爆发释放出巨大能量,使我们意识到必须推动要素集合,推动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月28日

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习近平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讲话

2月15日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习近平在考察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的讲话

1月15日

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1月12日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12月14日

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

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要增强出口竞争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

12月9日

创新要实,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不是发表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上,我集中讲了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考虑。大家要增强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从实际出发,确定创新的突破口,努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政策要宽,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真正把市场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发挥出来。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9日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在许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够拉动经济上水平的关键技术人家不给,这就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3日至4日

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比,同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比,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在很多方面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必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比,同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比,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在很多方面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抓紧赶上去!

——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3日至4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装备建设战略指导必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要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增强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要坚持体系建设思想,统筹各军兵种装备发展,统筹各类装备发展,加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在填补体系空白、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推动我军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紧跟世界军事革命特别是军事科技发展方向,超前规划布局,加速发展步伐。要坚持质量至上,把质量问题摆在关系官兵生命、关系战争胜负的高度来认识,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建立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着力构建先进实用的试验鉴定体系,确保装备实战适用性。

——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3日至4日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支掌握先进装备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装备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人的因素、装备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与装备已经高度一体化,重视装备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

我们要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提高技术认知力,加强独创性设计,发展独有的“杀手锏”,确保不被敌实施技术突袭。对看准的,要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入力度,加速赶超步伐。

——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3日至4日

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习近平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月27日

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10月26日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我们将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致二〇一四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人民日报》

9月29日

我们的科技计划在体系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总体绩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计划碎片化和科研项目取向聚焦不够两个问题上。要彻底改变政出多门、九龙治水的格局,坚持按目标成果、绩效考核为导向进行资源分配,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立一个好的体制保障。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科技创新规律,构建新型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体系,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科技布局上既要注重全面布局,也要讲究重点突破、非对称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形成聚焦重点任务配置资源、集成攻关的新体制。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9月9日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8月29日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军事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场军事领域发展变化,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正在推动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罕见。

这场新军事革命,不仅反映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上,也反映在军事理论不断创新上,还反映在军事制度深刻变革上。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8月18日

科学发现是有规律的,要容忍在科学问题上的“异端学说”。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动辄用行政化的“参公管理”约束科学家。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还可能引发学术不端。组织科学家们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计划、基金项目是必要的,但不要用这些东西把科学家捆死了。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用好人才,首先要用好科学家。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研究引领和支撑。要想让科学家多出成果,必须给他们创造条件。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用好人才,重点是科技人员。科学家毕竟是少数,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要紧密结合我国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要面对现实需求,通过形成良好市场环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同时,要抓住一批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核心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人们对生产生活便捷化的要求,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和突破。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生存压力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推动煤炭清洁燃烧、太阳能电池、风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形成了对生物技术进步的巨大需求,促使产业化规模快速扩大。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全面上升,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使机器人在越来越多领域替代人力。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抓紧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加快标准化法、反垄断法、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职务发明条例、天使投资条例等。

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研究在一些省区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授权这些地区在知识产权、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国际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几个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科技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快研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全面分析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垄断和市场分割、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财税金融、人才培养和流动、科研院所改革等方面提出管长远的改革方案。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形成拳头,狠抓落实。要保持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并全面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投入加大了,但不能浪费了、挥霍了,或者以各种形式进入个人腰包了,那就打水漂了。科研资金要进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不要作为部门的一种权威和利益,该集中的就要合理集中起来。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八月八日,我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上作了一个批示,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政策,很多是适应传统发展方式的,有利于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但并不利于企业推进优化升级。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的利益轨道。一个是科技创新的轮子,一个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轮子,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发展上看,主导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能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看我们能不能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长期战略,也是近期工作重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发扬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一件事一件事抓好,努力抓出成效。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就是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关系。我国发展面临双重矛盾,一方面要加快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另一方面加快创新必然引起技术落后企业关停并转,带来相当数量的失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创造了很多新的业态,但劳动力难以适应,造成了大量结构性失业。我们必须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要把握好科技创新和稳定就业的平衡点,既要坚定不移加快创新,也要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特别是教育和社保政策,解决增强劳动人口就业能力和保障基本生活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

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8月18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6月23日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在《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领制高点》上的批...

6月23日

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看到差距,找准问题,对看准的方面超前规划布局,将成熟的思路及时转化为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投入,抢占先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瞄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战略制高点。

——习近平在《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领制高点》上的批...

6月13日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增长点。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技术变革趋势,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变革的重大作用。确定能源技术开发应用的重点,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技术基础、环境容量、经济合理、国际合作可行性等因素,按照“三个一批”的路径,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6月13日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能源技术变革趋势,高度重视能源技术变革的重大作用。确定能源技术开发应用的重点,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技术基础、环境容量、经济合理、国际合作可行性等因素,按照“三个一批”的路径,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6月9日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们在科技队伍上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代科技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个过程。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有的学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光听讲解天文学的书就有100多本。是什么时候呢?学了多长时间呢?早期大概是1670年至1682年间,曾经连续两年零5个月不间断学习西学。时间不谓不早,学的不谓不多,但问题是当时虽然有人对西学感兴趣,也学了不少,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1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通过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实践告诉我们,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问题看到了,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马加鞭改变这个局面。不能说了很多年,最后老是没有根本改变。当然,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当前,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在传统国际发展赛场上,规则别人都制定好了,我们可以加入,但必须按照已经设定的规则来赛,没有更多主动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如果我们没有一招鲜、几招鲜,没有参与或主导新赛场建设的能力,那我们就缺少了机会。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总是留给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们的。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我多次讲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从这个经验看,关键是时机和决断。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

我们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备良好条件。因此,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决策,想好了、想定了就要决断,不然就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甚至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众多主要经济指标名列世界前列。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十亿人左右,而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9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广大院士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防建设和优化国家决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

6月3日

工程科技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承载着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让明天充满希望、让未来更加辉煌。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6月3日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深化工程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创造未来。我们将加强政府间工程科技战略合作,以更开放的胸怀支持工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将加强半官方及民间工程科技合作,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学术组织、企业、城市、科学家个人的交流。我们将加强重大科技工程合作,继续参加或牵头开展对未来发展、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等更有利的国际大科技合作工程。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信息交流,同世界各国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建立大型工程科技数据库、网络系统和虚拟研究中心等,促进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我们将加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把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聚集一流学者的重要平台,联合培养拔尖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6月3日

工程科技的灵魂在于开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工程科技人才交流,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计划等一大批反映当代工程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工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进步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6月3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我们将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将承担负责任大国的使命,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人民,造福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6月3日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粮食不足、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异常、人口膨胀、贫困、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地球上的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面向未来,世界现代化人口将快速增长,如果大家依照现存资源消耗模式生活的话,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切,对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新的使命。

——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6月3日

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温故而知新。回顾人类文明历史,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生活需要,又归于生活之中。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

——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5月23日至24日

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5月23日至24日

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航空梦。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懈怠,要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抓下去,用前进的目标激励自己,用比较的差距鞭策自己,力争早日让我们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是最大的飞机市场,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5月23日至24日

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这件事,等待观望不得,亦步亦趋不行,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快马加鞭予以推进。当然,科学发展是不可能一万年的事情朝夕就办成的。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5月23日至24日

我们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这也源于我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要加大科技惠及民生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同民生紧密结合。要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的三个基本问题,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5月23日至24日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培养集聚人才,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

5月13日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二〇一三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5月9日至10日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许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3月29日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中国决心顺应时代潮流,全面深化改革,抓住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

——习近平:《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人民日报》

3月27日

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使人们在持续的天工开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让科技为人类造福。我们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3月24日

上个世纪,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极大增强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核能发展也伴生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就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

——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2月27日

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月27日

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

——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月26日

要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共同打造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1月6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1月6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你们作出的卓越贡献、立下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12月23日

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20日

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信息化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要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抓紧谋划制定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并明确时间表,大力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经过科学评估后选准突破点,在政策、资源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实现突破,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确保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在中国工程院一份建议上的批示

12月10日

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少数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项目。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要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要加快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月10日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如果在调整中没有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竞争力,长期下去我们的制造业、实体经济也是有风险的。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国防工业也要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开拓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在一般性产业中,发展哪些行业或选择何种技术路线应该由企业决定,政府不要大包大揽,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就不要管。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月24日至28日

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11月12日

​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抓住机遇、赶上时代的极端重要性。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大概是一百年时间,是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当时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失去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我国经济技术进步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大概又是一百年时间,在西方坚船利炮攻击下,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侵略、政府腐败,长期战火连绵、动荡不宁、民不聊生,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国家建设,也根本没有条件赶上时代前进步伐。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1月5日

要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要继续抓好基础研究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增强后劲。要紧贴实战、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同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要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搞好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

——习近平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的讲话

11月5日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关联度日益增强,基础研究显得更为重要。要继续抓好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增强后劲。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的特征日益凸显,靠单打独斗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紧紧依靠团队力量集智攻关。要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搞好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健全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

——习近平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的讲话

11月5日

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我们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夺占先机。要牵住“牛鼻子”,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加强预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习近平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的讲话

11月5日

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固然有经费和装备上的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没有钱国家可以逐步增加投入,没有装备可以抓紧研制,但有了钱和装备、没有人才也不行。当前,部队技术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打仗讲究的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科学技术对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影响日益深刻,没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军事技能,连武器装备也操作不了,更别说能打仗、打胜仗了。

——习近平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的讲话

11月3日至5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

10月23日

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习近平在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的讲话

10月21日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0月21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0月7日

希望各位工商界朋友充分利用亚太经合组织平台,为改善亚太贸易和投资环境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发挥工商界在市场信息、技术孵化、创新驱动等方面的优势,提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建议,就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等建言献策。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10月7日

我们将健全科技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10月7日

在亚太各经济体共同努力下,亚太地区资金、信息、人员流动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产业分工日渐清晰,亚太大市场初具轮廓。正在酝酿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为亚太地区积聚优势。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10月7日

中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新一代劳动者成长为素质更高、视野更广、技能更强的现代化、专业化人才。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这些都将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内在动力。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9月30日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这一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没有强大的科技,“两个翻番”“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难以顺利达成,中国梦这篇大文章难以顺利写下去,我们也难以从大国走向强国。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顶层设计要有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科技部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动员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我国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历次产业革命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有新的科学理论作基础,二是有相应的新生产工具出现,三是形成大量新的投资热点和就业岗位,四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调整并形成新的规模化经济效益,五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新的重要变革。这些要素,目前都在加快积累和成熟中。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有人认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结果是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技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种想法和做法必须纠正。很多科研也许是明天的工作,但今天不开始干,需要时就真的成“远水”了。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这些年来,重引进、轻消化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周期越来越短。今天是先进技术,不久就可能不先进了。如果自主创新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跟着别人后面跑、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我国一方面科技人才总量不少,另一方面又面临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一是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软件”环境改善则相对滞后。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开展各类创新活动。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强化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原始创新水平。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特别是要加强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科技计划、投入、管理分散,创新资源有些碎片化。关于创新体系怎么建,要认真考虑。项目出去了,钱也批出去了,到底怎么样?要评估分析。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事倍功半,成效就会打折扣。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月30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8月28日至31日

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

8月28日至31日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高新区要择优引入企业和项目,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希望高新区抓好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配置组合,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

——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

8月21日

​我们科技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比有差距,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军事上也是如此。

——习近平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

8月21日

总的要看到,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现在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是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支撑点。

——习近平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

8月21日

我正在请有关部门组织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是水资源问题。我国这么大,发展产业、工业化、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对水需求很大,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二是能源安全。现在我国石油有一半以上靠进口,而我国资源特色是煤,如何保护生态,在煤的清洁化等方面要下功夫,科技要攻关。同时,页岩气技术如何突破,还有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三是农业。一要搞大农业,走农业科技化工业化道路,还要考虑碎片化的一家一户的农业,两方面都要考虑。既要搞设施农业,也要考虑个体农户,因地制宜。总之,水资源、能源、农业都要靠科技。

——习近平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

8月21日

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世界眼光搞顶层设计。要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中国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这样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工作重点。

——习近平在听取科技部汇报时的讲话

8月19日

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月19日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月30日

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技取得了一些突破,有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总的看,海洋科技还是一条“短腿”,难以满足海洋事业发展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月26日

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你们为祖国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历史将永远铭记。

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完美收官。这是载人航天战线经历21年艰苦奋战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胜利,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会见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和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

7月21日至23日

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这是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学技术。现在,各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包括国防科技制高点。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认真研究。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希望你们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国防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能够成功?我看,最重要的经验有三条。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二是坚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其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三是坚持人才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些重要经验今天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实际坚持好、运用好。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我们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要为世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必须有一支能打硬仗、打大仗、打胜仗的战略科技力量,必须有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机构。希望你们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发挥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率先建设在国际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一流科研机构。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问题是水平和结构,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人才政策需要完善,教育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7月17日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我们必须树立雄心、奋起直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要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6月24日

​前几天,你们为全国中小学生举行的太空授课很有意义,据我了解有8万所学校6000万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授课活动,对培养他们崇尚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你们身上体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全国人民都是启示和鼓舞。希望你们精心操作、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后续任务!

——习近平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

6月24日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习近平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

6月21日

中国极地考察工作走过了近30个春秋,中国极地考察工作者同各国极地工作者携手合作,取得了许多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成果,丰富了人类对极地的认识。

——习近平南极仲冬节致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并各国南极考察站的慰...

6月21日

几百年来,人类对南极洲的认识经历了从探险时代向科学考察时代的重大转变。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国家科技工作者战风斗雪,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这片神奇大陆上开展大范围、多学科、系统化的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取得了众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科学考察实践证明,南极地区已不再是游离于人类社会文明之外的神秘冰雪世界,南极地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已成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区域。开展海洋和极地考察、探索地球科学奥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习近平南极仲冬节致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并各国南极考察站的慰...

6月18日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坚持以我为主,勇于自主创新,不断强化前沿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对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作出重要批示

6月11日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航天战线的同志们秉持航天报国的理想和追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志们为祖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志们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确保任务取得全面胜利,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的...

6月8日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内需,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习近平同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时的讲话

5月31日

“十二五”规划还提出要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将“中国制造”更多变成“中国创造”。

——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新华社2013年5月31...

5月4日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航天青年科研团队的创新创造精神,结合实际发扬光大。

——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展厅参观空间技...

5月4日

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5月4日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5月4日

​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3月5日

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月4日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同制造业的结合,推进“再工业化”,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如果实现了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社会资源、集合社会力量、推动合作创新,形成人机共融的制造模式,那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将给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方式带来深刻影响。虽然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有不同看法,但恰好说明人们正在探讨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以求抢占先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跟踪、迎头赶上。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广纳人才,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我曾经讲过,要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进,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要放手使用人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完善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完善人才发现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培养宏大的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创新型人才队伍。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已经作出全面部署。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体制改革必须与其他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在创新过程中,既不能妄自菲薄,对自主创新能力没信心,把自主创新成果看轻了,亦步亦趋,不敢超越;也不能妄自尊大,缺少虚心学习的态度,骄傲自满,夜郎自大。创新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谁都不用,束之高阁,那就难以继续前进。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不要一出事就往自主能力上扯,这不是科学的态度。自己的创新成果自己都不相信和使用,怎么会指望别人去相信和使用?所以,要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实行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环节,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来保证。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努力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增强创新自信。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现在,比较正常的技术引进也受到种种限制,过去你弱的时候谁都想卖技术给你,今天你发展了,谁都不愿卖技术给你,因为怕你做大做强。在引进高新技术上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尤其是国防科技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然,我们不能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如果现在仍采用这种思路,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涉及未来的重点科技领域超前部署、大胆探索。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我们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3月4日

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对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

2月2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在甘肃调研考察时的讲话

12月8日至10日

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习近平考察广州战区海军和陆军部队时的讲话

12月7日至11日

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外国看中国的潜力所在,就是看这个。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探索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2月7日至11日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制高点,以提高技术含量、延长产业价值链、增加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尽快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抓这件事情,就抓住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2月7日至11日

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12月15日

创新的实质效果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我们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月15日

高等院校蕴藏着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最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把这一优势进一步发挥好。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突出科普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让科普活动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生产、走进生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抓科普工作放在与抓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支持科协、科研、教育等机构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为实现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习近平2012年9月15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日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古今中外,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始终与历史进步相伴、与社会发展共存,是人类提高自己的重要阶梯,是国家发展兴盛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2012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8月21日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但打开国门搞建设,也打开国门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科学界和工程科学界相继在中国召开了包括国际数学家大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交流盛会。这极大开阔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国际科技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中国和国际科技界的相互交流、借鉴与合作,也为中国科技界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创造了有利条件。

——习近平2012年8月21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

8月21日

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给予我们不少宝贵而深刻的启示。第一,科学技术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第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求同对其他领域发展规律的探索一样,是永无止境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是科学家们不懈探索、长期积累的创造性成果。第三,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持续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第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科学技术是一项既造福社会又依赖社会的事业,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广泛的公众理解和积极的社会参与。第五,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开展广泛务实的国际合作。科学无国界。广袤的宇宙空间,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不懈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蓬勃发展的天文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习近平2012年8月21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

8月21日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充满好奇、为之神往;博大精深的天文科学,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世代代有识之士为之孜孜钻研、不懈探寻。天文学作为一门研究天体和其他宇宙物质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及其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我们看到,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2012年8月21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

2月20日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实施2011年至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此期间,中国将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中国将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爱尔兰在软件开发、信息通信、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产业集群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优先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合作可以成为钟爱经贸合作的重点。两国企业家应该抓住机遇,在拓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合作中增创互利合作新优势。

——习近平2012年2月20日在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上的讲话

2月17日

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是中美塑造各自发展新模式的共同战略取向。希望两国企业敏锐抓住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推动在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和医疗器械、再制造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为深化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我们要鼓励两国企业加强在高铁、公路、港口、桥梁、智能电网、体育和医疗中心、宜居社区等领域的项目建设、融资,以及技术交流等方面合作。

——习近平2012年2月17日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2月17日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鼓励一切在华企业,包括在华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公平竞争、积极创新,在赢得市场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鼓励创新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当前,中国正在着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继续从司法和行政两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建立副总理级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为本国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经营环境。

——习近平2012年2月17日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2月17日

我看到的一个统计资料反映,美国对高技术产品的严格管制导致很多有优势的美国公司丧失了在中国的潜在市场机会:2001年至2011年,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从560亿美元增至4630亿美元,年均增幅23.5%。同一时期自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则由2011年占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16.7%降到2011年的6.3%。如果美国2011年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能够保持2011年的比重,则美国对华出口额可增加近500亿美元。由此可见,放宽对华出口管制对美国有很大好处。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限制中国对美出口,而是要扩大美国对华出口。​

——习近平2012年2月17日在中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2月16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中美农业交流合作,要加强科技合作,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2012年2月16日在出席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的致辞

11月16日

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习近平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

9月18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研究和帮助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科协组织广泛深入普及科学知识、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2011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8日

中国科协和北京市要认真总结茉藜园社区在实施中国科协制定的“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方面的有益经验,加大对社区科普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发挥社区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习近平2011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8日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鲜明、设计新颖、形式活泼。特别是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与举办科学嘉年华活动相结合,深入基层社区,面向千家万户,既是一次生动的水情、水利、水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又是一次落实“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让科普工作走进城市社区、走进居民生活的成功尝试。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根基也在社区。着力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对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分重要。

——习近平2011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8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希望全社会都能满腔热情关心青少年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组织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习近平2011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8日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节水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节水环保科普展,突出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节约,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中国是缺水的国家,这个观念要普及,中国必须通过节水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节水这个问题作为国家战略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实际行动。科普本身就是一个实际行动,让人们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并知道做法的可行途径。

——习近平2011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8日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更加扎实有效做好建设节水型社会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2011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日

明朝末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近代更是陷入了列强欺凌、被动挨打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先进的东西。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训是深刻的。

——习近平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

6月10日

我们也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大在拉美投资兴业力度,拓展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不断提升中拉合作水平。

——习近平2011年6月10日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6月10日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经济体、第四大发明专利国。中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质量需要改善,特别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中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

——习近平2011年6月10日在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6月3日

中国将鼓励外资更多参与中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中国中西部地区。

——习近平2011年6月3日在中意工商晚宴上的讲话

5月27日

科协工作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全力支持科协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关心科协干部成长,保障经费投入。要更加重视发挥科协组织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独特作用,重视发挥科协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支持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要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有效改变一部分骨干科研人员无法集中精力搞科研的状况,使他们心无旁骛地专注研究、多出成果。要大力宣传、持续宣传科技界涌现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崇高境界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2011年5月27日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

5月27日

中国科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协七大以来,科协组织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把加强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作为重要目标,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在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实际行动表明,科协组织不愧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不愧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协组织要继续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履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2011年5月27日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

5月27日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方面奋发有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既要继续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更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国家竞争力。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在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方面奋发有为。科技同文化一样,都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科技创新同文化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带头大力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

——习近平2011年5月27日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

5月27日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努力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要素,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使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惠及人民大众的有效手段,让先进技术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既对科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勇攀高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2011年5月27日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

5月27日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这十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我们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

——习近平2011年5月27日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

3月1日

当前,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比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增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矛盾和问题,正在日益显现出来。又比如,在对外开放中涉及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封锁问题,以及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长远发展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也越来越多。

——习近平201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0月25日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把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向前进。要大力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全军干部战士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上来,凝聚到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上来,凝聚到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上来,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习近平2010年10月2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

10月25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和平而战、为正义而战的志愿军全体将士,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改善了装备、提高了技术水平,催生了我军由单一兵种作战过渡到现代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创造了依靠劣势装备打赢现代战争的一系列新经验、新战术、新战法。同时,还在战争中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促进了我国军事思想和军事科学技术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使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2010年10月2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

9月18日

要以高度负责态度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抓紧研发和推广低碳技术,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努力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践行相关国家承诺。

全球气候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压力尤为突出。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瞄准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紧扣党和国家工作着力点,是科技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体现。全社会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坚决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习近平2010年9月18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7月21日

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

——习近平2010年7月21日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月23日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2010年3月23日在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开幕...

3月23日

中共中央决定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大力度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大强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习近平2010年3月23日在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二次会议开幕...

2月25

我们提出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提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提出要在积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习近平2010年2月25日在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

11月12日

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

——习近平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

11月12日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要把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就是要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

11月12日

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要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习近平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

11月12日

当今世界在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在不断发展,社会实践在不断深入。最近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从两次世界大战到美苏争霸、到两极格局终结、再到多极化加速发展,世界格局在深刻变动;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到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再到互联网的普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今非昔比。

——习近平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

11月12日

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性品格,探求未知的道路上会不断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远大的目光和开拓奋进的勇气,需要掌握和运用人类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科学知识及时总结经验、深刻揭示规律、科学预见未来。

——习近平2009年11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

10月9日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

10月9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

9月22日

要进一步培养干事创业激情,保持锐气、焕发朝气、增添勇气,奋力开拓大庆油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创新发展之路。

——习近平2009年9月22日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

9月22日

大庆的实践启示我们,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突出科技创新这个主题。大庆油田从一开始投入开发,就把开拓进取的满腔热情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始终注重发挥科技的主导作用,突破油田开发的瓶颈制约,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做到科技超前15年储备、超前10年攻关、超前5年配套,从而实现了科技的有序接替和油田的良性开发。大庆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完善制度,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实践充分说明,国有企业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主导因素,才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深化改革这个关键环节,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2009年9月22日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

9月22日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印证了我国科学家自己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创新发展了一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技术,使主力油层采收率高于国外同类型油田。大庆油田的科技进步,对中国石油工业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年的大庆会战,正是抽调国家各部门、全国各省区市和人民解放军的大批力量,集合全国200多个工矿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技术骨干,在输电线网、设备供应、技术研发、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实行全国“一盘棋”、行业大协作,才从根本上奠定了大庆发展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2009年9月22日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

9月19日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全国科普日活动是科协工作的一大品牌,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科协要继续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办好全国科普日活动,大力度开展科普工作,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焕发创新活力,勇于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切实支持科协工作和科技工作,为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保障。

——习近平2009年9月19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9日

中国科技馆新馆具备了一流的馆舍条件,还要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普展示教育功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前来参观学习,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习近平2009年9月19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9日

青少年从小就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掌握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本领。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希望在青少年。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

——习近平2009年9月19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9月19日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2009年9月19日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的讲话

5月13日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

——习近平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

5月13日

领导干部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使自己不断增加对本职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

——习近平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

5月13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政党也是这样。

——习近平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

4月28日

​要注重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坚持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特别是要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引导职工进一步增强爱岗敬业和岗位成才意识,主动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锻造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我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前沿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科技人才,在生产一线必须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2009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

4月28日

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形成,辽阔内地和民族地区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的开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的建设,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兴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国家“一穷二白”面貌的改变,无不凝结着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汗水、创新创造的智慧。

——习近平2009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

2月17日

在推进能源领域战略合作的同时,双方还可以挖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潜力,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农作物种植等合作项目,推动住房、铁路、通信、电力等大型合作项目取得新进展。希望两国企业界发扬创新精神,努力增加人才培训、技术转让等新的合作途径,不断拓宽汽车、家电、手机生产项目和科贸园区建设等新的合作领域,培育双边经贸关系新的增长点,形成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和两国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习近平2009年2月17日在中委企业家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

10月17日

要继续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习近平2008年10月17日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0月17日

工人阶级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索风气、革新创造风气、求真务实风气,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要在创新实践中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培养更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充分施展才华。

——习近平2008年10月17日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9月1日

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又好又快地发展自己,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2008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月1日

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所有这些,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与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相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竞争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2008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6月22日

中国将大力推进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能源发展技术瓶颈,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增强发展后劲。

——习近平2008年6月22日在沙特吉达举行的国际能源会议上的讲...

6月22日

希望两国企业界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高新技术、职业教育、环境治理等新的合作领域,努力发展商会、行业组织、中小企业等新的合作渠道,积极探讨风险创业投资等新的合作模式,形成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和两国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2008年6月22日在中沙经贸研讨会上的讲话

3月1日

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内外协调、坚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习近平2008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2007年第9期

加强对经济、科技、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各领域的涉猎,登高望远,洞察规律。从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丰厚思想底蕴,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战略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协调利益关系能力和务实创新能力。

——习近平:《善学善思 善作善成》,选自《求是》,2007年第9...

3月21日

经济高效,就是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开拓农业的多种功能,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成为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高效产业;产品安全,就是以绿色消费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以绿色安全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资源节约,就是从浙江农业资源短缺的实际出发,注重农业资源的节约使用、循环利用、综合开发,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生产经营模式;环境友好,就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密集,就是使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充分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

——习近平:《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人民日报》20...

2007年5月版

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方面的工作十分繁重,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两项内容,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要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所谓“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

——习近平:《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2006年3月20日),...

2007年5月版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是我们国家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形成并保持下来的一个好做法、好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引领科技潮流的背景下,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更要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契机,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消耗。现代社会早就告别了烟囱林立的“大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成为现代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和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要眼睛向内,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习近平:《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2006年1月2...

2007年5月版

有前途的企业一总是会把视野拓得很宽,把目光放得很远。民营企业应勇于超越自我,努力做转变增长方式的先锋,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更多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生态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和劳资矛盾、资源约束的压力下,民营企业应勇于完善自我,努力做自主创新的主体,加大投入,舍得投入,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习近平:《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2005年11月2...

2007年5月版

要深入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开发生产清洁化、环境无害化、能耗节约化的科学技术,开展这方面的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等。

——习近平:《发展循环经济要出实招》(2005年5月11日),选...

2006年12月版

“走在前列”还必须吸纳各省区市的优长,并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用国际先进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顺应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潮流。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006年12月版

效益增幅下滑问题,实际上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有的是客观造成的,有的是调整中必然出现的,存量在减少,增量还没有补上来。要改变这种状况,从长期看,关键还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宜轻则轻,宜重则重,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我省港口优势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同时,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改变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和以量取胜的经营策略,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习近平2005年4月18日在浙江省委常委会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2007年5月版

我们要抓住科技创新和实施品牌战略两个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企业素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区域特色经济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也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只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并且把最新技术积极运用到制造业中去,与产品的更新换代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宜轻则轻,宜重则重》(2005年3月18日),选自...

2007年5月版

长期以来,我省发达地区走的是一条传统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型为主,这种发展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资源要素的制约和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大,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搞“山海协作工程”,不能简单地推动欠发达地区去复制发达地区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合作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放在推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放在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上,放在资源集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和支持,推动欠发达地区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习近平:《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2004年12月16日),选...

2006年第7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推进浙江全面发展跃上新台阶的同时,“三农”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农村现代产业,需要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要抓住当前科技进步、产业重组、生产要素转移加快的极好机遇,建立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发展农村现代产业,需要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要抓住当前科技进步、产业重组、生产要素转移加快的极好机遇,建立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现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机制,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

——习近平:《发挥“三农”工作优势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选自《...

2006年12月版

我省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在工作指导上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第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自主创新必须立足省情、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坚持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为重点,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第四,坚持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品牌大省建设。对品牌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以及知名品牌的多少、品牌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开放集成,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自主创新的能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集聚、配置和激活创新要素的水平。以开放的思路、市场的办法集聚和配置创新要素,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我省科技工作的一大特点和优势。第六,坚持以人才为本,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劲的创新人才队伍。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习近平2006年3月20日在浙江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选...

2006年12月版

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这使我省许多企业的科技创新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不良循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始终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和我国入世后过渡期的到来,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进一步显现。

——习近平2006年3月20日在浙江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选...

2006年12月版

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转变增长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

——习近平2006年3月20日在浙江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选...

2006年12月版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习近平2006年1月15日在浙江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2006年12月版

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

——习近平2006年1月15日在浙江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2006年12月版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为中心任务,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引进创新人才,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让自主创新成为解决资源要素环境制约的根本途径,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成为推进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省的核心内容,成为抓住战略机遇期、争取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2006年1月10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小组会议上的发言...

2006年12月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从我省的实际看,我们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现有技术的综合集成,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要加快集聚和配置国内外科技资源,在有效集成和消化吸收外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要把创新成果运用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规模企业的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占领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推进增长方式转变,还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习近平2005年11月6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大会...

2006年12月版

同时要积极扩大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千方百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着力提升本土经济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资源保障水平。

——习近平2005年11月6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大会...

2006年12月版

转变增长方式,从长远看还是要促进经济结构由自然资源和投资依赖型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模式转变,特别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强技术、人才这些高端要素供给,这是根本之策。

——习近平2005年5月31日在听取“十一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汇...

2006年12月版

要跟踪世界科技进步,关注互联、融合、无线、宽带、数字化等新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关注生物技术发展孕育的新突破,分析其给我们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习近平2005年5月31日在听取“十一五”规划重点调研课题汇...

2006年12月版

总的讲,要优化行业结构,重点发展以信息金融科技会计咨询法律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含量,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006年12月版

要着眼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切实把着力点放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既能够节约资源又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006年12月版

我们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真正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此,我们要加快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培育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联合攻关和扩散推广,高度重视原始性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006年12月版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水平较低,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和“痛处”。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006年12月版

在吸引外资上,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但真正引进的核心技术并不多。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在保持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必须大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习近平2005年4月29日在浙江省委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

2006年12月版

技术进步问题,这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如何形成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机制,如何开发和推广共性技术,特别是开发推广对增长方式转变有直接效果的节能降耗技术和环保技术,需要深入研究。

——习近平2005年2月8日在“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动员会上...

2006年12月版

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力,体现高产优质技术与绿色安全技术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2005年1月7日在浙江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自...

2006年12月版

要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和自觉性,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强省强市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规划的制定,加大科技管理的力度,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推进科技项目的实施,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杭州市的科技工作水平。

——习近平2004年9月28日在听取杭州市有关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2006年12月版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要加快打造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大力培育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和扩散推广,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要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集成,努力实现变创业为创新,变仿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名牌,力争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精通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复合型科技创业人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加强高级技工队伍建设,注重一线工人的技能培训,真正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习近平2004年7月29日在浙江省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

2006年12月版

要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电子通信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发展重化工业,做大做强高附加值特色产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全面提高我省制造业的竞争力。

——习近平2004年7月29日在浙江省委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

2007年5月版

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机遇,进一步苦练内功,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更加重视人才作用,坚持“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地把中央的有关政策措施落实位。

——习近平:《要把困难当作机遇》(2004年6月14日),选自《...

2006年12月版

学习东海舰队官兵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勇攀国防科技高峰的爱岗敬业精神。

——习近平2004年4月23日在东海舰队成立5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

2006年12月版

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精深加工型重化工业和高附加值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产业带,进一步提高浙江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2004年4月14日在浙江省委常委会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2006年12月版

我们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把引进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引进大企业和引进中小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综合竞争力。

——习近平2004年3月19日在浙江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版

当前,我省正在进入一个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民营经济要实现新的飞跃,必须顺应趋势,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创新。要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努力把这些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制造业领域,积极参与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大型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五大百亿工程,进入重点建设领域,投资经营道路、港口、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投资现代物流、现代信息服务、市场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参与金融机构的改制、改组。

——习近平2004年2月3日在浙江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版

科技创新关键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机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技术攻关、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的开发,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技术层次。加快构建公共的民营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数据库和公共检测、测试、试验系统,完善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习近平2004年2月3日在浙江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版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科技进步才能获得最根本的动力,产生强大的威力。无论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内改革和建设不断推进,还是我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创建生态省和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的要求来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力度,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通过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通过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排头兵作用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习近平2004年1月6日在专家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干在...

2006年12月版

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完善已有的东西,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种失职。

——习近平2003年7月11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结束时的讲...

2006年12月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上,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我省在信息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产业,如通信设备制造业、应用软件产业等,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尽快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强化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基础在企业,结合点也在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做好企业信息化这篇文章。要积极引导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提高制造过程、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大力开发信息技术产品,加强传统产品信息化改造,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落到实处。

——习近平2003年6月24日在浙江全省工业大会上的讲话,选自《...

2006年12月版

一要整合我省与中央驻浙海洋科研力量,整合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等有关涉海专业,加快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强国际国内海洋技术合作交流,积极吸引国内外海洋人才、海洋科研院所到浙江落户。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以资产为纽带的产学研联合,共同组建面向行业、面向地区、开放性的区域海洋技术研发中心。二要切实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重点加强对海水养殖优良品种的繁育、深水网箱的抗风浪、水质监测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和药品的技术攻关,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三要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对事关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政府要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发挥主导作用;对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科技领域;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大项目,在我省沿海地区形成若干个有竞争优势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群。

——习近平2003年5月16日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版

突出创新,就是要加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和个人投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的积极性。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习近平2003年5月16日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版

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各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研院所走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继续关心支持在浙部属科研院所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形成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型创新体系。要针对我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实际,组织力量,进行区域特色产业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不断提升我省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层次。要正确处理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关系、重大项目与一般项目的关系,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抓好事关全局的大项目特别是对产业有突破性、带动性作用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习近平2003年4月28日在考察科技工作时的讲话,选自《干在...

2006年12月版

无论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需要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蕴涵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由科学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习近平2003年4月28日在考察科技工作时的讲话,选自《干在...

2006年12月版

强化特色,就是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着力形成自身的特点,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始终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把握先机。为此,就必须抓创新,这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注重观念创新,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要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注重体制创新,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发展块状经济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要注重文化创新,把文化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努力挖掘块状经济的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文化力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2003年4月10日在杭州市桐庐县调研时的讲话,选自《...

2006年12月版

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进人才交流、人员培训、联合办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网上技术市场等渠道,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构建系统集成的技术创新体系。

——习近平2003年3月21日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

2006年12月版

在信息化建设领域,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和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性或专门信息交换平台。

——习近平2003年3月21日在沪浙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

2006年12月版

科研工作只有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贡献。当前,我们要努力做好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增强科研工作特别是应用科学研究的现实针对性,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努力把更多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此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习近平2003年1月24日在“人才强省”与博士后工作座谈会上...

2006年12月版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走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习近平2003年1月13日在浙江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选...

2006年12月版

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温州的科研机构比较少,人才不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再加上大量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自身难以独立进行科技研发活动,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依托比较缺乏。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要在借用外脑、引进人才、创办信息中心和研发中心、发展科技服务企业等方面,继续积极探索,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重视这个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工作,特别要办好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

——习近平2002年12月23日在温州市考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

2006年12月版

要加快科技创新,引导民营企业注重科技进步和人才引进、舍得花钱进行技术改造,把技术改造与产品开发、结构优化、规模扩张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大提高、促进大发展的路子。

——习近平2002年12月21日在台州市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

8月15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就抓住了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就抓住了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习近平:《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经济日报》2006年...

12月8日

近几年来,随着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要求的变化,特别是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瓶颈制约的进一步凸显,我们在深深感受到“成长的烦恼”和“制约的疼痛”的同时,也切实增强了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实现“凤凰涅槃”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习近平2005年12月8日在浙江省委常委务虚会上的讲话,选自...

7月28日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文化前进的重要载体。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主动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科技强省建设步伐,争取经过较长时期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公众科学素养较高的创新型省份,使浙江成为国际化区域性科技中心、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技术交易中心。

——习近平2005年7月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

6月1日

高新技术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产业。首先具有文化意义,它提供文化产品;第二具有科技意义,它是高新技术;第三具有经济意义,它能产生经济效益;第四具有政治意义,它能适应对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

——习近平2005年6月1日在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的讲...

9月28日

近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和新特点: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规模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股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块状经济的规模效益、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集聚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民营经济粗放经营、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与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约束明显加大的矛盾;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领域与要素成本大幅上升的矛盾;民营企业规模化国际化高科技化发展趋势加快与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民营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对缓慢与其他

——习近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

2004年第3期

科技创新方面,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共建技术中心、联合技术攻关、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开发,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技术层次。

——习近平:《民营经济要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选自《今日浙江》...

2004年第3期

创新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民营企业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民营经济要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选自《今日浙江》...

2004年第3期

我省民营经济在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许多民营企业家舍得花大钱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积极对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校,大力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装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的技术水平。

——习近平:《民营经济要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选自《今日浙江》...

2003年第16期

海洋经济是高附加值经济。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盐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以及海洋船舶、海洋化工等临港工业。这些产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附加值比较高,其中相当一部分融合了现代科技成果,是知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在全面提升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临港型重化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习近平:《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在全省海洋经济...

2003年第13期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习近平:《生态兴则文明兴——推进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浙江”》...

7月30日

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活动,把双拥工作由帮助部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向为科技强军、科技练兵服务延伸,由传播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向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延伸,由帮助官兵掌握生产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向学习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延伸,切实使“第一生产力”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习近平:《坚持协调发展方针积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001年第19期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发明创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习近平:《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选...

2001年第9期

从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成果来看,虽然有许多是科学的、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不够全面、准确,有的甚至是失当的。例如,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到目前为止,仍存在着将农业视为不发达经济部门,忽视了现代农业也是一种经济发达部门,忽视了农业中非农部门的存在,忽视了农业通过自身的改造发展和农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甚至吸纳城市中的剩余劳动力。此外,在发展经济学中还形成了诸多流派,不同流派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忽视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习近平:《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兼论发展社会主...

2001年第9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寿命在提高,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缓慢,就使得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形成反比趋势,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习近平:《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兼论发展社会主...

2001年第9期

由于在发展中国家中,除少数石油输出国外,大多数国家严重缺乏资本和技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再加之受到政治、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不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趋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所占比重也日益缩小。同时,发展中国家因国家财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服务不周,加之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一些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居于基础地位的农业仍处在传统农业水平,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发展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兼论发展社会主...

2001年第3期

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化浪潮涌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知识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福建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挥后发效应,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应该看到,我们福建的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这就要求福建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不能将二者的关系分裂开来、对立起来。“十五”期间,要通过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中的运用,推动更多企业进入网络世界,建设具有时代意义的“数字福建”,将福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到一个新的水平。

——习近平:《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1年第3期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中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整体素质的显著提高;突出抓好体制改革,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注入动力和活力;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和提高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以产品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发挥对外开放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习近平:《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1年第3期

福建在新世纪头五年中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思路是:以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基本要求,以提高福建经济综合力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根本举措,从福建的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机械电器、石油化工三大发展趋势好、后劲足、带动面大的工业产业,改造提高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电力产业等占GDP比重较大,但技术水平不够高的产业,壮大水产、旅游、特色农业、金融保险等具有一定基础,又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培育扶持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环保新技术、海洋技术等现在比较弱小,但代表着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使福建的产业结构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习近平:《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1年第3期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福建在新世纪中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和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将更趋激烈,福建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具有很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但是科学技术又需要通过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才能转化为经济综合竞争力。

——习近平:《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001年第4期

要继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力度,促进更多企业关注和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进程。

——习近平:《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际出发》,选自《求是》,2001...

2001年第4期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成为新产品开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位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高新技术的制高点,着力抓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实施“千亿”科技产业化工程,逐步培育一批产值达1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产业化基地,继续建设好福州、厦门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习近平:《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际出发》,选自《求是》,2001...

2001年第4期

从以上认识出发,福建在新世纪头五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以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基本要求,以提高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从福建的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机械电器、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改造提高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电力产业等占GDP比重较大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水产、旅游、特色农业、金融保险等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培育扶持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环保新技术、海洋技术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使福建的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

——习近平:《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际出发》,选自《求是》,2001...

2001年第4期

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高附加值产品少,中低档次产品多,199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2%。

——习近平:《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际出发》,选自《求是》,2001...

2001年第4期

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习近平:《调整经济结构要从实际出发》,选自《求是》,2001...

2000年第10期

通过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认真落实《福建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办法》、《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等优惠措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研院所转制型,提高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科技的职能。科技管理要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从主要管理项目、安排经费转到加强对产业部门科技进步的指导和支持。四是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快留学生创业园建设,建设福建人才新高地。

——习近平:《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选自《中国对外...

2000年第10期

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调快”、“调大”、“调新”、“调优”、“调活”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花大力气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尽快建立全省信息平台和主要城市信息港,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提高工业装备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习近平:《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选自《中国对外...

1996年第10期

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组建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努力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高效节能技术、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社会生产各部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通过建立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科技运行机制、鼓励科技机构建立技工贸实体、加大科技投入和开发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联合攻关、积极宣传,介绍科研成果等多种措施,尽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科技进步对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在本世纪末达到50%以上,到2010年达到60%以上。

——习近平:《扎扎实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选自《求是》,1996...

1996年第10期

要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我市的海洋资源和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培育扶持海洋养殖业、捕捞业和加工业,形成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结构,结合企业的“三改一加强”,发展和壮大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建筑等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机械一体化、精密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建筑与建材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深加工业,形成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的高级化工业产业结构。

——习近平:《扎扎实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选自《求是》,1996...

1996年第10期

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方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5年来,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科技并实现产业化,进一步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全面推动“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海”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习近平:《扎扎实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选自《求是》,1996...

1995年第7期

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基础部门,力争“九五”期间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10万人,到200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超前发展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技术等级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以高速公路、沿海(福厦、福温)铁路、深水码头和国际空港为主体的跨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建设,逐步形成“以港口为枢纽、以海运和铁路为骨干、以公路和水运为网络、以空港为门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建设主要通信干线和国际通信线路为重点,在“九五”期间,建成以光缆为主体的大容量、高速度的传输通道。建立以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市场配套建设齐全,具有一定规模、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统一、竞争、有序的新型市场体系。

——习近平:《福州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选自《发展研究》,199...

1995年第7期

科技驱动,加速调整。9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获得重大科技成果700多项,其中2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47项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我们还积极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仅“七五”期间,全市就有90%以上的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八五”期间前4年已完成技改投资27亿元,是“七五”的1.6倍,从而有效地推进了结构的存量调整。此外,我们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后创办了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山星火科技密集区、荆溪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福州抗菌素总厂、福州第一开关厂、福州变压器厂、福州锅炉厂等一批科技示范企业。科技的发展,使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1994年福州市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3%。

——习近平:《福州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选自《发展研究》,199...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2009_4339
2010_3421
2011_8638
1996
1995
1992
2023_1908
1991
2024_5726
6月24日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
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6月24日
习近平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一颗6G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科技管理体制实现重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进一步释放。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都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